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4500字
認真閱讀需要10分鐘以上
并沒見過像『粵海薈』這樣的餐館,在滬外已名聲大噪,進入上海卻低調無比。在接手外灘悅榕莊原中餐廳作為上海店新址后,還沒開始重新裝修,就從本店調配團隊來滬,雖然在去年夏天便開始接待業內朋友,但并無宣傳、無招牌,連飯友建的點評條目,也一會兒被修改為閉門歇業,一會兒又是暫停營業。從試營業開始至今連續拜訪超過一年,同行不乏對美食有很深造詣的朋友。其間,Ms X是上海潮州商會的常務副會長,土生土長的潮州人對吃非常之“疙瘩”,再加上她自己也經營高級餐廳,常對餐廳吹毛求疵。餐畢,她開心地說,除了商會的招待飯,粵海薈才是她在上海可以用來請客的潮菜館。
01
干貨為王
中國食材之富饒舉世無雙,為延長保存期,先人想出日曬或風干之法。而此法頗為神奇,不僅延長保存期限,還能賦予其鮮貨狀態下所沒有的風味,干貨做菜于是成為中國烹飪一大特色。
潮汕面海背山,潮州人善用干貨遠近聞名,作為本格潮菜,『粵海薈』的鮑肚翅參是當店最自豪的料理。
酸辣金鉤翅
魚翅是最知名的干貨料理,雖然現代社會圍繞魚翅環保問題、倫理問題的爭議不絕于耳,但由歷代名廚設計的魚翅珍饈中華名菜,依舊在『粵海薈』的菜單上占有濃重一筆。
火腿芙蓉翅
眾所周知,漲發是調理干貨之本,魚翅尤勝。早先魚翅均為“生貨”,漲發要歷時數天,工序復雜。經業內不斷改良,現在流通的魚翅多為“熟貨”,漲發較前便捷許多,但仍需仔細操作,方可去泥沙,避腥灰味,并保翅針完好。
『粵海薈』漲發魚翅,先以“菊花心“熱水(即水熱卻不開,僅是涌動狀態)燜一晚,再放入高壓鍋內發制,其所用魚翅多取自鯊魚尾鰭,似魚鉤,發制后翅餅飽滿、翅針密,謂之“金鉤翅”。
紅燒魚翅
魚翅本是無味之物,調理魚翅,中餐中唯魯菜與粵菜最為擅長,魯菜中有白扒魚翅、荷花魚翅、蟹黃魚翅、鳳凰魚翅等名菜,多用扒、炒等手法,好用勾芡,而潮菜則愛用火腿、上湯等濃鮮之物賦味,專門將此料理手法稱為?,此乃潮菜對中華料理的一大貢獻。
紅燒魚翅是潮菜中最有名運用“?”的魚翅料理,位列中華名菜之列,『粵海薈』的紅燒魚翅用鮑汁調理,整道魚翅燉煮入味,外形工整,為天下一品。
尤其要提一下『粵海薈』的鮑汁,加入3年以上老雞,1年半以上散養黑毛豬排、 豬手、日本元貝、5五年陳金華火腿和XO醬熬制數小時而成,因風味醇厚讓人以為進行過勾芡而其實不然。由于熬制原材夠好膠質夠多,廚師調理時并不需要勾芡也不需要加蠔油。這鮑汁除紅燒魚翅外,還用于烏參、花膠等其他場合,是當店招牌之一。
鴿吞翅是一道傳統功夫菜,將魚翅填入鴿腹腔內烹制而成。傳統做法中,廚師自鴿頸項下刀劃至翼脖處,然后將鴿內臟骨架一并取出,此刀法在粵菜中由“起全雞”演變而來,要求除頸項刀口外鴿全身不可另有刀痕。而『粵海薈』制作鴿吞翅,則是從尾部切開,切除鴿尾去除內臟,塞入金華火腿、魚翅再用牙簽縫合后烹制,上桌之前拔去牙簽。
蟹肉桂花翅是一道“炒翅”,以雞蛋、蟹肉和翅針拌勻炒制而成,亦為中華名菜,講究蛋液與翅針粘聚糅合,也是一道適宜用散翅制作的魚翅料理。
紅燒官燕窩
蟹茸官燕窩
『粵海薈』的燕窩總體做法與店內魚翅料理相似,選用上等官燕,提供多道燕窩菜式,如果食客對魚翅并不感冒,又想體會本格干貨料理的玄妙,那燕窩料理為不二之選。
酸辣官燕窩
關于官燕、血燕和毛燕的傳說
對于燕窩,經常聽到有官燕、血燕、毛燕之分,曾有說法,金絲燕第一年要筑三次窠,第一個為官燕,第二為血燕,第三為毛燕,另有說法血燕是金絲燕臨產而急于筑窠,累到“吐血”而成。然而,以上皆為訛傳,官燕特制羽毛和雜質較少,色澤更白的燕窩,和金絲燕年內第幾次筑窠并無直接關系。毛燕則在金絲燕每次筑窠時都會有。血燕則是因為金絲燕食用了海藻等食物引發,并不是“吐血”。
魚翅、燕窩之外,我還愛『粵海薈』的鮑汁焗花膠,這道菜選用上等公膠,先蒸再用流水漲發,后選取花膠中間部分,以鮑汁、上湯焗成,『粵海薈』的花膠口感脆爽不失彈牙,并無明顯黏膩之感。
花膠應該是追求脆爽還是黏牙?
