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出爾反爾,居然取消了碳中和目標?最近看到路透社的報道:“法律草案顯示德國計劃修改能源部門的關鍵排放目標”。因為能源困境,德國擬修改法律草案,取消“在2035年之前100%綠電”的目標,并且這一修改,已經在德國獲得首輪通過。
環保概念,一直是歐洲能夠拿出來傲嬌的,以前也經常這樣指責中國。無論碳中和、新能源、溫室效應等大的環境保護概念的提出,還是具體到行業、產品、標準等概念的界定,基本上歐洲都是高高在上的倡議者。
都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國的做法的確不厚道。而且如果歐洲能源危機持續,可能法國、英國等,也要撕下面具,大量買煤炭發電了?反倒是中國,近些年一直在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明確提出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很多人還沒注意,中國清潔能源發電占比已經達到3成左右。西北大漠黃沙,風電和光伏互補,可開發量超過10億千瓦;南方長江珠江奔騰,尤其是汛期發電量充裕,豐水期四川還要“返電費”。
除了清潔能源開發,環保、綠色理念,在中國已經深入人心。前幾天美國彭博社報道了一個例子,刊文稱“在中國‘綠色’生活是怎樣的體驗”。北京一位叫袁雨的女孩,6年來,堅持不產生不可降解垃圾。如自帶咖啡杯和筷子去咖啡館和飯店;從不叫外賣。
包括國內很多企業,其實也在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例如順豐發起了“零碳未來”計劃,在快遞的容器包裝、運輸、轉運等多層面融入綠色理念, 不僅提升自身的資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時積極踐行環保社會責任。
特賣電商唯品會也是例子,最近平臺發布了首份ESG報告,循價值鏈挖掘減碳可能。例如,打造綠色物流園區,持續建設光伏電站,全年發電量達59939兆瓦時;或者堅持3R原則綠色包裝,使用循環箱年內就節約采購紙箱640000個。
在中國,綠色、環保、減碳等關鍵詞,已經自上而下達成了共識。即便農村的一個養豬場,都要講究環保。這既是對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考慮,也是積極踐行大國責任與擔當,為維護好人類家園出力。這種集體意識,也是西方國家很難理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