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聞得知,2023年普利茲克大獎(相當于建筑界的諾貝爾獎)的得主叫奇普菲爾德,不懂建筑的我之前對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發現他設計(含改造)的建筑中,我還真去過那么幾個,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奇普菲爾德的全名叫大衛.艾倫.奇普菲爾德,英文是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1953年出生于倫敦,英國著名建筑師。
他名字最后的CH,是名譽勛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的縮寫,是英國和英聯邦的一種勛章。1917年由英王喬治五世創立,以表彰在藝術類、自然科學等方面有重大成就的人士。
除在任英國國王之外,名譽勛位的數量限定65人,主要來自英國和英聯邦。其它國家的人也可以獲得名譽勛位,但只屬于“榮譽成員”,并不算在這65名佩戴者中,比如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
名字前面的Sir是尊稱,雖有爵士之意,但CH成員不屬于爵士,Sir也許是指他曾獲得的其他騎士勛章。
奇普菲爾德的風格以將現代簡約設計與歷史建筑巧妙結合而聞名,他和他的事務所做過的項目在全世界有一百多個。我曾無意識地接觸過幾個,但當時都不知道這些是出自他的設計。
奇普菲爾德的代表作之一,是柏林新博物館的改造,柏林新博物館內的文物,我差不多寫過十篇,但之前對改造設計者大衛.奇普菲爾德基本一無所知。
柏林新博物館,建于1843-1855年間,毀于二戰,長期處于廢墟狀態,1997年奇普菲爾德中標,重建于2003-2009年間,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開館儀式。
柏林新博物館內的鎮館之寶,娜夫蒂蒂像。
除了新博物館,奇普菲爾德的代表大作還有詹姆斯·西蒙畫廊(James-Simon-Galerie),詹姆斯.西蒙是一位猶太商人兼慈善家。這座全新的博物館,也是柏林博物館島上的第六座博物館,比之前五個博物館中最后一個博物館要晚一百多年。
我曾經以為這是正在修復的帕加蒙博物館的一部分,現在終于搞明白了。這是2018年第一次去正在施工時拍到的,2020年已經正式開館了。
2019年第二次去柏林時的樣子,距離開館還有一年。
此外,奇普菲爾德在柏林的項目還有重建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的新國家美術館——據說是建筑師們的朝圣之地,2019年我第二次去柏林的時候,去看老畫廊博物館時,當時還是封閉的工地(改造時間2015-2021年),圣馬丁教堂對面的工地就是(圖中右側)。
威尼斯圣馬可廣場上的威尼斯的舊行政官邸大樓(曾經為威尼斯檢察官擁有,所以有人說是威尼斯檢察院),也是由奇普菲爾德設計改造,2022年完工,我最后一次去是2018年,所以也沒有看到內部。
奇普菲爾德在中國也有建筑事務所,也有不少他的設計作品,我去過的只有一個,良渚博物館。不過當時去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設計師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