此問題可以分兩方面討論,就潮州當地人口味來說,無疑多喜歡在軟綿的前提下,體現脆爽而非過于黏牙的口感。而眾所周知,除了少部分花膠品種外,花膠分公母(乸),公花膠紋直厚實(俗稱法令紋),不易融化,入口脆爽。母花膠紋橫寬薄,調理中容易融化(即“瀉身”、“朦變”),口感也更黏牙。公花膠較母花膠更為上品,深受高級食肆歡迎,而母花膠價格相對實惠,也更普及。正是母花膠的普及,讓更廣大范圍內的食客認為黏牙才是花膠的“正常”口感,反而吃不懂更脆爽的公花膠了。
而鮑汁焗花膠之外,『粵海薈』又一優秀干貨單品便是脆皮烏石參,這是『粵海薈』在深圳最知名的一道菜,或者說,如果你要尋找『粵海薈』的干貨料理與其他店大不相同的菜式,不是那品種繁多、多道位列中華名菜的魚翅,也不是教外鄉人吃花膠的脆爽花膠,而是在口感綿密、皮韌肉軟、口味鮮甜的脆皮參,定讓你不虛此行。
02
淡食真味
在當下中國流行的菜系中,本格潮菜的口味最為清淡,不僅不可和一幫以辣取勝的兄弟,如川渝貴湘贛菜相比,就與同屬粵菜的廣府、客家菜相比,更喜原汁原味、重湯輕油。之所以如此,蓋因潮汕偏居粵東,較為偏僻,發展較慢,居民并無喝烈酒的習慣,吃口清淡。與其他在上海浸淫許久,頗為“改良”的潮菜館相比,初來乍到的『粵海薈』雖不乏新派潮菜菜式,但總體仍屬清淡風味,做傳統反而顯得特別。
迪仔魚魚飯
潮汕本地海鮮料理中,最常見的便是魚飯,魚飯并沒有米飯,為當地漁民為保存漁獲而發明。潮汕鋪子里常說的“打冷”,指的便是售賣潮汕冷菜的店鋪,而其中最市井的便是魚飯,以至于人們常將“打冷”與“魚飯”劃等號。
魚飯制作簡便,在當地所用之魚多為平價魚,而一離開潮汕,平價店鋪見沒賺頭,高價店怕跌身價,故售賣的魚種與潮汕并不相同,用貴價魚屢見不鮮且講究擺盤多增溢價,簡單純粹的魚飯反而并不多見了。
沙尖魚飯
制作魚飯講究新鮮,故在『粵海薈』需要事先預訂,店家選取最新鮮的漁獲,以魚湯煮魚,后放冷,待客人到后呈上,以普寧豆醬蘸食,最清淡的調味,最純粹的潮汕味道。
清蒸梅童魚
干煎英哥魚
上湯小粉鯧
魚飯之外,『粵海薈』的魚料理,無論是清蒸梅童魚這樣的名貴食材,或是干煎英哥魚、上湯小粉鯧那樣的日常漁獲,都推崇清淡調味,力求突出漁獲的纖細味道,這大概就是老一代美食家們常說的淡食真味。
蛋黃焗蝦蛄
蒜粒爆沙蝦
溏心胡蘿卜
羅勒象牙茄
香煎蝦醬骨
甜蔗熏鴨脯
蛋黃焗蝦蛄、蒜粒爆沙蝦、溏心胡蘿卜、羅勒象牙茄、香煎蝦醬骨和甜蔗熏鴨脯均為創新潮菜,料理形式和展現方式焗、爆、燉、煲、煎各不相同,但吃口均不重,各種食材的本味鮮明,尤其推薦香煎蝦醬骨和甜蔗熏鴨脯,調味分明、主賓相輔相成。同時推薦精選菜中看似最heavy的潮州季節名菜腩肉苦瓜煲,肉軟而入口無筋,所選苦瓜口感厚而入口佳,苦味卻十分克制,實為“大人之味”。
腩肉苦瓜煲
03
本格潮味
上海是一個相當開放包容的城市,外來菜系在上海總能扎根,流行范圍或大或小而已,不過,雖潮菜在上海早有不少,但高級潮菜還是以『菁禧薈』掀起風潮并奠定基礎,后來者如『粵海薈』、『東平潮』等等均不免與之比較。不過,出道時并以創新潮菜自居的『菁禧薈』在繼續將獅頭鵝、蟹、鮑、響螺等作為絕對主角的同時,菜單中傳統潮菜原料、醬料、調料逐漸式微,這也許是店鋪的定位和客群需求所致。而『粵海薈』既做大菜,也烹小鮮,既做得了響螺、青蟹,也能在細節上多有一些更為本格的潮菜元素。
雞油響螺扒
豆醬焗膏蟹
如果有人問我,什么菜最能代表潮汕菜,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潮州咸菜。
——陳坤達《最潮味:咸菜》
