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日本是唯一在實戰中遭到核彈攻擊的國家。廣島、長崎作為被炸點,前后數十萬人傷亡,其慘狀至今讓人回憶起來仍觸目驚心。
事實上,有個國家曾遭到過美軍更加殘酷的核轟炸……
冷戰時期,美蘇核爭霸進入顛峰時期,核活動空前頻繁。而在推進核試驗的同時,為了讓己方領土免遭核污染,核試驗場所會盡量選在偏遠郊區、戈壁、海外。
至于美國人的做法——直接在海外進行核試驗。典型的“管殺不管埋”做法。
比基尼環礁位于澳洲東北部太平洋海域,1944年日軍被驅逐后由美國接管。
從1946年美軍開啟核試驗開始,島上原住民就被迫搬遷,而這片原本風景絕美的“世外桃源”,也就此開啟了噩夢之旅。
據統計,從1946到1958年間,美國在比基尼環礁一共進行了67次核武器爆炸試驗。
十字路口行動
鼎鼎大名的“十字路口行動”是美國繼原子彈首爆、廣島長崎核爆后的第一次核爆炸試驗,也是馬紹爾群島進行的首次核爆炸試驗。
該試驗分為水上和水下兩部分,旨在測試水面艦艇的抗核打擊能力。
核爆試驗最大的受害者,無疑是居住在島上的人類。在試驗前夕,比基尼環礁總共有167名原住民,迫于壓力,他們不得不遷往朗格里克環礁這處“不毛之地”,隨后陷入大規模饑荒,次年,又一次遷徙到吉利島的基尼族人,生存依然艱難,捕魚業難以為繼,只能依靠進口食品維持生計,大部分人都流浪到其他島嶼,甚至移民海外。
隨后幾年,美國不斷在比基尼環礁展開核爆炸試驗。當中1954年的“城堡行動”,是美國核試驗史上當量最大的氫彈試驗,達到1500萬噸TNT當量。更糟糕的是,由于核爆當量超出預期2.5倍,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直接覆蓋了周圍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籠罩了整個馬紹爾群島。
據統計,在1946到1958年間,比基尼環礁總共遭受了67次核爆,總當量達到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7000。對馬紹爾群島周邊的地質環境、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被美國人凌虐過的馬紹爾群島,美麗不再,幾乎成為一片“毒區”,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癌癥、流產、畸形兒都成為了當地居民的常見病。截止今天,已經開放旅游的馬紹爾群島,食物的供給依然要依賴進口。
更讓人憤怒的是,對于這個深受核試驗迫害的島國,美國僅僅補償了1.5億美元。相比當地人遭受的磨難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