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吳克群這樣在不同的藝術生命階段,創作全然不同類型音樂的 artist,我會想到林憶蓮。
當然我這么說,有可能招來非議或白眼,可從藝術形態、意識輸出、音樂自律度等層面,吳克群確實從來沒停下過進取的腳步,就像林憶蓮即便早已站穩華語女歌手 Top Level,仍會定期研習聲樂課。
對于吳克群的新專輯《銀河里擁抱》,我身邊的朋友多數表示“聽不懂”、“玩飛了”,因為他們幾乎和吳克群同齡(但我不是,我到底還是比克群小了一個世代,他出道時我剛讀初中) ,看著他一路從 Nobody 到 Somebody, 喜歡吳克群抒情歌的人,自然不太能接受《銀河里擁抱》這樣一張全然電氣化的專輯。
我也在第一遍聽完專輯《銀河里擁抱》后,感覺了了。
到第二次重播時,我恰被專輯中段的《跳完這支舞再走》和《阿茲海默》吸引了,第一遍曾留下“空隙感不夠”的沉重聽感,卻因為這兩首歌,真切感受到被精妙切分出的舒服韻律度,還有輕盈呼吸空間。
P.S. 速食音樂的時代,我還是會有花大量時間去研讀一整張專輯的耐心和興致,我相信多數專輯不一定是第一遍就能聽出趣味的。
再前一張在我身邊收獲類似評價,并在一段時間后口碑反轉的,是詹雯婷和她去年底發行的第二張個人專輯《FAYE 詹雯婷 在云彩上跳舞 嘰嘰喳喳》。
如果依照詹雯婷被賦予“神婆”的 title,吳克群這次更有點太空“神父”的味道,但他給自己的新化身定名為(K),是的,受電影《K 星異客》啟發,吳克群在新專輯《銀河里擁抱》化身成來自 K-PAX 星球的生命意識體 (K) —— 我知道這樣層層繞繞的關系,極有可能拉高大多數聽者更深入聽這張專輯的門檻;或者,各位可以先去找來《K 星異客》電影一看,再來聽《銀河里擁抱》這張專輯。
所以我提出:要以怎樣的一種意識形態來聽《銀河里擁抱》這張專輯?
我的參考建議是:首先你是一個科幻迷,第二,你要有懂浪漫的心。看著賽博朋克感的專輯封面、科幻氛圍十足的電子 Intro 曲《降臨》,像是宣告繼 David Bowie 化身的 Ziggy Stardust 之后,又一位外星來客(K)就此“降臨”。
但結合吳克群這些年來在做的事,你會發現,即使這次新專輯科幻感十足,但人性仍是內容核心的本位。
從上一張“親身”訪談深入社會獲取創作素材,到這次轉而站在外星人(K)的角度“遠觀”一切,吳克群旁觀社會和人性的復雜,同時也參與甚至輸出故事,打造成 (K) 的人類觀察日記第一篇章。
“我的宇宙從擁抱你的那一秒誕生”,冷冽的合成器音效與許哲珮的溫暖和聲,同名曲《銀河里擁抱》飄蕩著 (K) 在浩瀚銀河里追愛的浪漫初衷。我想到曾有次和吳克群吃小龍蝦時,他用手機播給我聽還未發行的《銀河里擁抱》單曲,那時吳克群已經一臉陶醉,并同時手舞足蹈地講述他的創作想法和表達企圖。
專輯的內容遠不只 (K) 的降臨和浪漫擁抱,這次的音樂故事線還有透過 (K) 的觀察,戰士、畫家、情感囚徒、變種人等人的故事分別上演,追尋電影《K 星異客》象征新希望的“青鳥”意象,引領愛的信徒去往幸福的彼岸。
在復古合成器氛圍中探索《弗洛伊德》的夢境空間,《國王密室》則由 KC 左元杰的饒舌揭開人性明暗面。
人類肉體凡胎的不屈不撓與大徹大悟在蒙古呼麥與 Future Bass 的交疊的《夸父追日》中得到揭示,HAYA樂隊黛青塔娜在《風林火山》中的蒙古語吟唱則為這首 Dubstep 戰歌注入了療愈力。
有歌迷認為專輯確實越聽到后半段,越在狀態,或許還有另一種聽感后味,那就是,前一半的 (K) 在銀河里漂浮,后一半漸漸有回到地球大陸。如果要找一條明晰的音樂分界線,我想大概就是吸引我對這張專輯“第二眼上癮”的《跳完這支舞再走》以及《阿茲海默》,帶著專輯的音樂情感走向,從挽留過渡到遺忘,又從重啟進化到超脫新生。
專輯制作伙伴幾乎沿襲上一張的原班人馬,別忘了去年在籌備專輯期間,吳克群還去參與了“芒果”的音綜《說唱聽我的》,因而結識了一批才華洋溢的 Rap 新星,在節目上合作的演出也以“番外篇”的名義收錄其中,有與王子咖KaaYe、六一船長和 NEW Z 集體創作的《普羅米修斯》,還有跟創作人太帥了花合唱的《X-Men 變種人》,“變種人”一句歌詞“現在開始放大招”的氣勢與調皮兼具的語感,有點令我夢回吳克群《大頑家》時的幽默??傊谇白鞅闳谌脒^嘻哈元素的吳克群,這次與新生代擦出的火花更提升了重拍節奏性元素。
從新音樂風格角度來看,Synth-Pop 和電子樂是這張專輯的主要載體,但曾嘗試過電影導演、社會影音小說的吳克群顯然不以此為滿足,他借力“媒介即訊息”的當代傳播語境,完成他“形式即內容”的多媒體藝術秀:寫給女友的浪漫情歌《抽象》擁有影像分鏡的具象化表達,而《奇異博士》和《斯德哥爾摩》等歌則透過歌詞文本和配套的短篇小說,呈現出老式歐洲佳構劇的效果。
我跟克群有表達過很喜歡他在 2004 年的《吳克群》專輯中玩 Band 時的音樂質感,才知道克群一直以來都喜歡聽 Travis、Coldplay 還有 The Verve 等 Brit-Pop 樂隊,所以才有了他最初幾張專輯在 Ballad 情歌以外的那些 Bandsound 向的歌,吳克群也很明白地講“英式搖滾不是全部,現在連 Coldplay 都在一直變化玩新風格,還和 BTS 合作了,我也會和我的音樂偶像一樣往前走著”。
有人以不變應萬變地持續著自己的音樂之路,也有人一路不斷變化更新自我內在的風格系統,吳克群顯然是后者。
我不認為這是克群要討好年輕人市場的“獻媚”,因為等你擁有了 20 年以上的藝術生命周期,你會發現每一階段都能不斷玩出新鮮的內容,才真正是作為一個 Artist 最開心的收獲,從歌手到唱作人再到導演,我想這一次吳克群不僅僅是變身成為 (K), 他一定還有要做好一個全面、精準、細膩又玩性大發的 Artist 心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