若不是親屬和好友中有潮州人,蓋不會理解潮州咸菜和酸咸菜(潮州酸菜),對他們來說有那么重要的意義。在潮州,咸菜以本地芥菜(當地稱大菜)為原料,家家會做而配方略有不同。一般做法將大菜洗凈后切片,曬干表皮,放進缸中按層堆放,并撒鹽、南姜、食糖待其發酵,最快兩周,一般個把月后即可食用。若所產咸菜較酸,表明鹽分低發酵充分,即為酸菜。
酸菜拌小象
根據季節,『粵海薈』的菜單上有多道添加咸菜或酸菜烹制的菜式,光看菜名平平無奇,但若知道咸菜和酸菜在潮菜中的地位,便可知其所以然了。這里特別推薦咸菜、酸菜與“豬下水”烹飪的咸菜炒豬肚和酸菜豬粉煲,酸咸與豬內臟的風味、口感實在太搭了。
咸菜炒豬肚
酸菜豬粉煲
酸菜燴小象
酸菜尾炒飯
而說到“豬下水“,還強烈推薦過橋豬腰片,這道菜需用極新鮮的豬腰輕焯而成,絲毫沒有一點異味,配醬汁食用,只有彈牙口感和略甜的風味。
過橋豬腰片
“橄欖味一定要再濃一點。“
Ms X對『粵海薈』的侍者鄭重地提出湯品的要求,和幾乎所有潮州人一樣,她頗愛橄欖,湯品中的橄欖味不濃仿佛就失去了靈魂,而按照她要求調整的橄欖燉螺頭湯,在她眼中完全復刻了兒時家里的味道。
橄欖燉螺頭湯
湯品中另一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白胡椒,白胡椒由鮮胡椒用流水浸漬5天以上至表皮腐爛,然后搓去表皮曬干而成。白胡椒色白光滑,在潮菜中稱作“古月”,多用作湯品調味。
“白胡椒味正不正,就決定了湯品好不好。”
蔥香薄殼米
在夏末秋初的潮菜館一定不能錯過薄殼,那是旅居他鄉的潮州人念念不忘的海味。『粵海薈』每年此時才會提供蔥香薄殼米,加入金不換同炒,咸鮮味撲面而來,是打耳光都不肯放的美味。
家鄉蠔仔烙
做一碟蠔烙并不復雜,大嫂先麻利地將鮮蠔粒用清水漂洗千凈,放進用薯粉和米粉加水調成的粉漿里,撒一把切成細粒的蔥頭和辣椒,加入味精、魚露用筷子攪勻,當猛火燒熱鐵鑊時,加入少許豬油(這才夠香),待油冒煙時用筷子快速拌兒下再下鑊,然后用鍋鏟將糊漿向四周攤平。轉眼又把鴨蛋去殼打散淋在上面(潮菜喜用鴨蛋,師傅說鴨蛋的顏色和風味特配鮮蠔),加入豬油煎,用鑊鏟把蠔烙切斷分塊,再翻轉,四周再加入豬油,繼續煎烙,煎至兩面酥脆,呈金黃色,就可上碟。
郭婉華——《香煎蠔仔烙》
蠔烙是潮菜中最知名的小吃,甚至已可做成預制菜,『粵海薈』的家鄉蠔仔烙是一道賺人氣的單品,在這道全店難得的重油料理中,蠔仔的鮮味和蛋液魚露的甜味糅合一起頗為下酒,若要暢飲請不要錯過。
蠔仔在店里還有一道料理——魷魚蠔仔粥。對潮菜行家來說,一碗白糜的水平就是潮菜館的水平,『粵海薈』的主食道道精品,有蘿卜炊飯、粿條,但一窩泉水砂鍋粥配上咸雜,那才是真正的潮汕味道,才能體會當地人血液里的家鄉情懷。
粿條
蘿卜炊飯
泉水砂鍋粥
我們跳過四道列入經典潮菜名錄的菜品——方魚芥蘭苗、咸魚蒸肉餅、豬肉炒豆干和油泡鮮魷,以鹵水肥鵝肝為本文告一段落。
方魚芥蘭苗
咸魚蒸肉餅
豬肉炒豆干
油泡鮮魷
在當下餐飲業已非常發達的上海,卻有不少食客依舊以西式肥肝醬的認知來評價潮式鹵水鵝肝,兩者的選材、制作方式、保存要求和菜式展現完全不同。潮式鵝肝非工業化制作,原體比西式鵝肝、鴨肝小很多;以精良的潮式鹵水完整腌制,而非西式肥肝那樣多做成肝醬;西式肥肝在中國嚴格要求冷凍流通(露杰肥肝會心一笑),對抑制異味不利。『粵海薈』的鹵水肥肝肉質絲滑,有明顯回甘,無一絲異味,香醇風味讓人留戀難返。
?? 13003188688
以上微信同步
地址
海平路19號外灘悅榕莊酒店二樓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鏈接
《如何在日本體驗米其林餐廳》
依舊可以進入聽我的演講內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