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物質文化遺產是很重要的文化標志,是國家和民族文化歷史成就的展現。春風暖陽煦,疏影入園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們知曉非遺,熱愛非遺、保護和傳承非遺,近日,廣州市三元里中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為孩子們帶來豐富的醒獅實踐體驗課程,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孩子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意識,培養孩子們對傳統嶺南文化的情感。
在以前,每逢過年過節,必敲鑼打鼓,舞獅助興,人們喜慶之余,也使節日更有儀式感。隨著電影《雄獅少年》的熱播,舞獅再一次被提上熱點,電影中熱血勵志的情節激發了孩子們對醒獅這項傳統體育的喜愛。
孩子們正在跟著老師們在操場上學習醒獅的基本動作,隨著鑼鼓聲響起,孩子們舉著獅頭時左時右、時上時下,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整個校園都充滿了歡樂。
“很高興看到現在我們廣州本地的這些年輕人喜歡醒獅的這種傳統體育。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僅僅只是對動作技能和肢體展現的簡單模仿,使其流于形式,更是要將動態的文化內核繼承和發揚下去,才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所在。”蔡李佛拳第五代傳人彭復華師傅高興地說道。(彭復華師傅簡介:現任廣州市蔡李佛拳會副會長、龍獅團團長。擁有國家級武術、龍獅裁判員兼輔導員資質,中國武術段位六段等榮譽。)
三元里中學一直把非遺傳承納入學生開展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途徑。楊德銘老師在校園內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舞獅的技巧,在一番指導下,孩子們都舞得有模有樣,充滿活力。時而昂首飛躍,時而俯頸低頭,時而搖頭擺尾。從他們開心的笑臉上,能看出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歡。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更加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傳統文化內化于心,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化精髓,將非遺項目在校園內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醒獅文化進校園,是一項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開創性舉措,是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更對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鄉土認同感、責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接下來,廣州蔡李佛拳會將在廣州市的領導和關懷下,讓醒獅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定期、逐步走進校園和學校課堂,使學生近距離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編輯:小貴
舞獅教學請聯系《非遺國潮最前沿》+ V
新思(sense188)
Miu(p182020932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