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人潛入密室》是日本推理小說作家阿津川辰海的一部短篇合集,共收錄了四篇風格迥異的推理故事,充分展現了作者在推理懸疑領域的個人喜好和創作誠意,同時也致敬了一批世界知名作家的小說和同類題材的影視作品。作者這種謙虛認真的態度,非常值得中國青年作家學習。
【日本】阿津川辰海 著《透明人潛入密室》
《透明人潛入密室》一書的四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最后一個故事《逃離第13號船室》。在我看來,《逃離第13號船室》和《六個狂熱的日本人》的故事創意都更能顯示出作者90后年輕人的特質。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本書的前兩章結尾都詳細列出了參考文獻,全書最后還收錄了作者撰寫的《后記》,非常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故事創意的理解。同時,也充分展現了阿津川辰海對于學習借鑒前人創意謙虛認真的態度,這點非常值得中國青年作家學習。
日本推理小說作家阿津川辰海
前不久,我曾看到一位中國青年作家在某網絡平臺,就其小說中關于“干冰子彈”的內容與網友爭辯。該作家表示,其小說中提及的“干冰子彈”有國外正式發表的專著作為依據,后來更是附上了多張圖書內頁的照片。且不論“干冰子彈”在現實中能否成真,畢竟撰寫具有科幻元素的作品,很考驗作者的科學知識水平。單看作者對于從國外小說中引用相關科幻元素,非要表達成引用的專著,讓人誤會是參考的學術論文之類的專業材料,足見作者的虛榮。說難聽點,該作者就是從國外小說中抄襲融梗了“干冰子彈”的內容,把別人小說中的“偽科學”當真理,還要營造出寫作時參考了專業學術資料,寫出的是真科學的假象。
像本書的同名故事《透明人潛入密室》中“透明人”的設定,就是具有科幻色彩的元素。無論在未來的現實中能否真有“透明人”,阿津川辰海在撰寫這個短篇推理故事時,確實參考了一些類似題材的小說,他也都在參考文獻中羅列出來了。其實,整個故事中并沒有生物科技制藥方面的專業術語,就算是沒看過那些小說的讀者,也能看出來這個故事不是參考的專業學術材料。在我看來,“透明人”的科學性,并不影響讀者對整個故事的理解,只要接受故事中透明人的特征設定就可以了。
具體首個故事《透明人潛入密室》,是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住在同一個公寓902室的透明人渡部佳子,因長期遭受丈夫的家暴,對住在901室同為透明人的內藤彩子非常羨慕。佳子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彩子,并化妝成彩子的樣子完全取代了對方,和內藤謙介在901室過著幸福的生活。由于透明人病研究專家川路昌正教授研發的新藥可以將透明人的身體復原,為了保住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避免冒充彩子的事暴露,已經化身彩子的佳子鋌而走險以透明人狀態殺死了川路教授。卻不料,她被謙介和偵探茶風義輝,以及兩名男研究員堵在了川路教授的研究室,并最終被抓到。
整個《透明人潛入密室》的故事中,佳子一共犯下三樁命案,其中她殺死自己的丈夫和川路教授的理由我還可以理解。但她殺死彩子并在生活中完全取代了對方,這個情節設計就顯得比較牽強了。雖說羨慕嫉妒容易令人產生恨意,但佳子殺死自己的丈夫后本就可以開始新生活了,并不需要再羨慕彩子,又何必冒充對方搶奪別人很普通的幸福?如果彩子的家世更顯赫,或者有其它更令人羨慕的地方,佳子殺她的理由也能更充分一點。但如果只是因為有一個可以理解透明人的丈夫,佳子完全可以自己再找一個。更何況長期冒充別人本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生活中很多日常習慣之類的細節可能隨時令她暴露,所以這個殺死彩子并取而代之的設定在我看來是一個很不成熟、不合理的想法。
