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在上一篇文章中(相關(guān)閱讀:奇葩!戒指在古代竟然有這種用途?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的歷史 ),J先生帶大家看了戒指在唐朝以前的發(fā)展史。
那么,唐朝以后,戒指這種小巧精致的飾品,又會出現(xiàn)哪些變化?
接下來,就跟著J先生繼續(xù)來了解一下吧~
流行于宋代 定名于元代
到了宋朝時,佩戴指環(huán)之風(fēng)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
↑↑↑金指鐲 浙江建德大洋鎮(zhèn)下王村宋墓出土
宋代《萍洲可談》中記載:“(廣州蕃人)手指皆帶寶石,嵌以金錫,視其貧富,謂之指環(huán)子,交阯人尤重之,一環(huán)直白金,最上者號貓兒眼睛,乃玉石也,光焰動灼,正如活者,究之無他異,不知佩襲之意如何。有摩娑石者,辟藥蟲毒,以為指環(huán),遇毒則吮之立愈,此固可以衛(wèi)生”
這時的指環(huán),材質(zhì)多以金、銀、玉為主,宋代晚期時,還出現(xiàn)了鑲嵌各種名貴寶石的指環(huán),其中,尤以貓眼石最為珍貴。
在湖州三天門南宋墓中,曾出土一件金鑲綠松石戒指。
↑↑↑湖州三天門南宋墓出土金嵌松石指環(huán)
這枚戒指呈環(huán)形,戒面嵌橢圓形綠松石,戒圈外壁以極細(xì)的金珠焊成纏枝花紋,工藝極為精細(xì)。
到了南宋時,金指環(huán)與金釧、金帔墜成為了彩禮中的三金。
吳自牧《夢梁錄》卷二十《嫁娶》條:“且論聘禮,富貴之家當(dāng)備三金送之,則金釧、金鋜、金帔墜者是也。若鋪席宅舍無金器,以銀鍍代之”。
↑↑↑左:金鑲寶戒指 石家莊元史天澤家族墓出土 中:金纏釧 湖南沅陵 元黃氏墓 右:滿池嬌紋金帔墜 東陽博物館
這時的金指環(huán),常被稱為金鋜(通指鐲),可分為鉗鐲式和纏釧式兩種類型。
南宋商賈所作《百花總珍集》卷五[?子]條云,[小者多嵌指鋜間]。
↑↑↑纏釧式金指鐲 常州武進村前宋墓出土
在浙江建德宋墓中,就曾出土鉗鐲和指鐲各一對,上面均飾有牡丹的圖案。
浙江建德宋墓中,就曾出土鉗鐲和指鐲各一對
到元代時,“戒指”一詞正式出現(xiàn),戒面嵌寶成為時尚,戒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元代關(guān)漢卿的《望江亭中秋切鲙》的第三折中有:“〔正旦云〕這個是金牌。衙內(nèi)見愛我。與我打戒指兒罷”。
↑↑↑金蕾絲鑲寶戒指 石家莊元史天澤家族墓出土
明代:造型款式更為多樣
明代時的戒指,與簪釵相同,多為成對出現(xiàn)。
比如,在話本《閑云庵阮三償冤債》中,便是用一對“金鑲寶石戒指”作為信物。
↑↑↑江蘇太倉牌樓明王忬墓出土“忍耐”紋雙轉(zhuǎn)軸金戒指
從材質(zhì)上看,除了前朝時期最常見的金、銀材質(zhì)的戒指外,嵌寶戒指流行起來,但款式較為簡單,只是將寶石鑲嵌在金戒指上而已,并未有過多的裝飾。
↑↑↑金鑲寶石戒指,明梁莊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
而金銀材質(zhì)的戒指,在款式上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其中,最常見、款式最簡單的非式若馬鐙形莫屬。
↑↑↑寶寧寺明代水陸畫中的馬鐙
這種造型的戒指與古代的馬鐙十分相似,分為開口和閉口兩種。在浙江余杭塘棲超山明墓中就曾出土一件金馬鐙戒指。
↑↑↑金馬鐙戒指 余杭塘棲超山明墓出土
除此之外,在手鐲中常見的龍頭連珠造型也被用于戒指上。
↑↑↑金龍頭連珠戒指
除了造型上發(fā)生變化外,戒面上的圖案也豐富了起來,出現(xiàn)了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等裝飾性的圖案。
在江陰華士砂山明墓中,就曾出處兩對戒面造型為金錠的戒指,上面分別飾以長安和長樂、壽山與福海的字樣。
↑↑↑江陰華士砂山明墓出土
清代:戒指成為宮廷聘禮之一
到了清代時,戒指繼續(xù)流行。
↑↑↑清代 “謹(jǐn)言慎行”雙喜字戒指
