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寺地區升級改造又有新進展!
近日,東城區印發《隆福寺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隆福寺二期將于今年整體亮相。到2025年,隆福寺將打造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文化新中心。
隆福寺一期的更讀書社已成為京城知名網紅打卡地。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有句老話兒說:“南有夫子廟,北有隆福寺。”始建于明朝1452年的隆福寺,曾是京城一等一的繁華之處。
隆福寺山門至萬善殿之間場院上的廟市。
原隆福寺三寶殿內的藻井。
1936年3月拍攝的隆福寺萬善正覺殿
《乾隆京城全圖》中的隆福寺。這座大廟前臨丁字長街,長街向南直通朝陽門內大街,向東西分別通向東四北大街和皇城東墻。這三條大街上各有一座牌坊,標志著隆福寺的皇家身份。
隆福寺慈天廣覆殿
1931年隆福寺山門前打著雙語招牌的鑲牙鋪
可惜1901年隆福寺里的喇嘛用火不慎,把隆福寺燒毀了。廟雖然沒了,但廟市依然火爆。
據統計,上世紀30年代,隆福寺廟市共有商販946戶,營業面積達1萬3千多平方米。攤位從廟里一直延伸到神路街、隆福寺街和現在的東四西大街。
熱鬧非凡隆福寺廟市
上世紀30年代隆福寺街景。
隆福寺廟會上游人在看拉洋片。
隆福寺廟會雜貨攤
兩名婦女在買雞毛撣子。
隆福寺街還是京城有名的鳥市。
一些南方船工順便搭運土特產也放到隆福廟會上出售。
隆福寺距離曾經的北京貢院不遠。各地來京趕考的舉子絡繹不絕,漸漸地這里的書肆興盛起來。清末民初,隆福寺有30多家書肆,甚至能跟南城的琉璃廠相媲美。書店里不但賣書,還能淘到價格低廉的珍本、孤本。
據說當年胡適在北大當教授的時候,曾經對學生們說:“這兒距隆福寺很近,你們應該常去跑跑。那里書店的掌柜的不見得比大學生懂得少。”
上世紀三十年代,位于隆福寺的保萃齋藏書處門臉兒。
隆福寺文奎堂書店內部。舊時書店內四壁都是圖書,顧客可以隨意翻閱。
隆福寺街文奎堂古舊書鋪的店員在修補書面。
1920年前后,隆福寺山門外古董攤兒。
1951年,政府部門把隆福寺一帶的浮攤兒、游商安排到隆福寺的空地上,并改建成常年營業的“東四人民市場”。
東四人民市場建在老隆福寺前門和第二道大殿之間,第二道大殿到第三道大殿之間改建成辦公用房和倉庫。后來,市場東邊又蓋起了東四小劇場和電影院。除了電影,還演曲劇和雜技。
東四人民市場的售貨員們在長跑。
1962年,東四人民市場皮貨部有三十多年經驗的售貨員張起在親切地接待顧客。 高宏攝
1964年,東四人民市場,擺滿了各地生產的名牌自行車,顧客們在選購。馮文岡攝
1965年,東四人民市場舉辦秋季男女服裝樣品展覽,征求廣大群眾意見。劉樂棠攝
上世紀80年代,在東四人民市場的基礎上蓋起了隆福大廈。大廈里安裝了當時還是稀罕物的電動扶梯,著實在京城火了一把。
上世紀八十年代,位于東四路口的隆福寺街牌樓,可以依稀見到路口的肯德基和大華電影院的招牌。張風/攝
1988年4月,隆福大廈落成時《北京日報》的報道,它地上八層,地下三層,這是當時北京面積最大的商場。
當年的隆福大廈
沒想到,1993年的一場大火把隆福大廈燒了個精光。 據說,當時北京市消防局先后調往火場7個中隊,86輛消防車和828名消防警員。且由市消防局領導帶領戰訓處3名處長和2名支隊領導組成突擊隊,分別向舊樓2、3層燃燒最猛烈的火點進攻,組織水槍形成密集射流,強行向火場深處挺進20余米。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隆福寺大火目擊記》還獲得了中國廣播電視優秀節目一等獎:
記者:現在我已經接近火源,消防隊員先用石塊砸碎了緊封的破后呢?用水槍來撲滅火舌。現在我已經完全接近火源,也就是離大火燃燒的地方10米左右,渾身真正感到了灼熱的感覺。 聽眾朋友,在火勢最兇猛的隆福大廈的后樓,一、二、三、四,第四看到消防的搶險隊員也就是探險隊員已經搭上云梯敲碎了玻璃,現在闖入火災的最中心地。現在在四樓還有沒安全撤出的人員,他們正被火圍困在屋子里的人。 (消防隊員的喊聲:李強,接她一下,接她一下,好了好了) 記 者:現在消防隊員已經登上了云梯,接住了剛剛撤離火災現場。那位戴眼鏡的女同志。據隆福大廈的同志介紹說,這是一直堅守崗位的隆福大廈總機值班員。 (記者被濃煙嗆得咳嗽聲) 記者:聽眾朋友,我現在冒著滾滾的濃煙試圖闖進剛剛被撲滅的一樓的貨場。一樓的貨場里充滿了濃煙,消防隊員正在努力地搜索每一個最后的星星點點。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1993年8月13日 ——節選自《當代播音主持藝術概論》
1993年8月12日晚上隆福大廈著火了,圖為《北京日報》報道。
1998年國慶節前,經過整修的隆福大廈重新開業。但1993年的那場大火不但燒掉了大廈,似乎也燒掉了隆福寺地區當年的人氣兒。隆福寺地區不論是改成小吃街,還是電子市場,始終聚不起人氣兒來。
1998年國慶節前,經過整修的隆福大廈重新開業。
1999年,隆福寺周圍成為了北京市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圖。
2003年的隆福大廈。
2003年1月30日,首屆隆福寺文化廟會舉行。在隆福寺街兩旁,各種老北京人的家具、日用品、工藝擺設等吸引了許多游客的目光,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老北京文化風情。
2012年起,東城區對隆福寺地區啟動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園區采取片區式更新,分三期改造。2019年,7.5萬平方米的一期蝶變亮相,成為一個融合了城市書房、美術館、藝術街區、共享辦公等的全新文創生態空間。
隆福寺一期設置了美術館、共享辦公等功能區,目前辦公空間已經吸引不少企業入駐。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隆福寺地區升級改造圖。
二期主要圍繞地鐵織補地塊開展區域建設,包括隆福寺東院、隆福寺南坊及長虹影城項目。 目前,隆福寺南坊、東院結構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位于隆福寺街75號、西鄰隆福大廈的長虹影城正在開展室內裝修,改造總建筑面積7207平方米,包含飛行影院、“走入中國”、文創實驗區三大功能區,人們將來此體驗大片觀感。
根據《方案》,隆福寺二期預計今年整體亮相,并同步開展招商,促使隆福寺項目一、二期形成聯動。隆福寺一期大約有40個商戶,二期將引進200多個商戶,帶來更豐富的業態和內容。今年隆福寺將引入一批重點商戶,繼大麥沉浸式劇場落戶后,笑果文化將力爭上半年開業,野有趣、福氣小菓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希望隆福寺地區,再現繁華盛景!
圖 | 文物出版社、北京日報圖片庫、李哲等
文 | 黃加佳
編輯 | 張小英 楊麗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