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水之道》終于定檔了,距離2010年《阿凡達》的上映已經過去了12年。從1902年喬治·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開始,我們就通過電影想象另外的星球文明,很多導演都用星球敘事發揮了電影極致的魅力。
上周的“藤井樹說電影”直播間里,藤井樹小姐和口袋電影、電子騎士一起聊了《阿凡達》,那時候還不確定能不能在電影院和《阿凡達2》見面,我們在期待中回顧了12年前關于《阿凡達》的一些記憶和感受。
下面是直播精彩內容的綜述整理,更多詳情可點擊微博直播重看。
《阿凡達》的觀影經歷
1
藤井樹: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阿凡達》,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2010年1月2日,《阿凡達》在中國大陸上映,盛況空前,當時的輝煌景象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關于《阿凡達2》的上映,我們也是充滿了關注和期待。為什么我們對《阿凡達》的感情如此強烈,它對于電影來說意味著什么?這是我們今天交流的主旨。首先請大家都來分享一下,2010年《阿凡達》上映的時候,你們分別在哪里,是什么樣的情景?
口袋電影:記得當年我在太原讀高中,網絡沒那么發達,手機還是諾基亞。學生時代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電影院觀影,印象很深的是那時候打開手機網頁,看到的大部分信息都和《阿凡達》有關;身邊看過電影的同學會熱烈討論,市里的影院也每天都有人排隊買票觀影。作為一名在校學生,能切實地感受到《阿凡達》的火爆。
電子騎士:那時候我在北京,當時在《環球銀幕》雜志社工作。因為工作原因,我關注《阿凡達》比較早,09年初的時候,外媒就對這部電影展開了報道,說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3D效果如何驚艷,對影史影響多么劇烈。當時我們已經看過《泰坦尼克號》,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是個大導演,看到外媒對《阿凡達》的高度評價,作為業內人士,我們還有些半信半疑,想象不出3D效果到底能有多不一樣。09年底,《阿凡達》在海外正式上映,馬上大爆,引進國內以后,就像口袋說的,一票難求。
我記得第一次看《阿凡達》是在北京的華星,那時候北京的IMAX很少,我去過華星以后,發現大家都在討論IMAX的觀影攻略,以前的觀眾從未想過這些,《阿凡達》上映后,引發大家關注到觀影的技術問題。當時的華星是北京最早的一塊IMAX,已經有點舊了,亮度不夠,于是大家蜂擁去搶電影博物館的票,那里的巨幕影廳有北京最新、最大、最亮的IMAX銀幕。我印象很深的是,因為太過火爆,根本買不著票,臨近春節,北京下著雪,我們趕到電影博物館,就在雪地里等著,是張小北給我找的票,非常不容易。后來看到梅雪峰寫文章說,他也是從張小北那拿的票。
在電影博物館看過第二遍后,真正體會到了這部電影的好,它的3D效果驚人,在那之前大部分電影的3D給我的感覺是在小盒子里的立體,《阿凡達》則是整個空間的包裹,是完全不同的觀影感受,我那時候才明白外媒的稱贊意味著什么。
藤井樹:2010年我在《優家畫報》,當時的辦公室在淮海路上,距離人民廣場一站地鐵,人民廣場有一個影院叫和平影都,這家影院在2010年《阿凡達》上映的時候一戰成名,排隊買票的人在樓下的來福士廣場門外繞三圈,媒體連續好幾天報道,稱電影票比春運的火車票還要難買。我當時也做了一篇報道,統計數據時發現,2010年1月份,全國共有13塊IMAX銀幕,這當中有3、4塊還是在科技館和博物館中,屬于科教性質,商業用途的IMAX銀幕不超過10塊。
《阿凡達》上映以后,IMAX就大刀闊斧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中國影院的硬件升級,就是從《阿凡達》開始。我當時也是第一次在電影院體會到沉浸式觀感,銀幕里的一切就在你眼前,在潘多拉星球,各種生物飛來飛去的時候,我旁邊的小孩就站出來去抓,之前看電影從未有過這種感受。
《阿凡達》的技術革新
1
藤井樹:我覺得影史上有兩部影響力蔓延全球的電影,它們的感染力和賣座程度不分國界、不分文化、不分種族,一部是《泰坦尼克號》,一部是《阿凡達》。《泰坦尼克號》是經典的愛情片,《阿凡達》則讓全球人民知道了什么叫3D,什么叫IMAX,什么叫IMAX 3D。想問問騎士,《阿凡達》在技術上到底做了哪些革新?為什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對口袋來說,《阿凡達》的技術革新,帶給你的直觀感受有哪些?
