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陳炯明炮擊總統府
為了推翻清政府,孫中山和他的追隨者們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手中無兵,無法掌控局勢,袁世凱成為各方認可的人物,成為臨時大總統,他卻逆歷史潮流,妄圖復辟帝制,先將自己從臨時大總統變成終身大總統,繼而稱帝,又想把江山傳給自己的子孫。
國民黨人剛推翻清朝皇帝,怎能接受袁世凱稱帝?孫先生又披掛上陣,接連發動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那是1913-1920年的中國,中華大地一片混亂,各地軍閥割據,孫先生等革命黨人投身革命,舍生忘死,但他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需依賴軍閥打軍閥。
袁世凱
廣東軍閥陳炯明曾和孫中山是同一陣線,反對袁世凱。
1916年,袁世凱在全國一致聲討中如驚弓之鳥一命嗚呼,國政又落入北洋軍閥手中,孫中山先生準備北伐,打倒北洋軍閥。他想要依靠的軍事武裝是陳炯明。
孫中山思想先進,想要在統一的中國建立民主國家,但陳炯明想要的是各省自治,兩人政見不合。
陳炯明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時,陳炯明占領廣州全市各交通要道,并圍攻孫中山所在的總統府。
夜半時分,總統府越秀樓,宋慶齡正在夢中,孫中山叫醒她,要她收拾東西馬上撤離,宋慶齡讓孫先生先走,她覺得自己不會有危險,同行反倒拖累孫先生。
孫中山倉促出走,躲到了海邊停泊的永豐艦上,發電報給蔣介石:“事情急,速來!”
廣州總統府復原
孫先生身邊,只有少數追隨者,連日的激戰、奔逃、漂泊,讓他們困倦異常。六月的廣州,烈日炎炎,孫先生竟連一件換洗襯衫都沒有,幾乎走到了絕境。
孫先生痛定思痛,想起以前蘇聯人提示過他,軍閥不可依賴。想起不久前蔣介石提醒過他,陳炯明有反骨,對孫中山的北伐陽奉陰違,勸他先下手為強。
但孫中山不是蔣介石,他講仁義,覺得陳炯明既然沒有公開叛變,不能處決他。
孫中山避難永豐艦
大家一致認為陳炯明叛變革命,要知道陳炯明本來就是一路諸侯,是廣東省主席,手握兵權,而孫中山是利用陳的兵力。
任何時候,都是拳頭硬了算,這次事件,說陳炯明叛亂,也可以說“永豐艦事件”,指的就是陳炯明公開撕破臉,不但不跟孫中山玩了,還炮轟總統府,要把他趕出廣州。
孫中山思前想后,要革命,光有革命黨不夠,必須要有革命軍,建立軍校,建立軍隊的想法,第一次堅定地樹立在這位偉人的腦海。
孫中山和蔣介石
二、孫中山決意建黃埔
接到孫中山的電報,蔣介石從上海火速趕往廣州,在總統最危急的時候,因為“永豐艦護主”有功,蔣介石在國民黨的地位迅速飆升。
1923年9月,蔣介石帶隊“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聯參觀學習,蘇聯軍隊的先進裝備讓蔣介石看傻了眼,富國強兵,當就是如此吧?
要統一全國,必須消滅軍閥,要消滅軍閥,必須先有軍隊,要建立軍隊,必須先有軍校。
黃埔校長蔣介石
孫中山和蔣介石都意識到了這些。
要辦個正規的軍事院校,這一決策是孫中山1923年底敲定的,并決定由蔣介石擔任校長。1924年2月8日,召開軍校第一次籌備會議,蔣介石被大元帥孫中山任命為籌備委員長。
這個軍校建在廣州市附近的黃埔島,以后大家都習慣叫它黃埔軍校,這樣一所軍事院校招生規模咋樣?學制多長?
有點意想不到,黃埔軍校第一期計劃招生324人,學制6個月。
這所籌建中的軍校師資力量怎樣?
其教職員工名單如下:
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
這相當于學校領導,那時是校長負責制,實際一把手是校長蔣介石,廖仲愷相當于黨委書記,孫中山則相當于學校之上的領導。
這是頂層領導,二級部門分教練部、教授部、政治部、軍訓部、管理部,總教官何應欽,教練部主任李濟深,教授部主任王柏齡,軍訓部主任周俊彥,管理部主任陳適,政治部看來先后有三個主任,戴季陶、邵元沖、周恩來,沒錯,就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各部門副主任,各類別教官、隊長等,教職員工總共46人,這些人,都在此后中國歷史舞臺上發揮著難以想象的作用。
其中,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被稱為“黃埔三杰。”尤其廖仲愷,為黃埔軍校建校籌措經費委曲求全,又對以后的學員總是慈眉善目、和風細雨,被稱為“黃埔慈母”。
黃埔“慈母”廖仲愷
汪精衛此后臭名昭著,胡漢民也犧牲太早,這個“黃埔三杰”漸漸被人淡忘。而大家津津樂道的“黃埔三杰”指的是蔣先云、賀衷寒、陳賡,這其中最讓人喜愛的是陳賡,他身上有太多的傳奇色彩。
周恩來、鄧演達、王柏齡、何應欽被稱為“黃埔四巨頭”。先說說政治部的三位主任,戴季陶思想右傾,上任不久就掛冠而去,繼任者邵元沖口才不好,上課不受學生歡迎,被稱為“催眠術教官”,實在不行,校長和黨代表只能撤掉他。第三個上任的政治部主任,是當時只有26歲的周恩來,周總理年輕時有多英俊灑脫大家都知道,他的人格魅力遠不止這些,在于他出眾的口才、卓越的能力、親切的作風、高尚的品格……總之,他極富魅力。
周恩來
1923年底,周恩來一到黃埔,就展示出了出眾的才華,他首先成立了“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重新制定教育計劃,使原本死氣沉沉的政治部成為軍校最活躍、最令人矚目的部門。
黃埔軍校籌建時的教職工班子,各個都有說不完的話題。
三、陳賡成為首批學員
孫中山先生一再囑咐蔣介石,要廣招賢才。蔣介石派陳果夫到上海、江浙、安徽一帶征兵,卻數次被當地軍閥截胡,那年頭,優秀青年頗為搶手。
青年陳賡
共產黨聽到軍校招生的消息,立即動員各地優秀黨員踴躍報名,自備旅費,自行前往。1824年,各地青年黨員聽到這一動員令,紛紛結伴報名,湖南的報名點在長沙育才中學,帶頭的一個人叫陳賡,他剛剛21歲,機智幽默。和他一起的有李默庵、宋希濂、鄭洞國、鄧文儀、劉進、史書元等。
已經30歲的胡宗南也到黃埔軍校來面試了,他體重120斤,身高1.59米,因高度不夠被拒絕,胡宗南正在吵吵嚷嚷的時候,廖仲愷從旁邊經過,聽他訴說一番后,讓他再去報名,就說是小個子廖仲愷讓他去的…….
胡宗南
此后,陳賡、胡宗南等成為第一批學員。這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國青年成了同學,再以后,他們或并肩作戰,東征北伐,共同抗日,或在解放戰爭中各為其主,拔刀相見,一次次改寫著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