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網易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5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于7月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馭未來 應勢圖新》。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發表了主題為《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的主題演講,就當前經濟形勢、下半年趨勢以及對策進行了分享。
張軍擴指出,當前經濟呈現"穩中向好與下行壓力并存"的復雜態勢。供給側方面,上半年經濟增長率達5.3%,超出全年5%的預期目標。工業、服務業、農業均有一定增長,夏糧穩產豐收。需求側方面,消費、固定資產投資(扣除房地產后)、出口均有不錯表現,就業和民生也保持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預期目標,全國居民人均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同時,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等增長迅速,消費、投資、出口領域的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然而,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供需矛盾突出,主要體現在物價上,消費者價格和生產者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程度還在加深。二是投資領域問題較多,房地產投資止跌企穩不及預期,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下降,房價下跌,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加深。投資結構矛盾突出,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下降。三是企業效益欠佳,預期不穩,工業營業收入增長但利潤下降,企業賬款拖欠問題突出,產能利用率下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3月份50.5% 的高位回落,4月份降至49%;盡管5月、6月呈現回升態勢,但指數仍處于榮枯線下方。四是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就業增收面臨較大壓力,消費者信心指數、收入預期指數和就業預期指數雖有改善,但仍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此外,房地產領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不少,地方財政困難等問題也會對發展形成一定影響。
對于下半年趨勢,張軍擴分析認為,消費需求有望大體保持相對穩定增長態勢。上半年消費取得不錯成績,下半年有利于消費穩定增長的因素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基數不高、政策支持不會減輕、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持續改善等,但也存在消費透支和邊際作用減弱等不利因素。投資需求可能會略低于上半年,房地產投資止跌回穩仍需努力,制造業投資增長動能下半年會減弱,基礎設施投資受地方財政緊張影響,增幅難以明顯提升。出口需求則大概率不及上半年,世界經濟貿易走低,全球需求減弱,上半年搶出口因素會提前透支下半年需求,中美關稅博弈變數仍然存在。
針對下一步形勢,張軍擴提出,當前制約經濟穩定回升的因素復雜多樣,中央政府把全方位擴大內需作為重中之重,同時強調通過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優化體制環境,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下半年宏觀政策將繼續延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基本取向。關鍵是要把中央確定的各項政策扎實落實到位,尤其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更加用力:
一是要在繼續鼓勵商品性消費的同時,更大力度地鼓勵和支持服務型消費。要從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期待和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出發,針對教育、醫療、養老、生育等方面,加大補貼力度,減少準入限制,優化監管政策,提升消費能力和意愿,中長期還要考慮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二是要以更大力度落實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各項要求。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回穩至關重要,要多管齊下,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具體措施包括清理取消不合理購房限制政策,加大政策收儲力度,降低房貸利率和購房稅費等,同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三是要把穩定民營企業預期激發活力的政策進一步落實到位。要結合《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加快制定相關細則,增強可操作性,減少自由裁量權;把隱形歧視、隱形壁壘作為治理重點;加大非經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和協調,避免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和層層加碼。此外,還要針對美國極限施壓和外需環境可能的突然變化做好相應準備。
張軍擴最后強調,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條件沒有改變。只要按照中央要求保持定力,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落實各項政策,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就一定能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為長期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