電子騎士:銀幕背后工業制作的東西,很多觀眾是后來才意識到的。現在大家都知道,拍電影很多商業大片要做Preview,預覽,先把這部片子用3D動畫的方式簡單做出來,導演就能看出哪些地方要加特效。但《阿凡達》是12年前的作品,那時候還沒有先做Preview的概念,并且《阿凡達》也不是Preview,它是即時Preview,這意味著演員在表演騎龍的當下,卡梅隆的銀幕上演員就是騎著龍的,只不過龍的形態還相對簡陋,看到的畫面除了不夠精細之外,和成片是一樣的效果,這在當時只有卡梅隆的團隊能做到。其他電影都是演員先表演,拍攝完成后再找特效公司合成。卡梅隆為了拍《阿凡達》,自創了一套拍攝體系,真正做到了“所見即所得”,他看到的就是電影要呈現的,這是非常厲害的。
這樣拍出來的電影,后期很少會出現問題,因為在拍攝階段都發現并解決了。很多商業大片不可避免的例如:渲染有問題、視角不對、近大遠小的比例有誤等情況,《阿凡達》都沒有,做得特別完美。我們一直強調它的3D是真3D,因為很多電影是由2D轉換的,先拍2D,再做個簡單的重影。而卡梅隆是全片IMAX雙機拍攝,又是綠幕,又是加特效,IMAX的攝像機還很大很沉,多虧他有自己的一套系統,不然拍攝會非常非常難。
記得當時有一個新聞,卡梅隆為了讓《阿凡達》的首映達到最佳效果,地點選在倫敦,而非美國,因為全球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影廳能達到他的要求。首映特別提到,倫敦帝國電影院聯合杜比和Barco特制解決方案,因為卡梅隆這個技術狂人,把3D做到特別完美的地步,所有畫面都為3D去設計,打造從頭到尾真正的立體感。12年過去了,3D效果能比肩《阿凡達》的,依舊沒幾部電影。
口袋電影:就如兩位老師所說,當時IMAX的銀幕很少,我們很多觀眾看不到《阿凡達》這部電影的標準規格。但也是因為它太火爆,哪怕是普通影廳,排片依然是滿的,就算知道觀影效果會打折扣,觀眾還是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大部分觀眾都沒有戴著3D眼鏡觀影的習慣,大家發現不戴眼鏡的時候,畫面是重影的,戴上眼鏡,電影里的一切瞬間立體起來,都覺得很有趣,會一次次摘下眼鏡,又戴上。影院里彌漫著這種新奇、快樂的氛圍。
《阿凡達》用現在的話說,是真正做到了破圈,當時不只是業內人士和年輕人在關注、討論它,社會上各個年齡段的人都知道它的存在,沒有觀影習慣的人也愿意走進電影院,體驗3D的效果。《阿凡達》改變了大眾對電影的認知,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原來這種技術叫3D,原來我們可以從電影里獲得這么豐富的感受。《阿凡達》之后,國內IMAX的銀幕越來越多,新建的電影院會專門設置IMAX影廳,很多后來引進的電影,知道3D在中國很受歡迎,會專門做3D或IMAX版本來上映。這些都是由《阿凡達》而來。
《阿凡達》的故事價值
1
藤井樹:《阿凡達》把很多沒看過電影的觀眾帶進了影院,大家意識到原來有電影要戴眼鏡去看。記得我推薦父母去看,我媽開始時覺得頭暈,因為銀幕非常大,不適應,投入進故事之后,又覺得很好看、很神奇,好奇電影到底怎么拍的。對很多從未進過電影院、從未看過3D的觀眾來說,第一次3D觀影的經驗就是《阿凡達》給的。我覺得《阿凡達》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是它的故事本身也很好,非常通俗,老少皆宜,和技術高度統一。
電子騎士:卡梅隆是講故事的大師,他的電影故事都講得很好,本身也是很優秀的編劇。有的觀眾覺得《阿凡達》的故事比較簡單、老套,事實上,如果這個故事換一位導演講,未必能做到卡梅隆這樣動人。卡梅隆講故事的功力很高超,懂得在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感動的時候感動,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162分鐘的片長,不會讓我們覺得拖沓或疲憊,這是他敘事的厲害之處。此外,為什么大家覺得老套,因為《阿凡達》是個民間傳說式的故事,非常簡單、傳統,正邪雙方截然對立,主角覺醒捍衛家園。電影無意去講述現代的、觸及人性的、有很多層面的復雜故事,卡梅隆更樂于用通俗的文本承載技術內涵。