《六個狂熱的日本人》是一個在偶像明星粉絲之間發生的鬧劇,諷刺了粉絲對偶像明星盲目崇拜不惜顛倒黑白的現象。故事一開始是三位法官與六名陪審員,在認真討論一個命案嫌疑人是否有罪,如果有罪該如何量刑的問題。由于被害人和嫌疑人都是一個女子偶像團體的粉絲,眾人的討論逐漸傾向于:從粉絲的角度考慮命案現場的物證及犯案邏輯等相關問題。最后,六名陪審員成功推理出了整個犯案過程,并猜測嫌疑人是為了替女團的一員頂罪。但由于這六名陪審員雖然對該女團的喜愛度不同,卻都是該女團的粉絲,因而商定不辜負嫌疑人維護偶像的心意,一致投“有罪”票。
按評議規定,投票結果即使是多數派,其中也必須包括一名職業法官的贊同票,否則投票將被視作無效。原本只是六名陪審員作為粉絲被感情沖昏了頭腦,只要三位法官秉持公正的原則,評議結果還是可以判嫌疑人“無罪”的。意外的是,《六個狂熱的日本人》故事的結尾,三位法官中的審判長竟然也是真兇的粉絲,并給嫌疑人投了“有罪”票,讓整個評議的過程徹底淪落成為了一場鬧劇。
《被竊聽的殺人》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個利用敏銳聽力協助破案的故事。其中的山口美美香聽力非常好,但她并不能根據聽到的內容推理出案件的全部真相,只能是還原案發現場的情況。重要的推理任務,還要靠偵探事務所的所長大野乣完成。故事中他們的偵探事務所接受了一個丈夫調查妻子出軌的委托,不料這位人妻在家中被殺了。連負責她出軌調查的大野都被警方視為有殺人嫌疑,這讓他很不服氣,幸虧他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才洗清嫌疑。因此,他決定利用安裝在被害人家的竊聽器,早警方一步鎖定真兇。案件的真相有點讓人意外,卻也很符合竊聽器中所錄案發現場情況的進展邏輯。
《被竊聽的殺人》明明是個短篇故事,竟然還運用了不同角色的第一人稱視角,其中的“我”一會兒是聽力超常的美美香,一會兒是偵探事務所的所長大野。如果是在長篇中,根據不同角色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章節劃分也還算常見。在短篇中這樣講述故事,讓我感覺有點混亂,實在沒這個必要。
《逃離第13號船室》是一個將密室逃脫游戲和綁架案相結合,類似“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創意充分彰顯了阿津川辰海的年齡和喜好。高中生豬狩海斗作為過去一年里在逃脫游戲公司主辦的活動中成績優秀的玩家,成為了該公司新作試玩活動的“特邀玩家”。這次活動與人氣推理作家合作,并且邀請其為這個游戲創作了劇本。活動的具體地點是在一艘豪華游輪上,令海斗感到意外的是竟然碰到了同學須崎勝和他的弟弟須崎優。平時在學校,勝就在各方面都總輸給海斗。此番,他們既然在游戲活動中遇到了,自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然而,活動開始后不久,海斗和優就遭遇了綁架,勝更是假冒海斗參與著游戲的答題。
《逃離第13號船室》中的第二甲板平面圖
玩逃脫游戲本就需要進行很多推理分析,更何況還有真的綁架案發生?再加上故事的結局更有意外的反轉,這些都增加了《逃離第13號船室》的故事魅力。另外,這個故事也運用了不同角色的第一人稱視角。不過,和《被竊聽的殺人》比,《逃離第13號船室》的每一章開頭都寫明了人物和時間,不會令人感到混亂。從參與游戲解謎的角度考慮,第一人稱視角也更直觀、更具代入感。
總之,整本《透明人潛入密室》中的四個推理故事都各具特色,主要角色進行推理分析的邏輯也比較清晰。我個人還是更喜歡《逃離第13號船室》這個故事,感覺創意比其它三個故事更新穎一點。期待以后能看到阿津川辰海創作的更多推理作品,尤其希望是長篇小說,可以令他不受篇幅限制,有足夠的創作空間完善主人公感情層面的鋪墊。(作者:李淑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