從造型上看,這一時期宮廷內(nèi)的戒指樣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以和田玉、黃金、翡翠、東珠等傳統(tǒng)材質(zhì)為主,造型較為古樸;另一種則在戒指上鑲嵌紅藍(lán)寶、祖母綠等寶石,造型新穎時尚;
↑↑↑金鑲紅藍(lán)寶石戒指
除了造型多樣外,清朝時期的戒指,裝飾紋樣也更為豐富。
除了傳統(tǒng)的花鳥蟲魚紋樣外,“吉祥”幾乎成為了這一時期戒指紋樣的唯一主題,即“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比如,下面這兩枚清代的銀頂針戒指,一枚刻有彩蛙紋,另一枚則刻有南瓜紋。
在古代的傳說中,金蟾形似蛙,三足,會口吐金錢,得之可致富;而南瓜多籽,繁殖力強,寓意家族昌盛。
也正是這一時期,一種叫做“戒指表”的舶來品,作為禮物或商品傳入我國。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鑲鉆手表戒指
在清代時,商朝時期出現(xiàn)的“韘”,在皇室貴族間十分流行,人們將其稱為“扳指”。
這種指環(huán)常佩戴于右手拇指或兩個拇指之上,佩戴者均為男子。
↑↑↑青白玉扳指
從材質(zhì)上看,清代的扳指選材范圍十分廣泛,從常見的金、銀、銅到翡翠、碧璽、瑪瑙、珊瑚等均有涉獵,其中,以翡翠扳指最為珍貴。
↑↑↑翠扳指
↑↑↑戴全綠翡翠扳指的男子
據(jù)載,清代的乾隆皇帝便有一個專門用來存放扳指的紅紫檀雕漆剔紅的圓盒子,里面放有7件御制的翡翠和田玉扳指。
↑↑↑乾隆存放7件扳指的雕漆盒
除了材質(zhì)多樣外,扳指的工藝更是十分的考究,上面除了刻有精致繁復(fù)的紋樣外,有的還刻有御題詩詞,成為人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碧玉刻詩扳指
雖然扳指早在商周時期就已出現(xiàn),但真正受寵卻是在清朝,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清朝時期的統(tǒng)治者為滿族,原為北方的游牧民族,擅長拉弓射箭。
清軍入關(guān)后,為了提倡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精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及其皇子都十分喜歡圍獵。
↑↑↑雙喜字鏨金扳指
而在拇指上佩戴扳指,一方面是為了拉弓射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醒佩戴者不忘武功,勤加練習(xí)。
漸漸地,佩戴扳指便逐漸成為了當(dāng)時的一種流行風(fēng)尚,是皇室與貴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金鑲碧璽米珠戒指
雖然,戒指在宋代時就已經(jīng)作為婚姻聘禮中的三金之一,但只在民間流行,并未正式納入宮廷嫁娶聘禮典制中。
↑↑↑白金鑲鉆石戒指 清
而到了清朝時,戒指正式成為了宮廷聘禮之一,被漢族人所接受,并在清末民初之時,成為古人訂婚時所用的物品之一。
↑↑↑金鏨雙龍戲珠戒指
近現(xiàn)代時期
到了近現(xiàn)代,戒指成為了人們結(jié)婚時必備的首飾之一。
↑↑↑【流年】月相旋轉(zhuǎn)18k金戒指 | 珠寶匠商城在售
隨著工業(yè)、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戒指的材質(zhì)逐漸豐富了起來,除了傳統(tǒng)的金銀珠玉,各種鉆戒、鍍金、合金等材質(zhì)的戒指也日益流行起來。
而戒指的樣式也更為多樣,除了一些設(shè)計相對簡約的戒指外,還有出現(xiàn)了許多極富設(shè)計感的戒指,戒指成為了裝點自身的重要部分。
J先生說:
戒指雖然小巧精致,但它卻是所有首飾中,文化內(nèi)涵最為豐富的一個門類。
它起源于實用,而后逐漸轉(zhuǎn)向?qū)徝篮拓敻坏慕y(tǒng)一,并逐漸被賦予不同的文化意義。
隨著時代的變遷,戒指的樣式和材質(zhì)還在不斷的變化,但不變的卻是人們對于美的追求。
參考資料:
1、珠光翠影 中國首飾史話 王苗
2、奢華之色 宋元明金銀器研究 揚之水
3、南方宋墓出土金銀首飾的類型與樣式 揚之水
4、中國古代戒指文化小考 李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