《阿凡達》的星球生態
1
藤井樹:《阿凡達》的故事表達的是普世價值,保護家園、環保意識、和平與愛等等,它不是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拍,它傳遞出的價值觀是全球性的,這也是《阿凡達》能在全球都大賣的重要原因。
我曾看過一篇《阿凡達》幕后制作的報道,當中提到卡梅隆嚴謹把控了潘多拉星球的每個細節,他結合科學依據對這個異域世界進行大膽想象,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現實基因,它們不是電影的道具和布景,而是擁有姓名的生靈萬物,是文明的遺產。納威人怎么生活、怎么呼吸、怎么繁衍;潘多拉的大氣成分、生物屬性、磁場漩渦效應;彼得·杰克遜的維塔工作室和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等48家公司、龐大的科學顧問團隊以及1858位工作人員共同創造了《阿凡達》里的一切。這帶給我特別大的觸動,導演不只是在講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他是在革新電影的創作方法。
電子騎士:我最近正在翻譯卡梅隆的一本設定集,當中有他最開始做電影的時候畫的一些設定畫。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中Jack畫的那幅Rose的肖像,其實是卡梅隆自己畫的,他是個不錯的概念設計師,很多電影都是自己做的設計。那本書里卡梅隆寫到他很早以前做的設計都用到了《阿凡達》當中,換句話說,卡梅隆為《阿凡達》的設計做了十幾年的積累和沉淀。
我看到很多驚喜的細節,甚至細微到我們意識不到的部分,比如《阿凡達》里的石頭,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阿凡達》,卡梅隆曾明確指出他不要地球上那種普通的石頭,所以最終電影里出現的都是嶙峋的怪石。我看了他的畫才知道,電影的呈現可能不及他準備工作的十分之一,連一閃而過的生物,他都畫出了樣貌,起了名字,介紹了特性。
藤井樹:所以其實早在那個時候,卡梅隆就構建了《阿凡達》的宇宙。拍一部電影做到這種程度,就知道他為什么能這么成功。
本場直播后續還展開交流了對《阿凡達:水之道》的期待、三位嘉賓關于科幻電影的感受與推薦,感興趣的影迷可以移步微博,關注@藤井樹小姐 點擊回看。
下周,我們不見不散,繼續暢聊!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備注: 觀影團)
在我們的觀影群內
和各位團友聊八卦、電影、電視、綜藝…
嘮嘮各種娛樂文化
各種觀影和周邊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豆瓣:藤井樹
點擊下圖,查看往期熱文!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臺
| 微博 | 豆瓣 | 今日頭條 | 企鵝號 | 搜狐號 |
| 一點資訊 | 什么值得買 | 淘票票 | 貓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視頻 | 一直播 |
合作、投稿、咨詢請聯系: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看《阿凡達》時你幾歲?在干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