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一,12月12日被網絡上炒作為“雙十二網上購物狂歡節”。很奇怪,上午的大街上人民擁擠著去做核酸,在玖洲道、唐家灣廣場、香洲區人民醫院等能做核酸的地方都隊伍的長度超過1000米,也就是說,一米距離站一個人,有1000人在排隊做核酸,這些做核酸的市民不免費,單管的,單價13元或12.5元,每個都一副漠然的面孔,隊伍緩慢地向前移動,其實“奧密克戎”的傳播性更強,即使戴著口罩,距離一米,被傳染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我打電話詢問賣列車票的人,他們說現在上動車、高鐵都不用查核酸,全國各地都已經放開了,落地都不用查核酸和健康碼。珠海的這些人為什么反常呢?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都要查24小時核酸,澳門過關也要查24小時核酸。某機關單位已經有很多人陽性,雖然陽性,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也就是無癥狀感染者,但單位依然讓他回家休息,真是太好了,人家巴不得回家休息,反正是吃皇糧,旱澇保收。
鐘南山、李南娟等專家都指出:所謂“無癥狀感染者”不是病。我們的領導都太敏感了。聽說SH還沒有放開,當地人怕得要命,雖然上級三令五申,不許查核酸,但當地某些不屬于敏感地區的單位,要進去也要查24小時核酸。
今天結束之后,也就是12月13日0時,“行程碼”將下線。我們的政府是非常英明的,充分貫徹了“與時俱進”的行事原則。政府要求放開,反倒是某些老百姓不習慣了,整天提心吊膽,唯恐自己“陽”了,對于2020年1月份武漢原始毒株的殺傷力還是心有余悸。也有些人并不是怕“奧密克戎”,人家鐘院士都說了:現在的病毒并不可怕,也不會有后遺癥,而且“陽”過一次之后半年之內不會再“陽”了。其實他們就是不習慣,就像1912年,清帝遜位民國,大多數老百姓就是不愿意把那條辮子剪掉。一如1644年明亡清興,很多百姓寧愿砍頭也不愿意剃發留辮一樣。看來對某些人來說,還是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入夜,華燈初上,走在街頭,卻少見有行人,在街上行走的也都戴著口罩,行色匆匆。飯店也沒有客人,看到一絲往日的繁華,有的門店服務員要比客人多,大多數人都板著臉,連寵物都龜縮著,沒有活力。天冷是一方面,恐怕更多的是人們心中的恐懼,能不“陽”盡量不“陽”。
今天,病理專家指出,北京的“奧密克戎”與廣州的不是同一種,北京的是BA.5,廣州的是SF.7,北京的要厲害過廣州的,臨床表現就是北京發燒的多,廣州無癥狀感染的多。不過,很快就有專家出來澄清,說差別不大。到目前也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誰都不敢下結論,這才是科學。
古人常說:大疫三年。也就是說,一般大的疫情都不會超過三年。病毒從進入人類社會,在與人類的磨合過程中它的毒性會變弱,直到對人傷害不大。如果它把宿主都弄死了,自己也滅亡了,這不符合自然規律。再過一會兒“行程碼”就要下線了,歷史將記住這一時刻,已至初春,寒意猶在,我期待最美好的日子會來臨,我們終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