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90后建筑師在八年前,合伙創辦了目心設計研究所,將工作重點轉向了室內設計領域。他們的項目總是備受關注,他們被谷德評為“有趣的設計師代表”。我們約訪了張雷,我在想,用什么話題可以挖掘出一個有趣的靈魂?
“我是目心設計的設計師張雷”
張雷的的自我介紹很簡單,沒有任何多余的身份抬頭,他只是把自己定義為一名設計師。我準備了很多制造高光的提問,例如“設計師的身份意味著什么”“怎么去尋找創作靈感”等等,而張雷很平靜地告訴我們,設計師首先是一份職業,他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決客戶的問題,完成設計項目。
沒有宏大的背景,沒有藝術的升華,張雷的每一個回答理性而真實,我內心里很喜歡這樣的真實,這讓聊天變得更加輕松。
一段無主題對話
張然&張雷
張然:你和孫浩晨是大學同學吧,在合伙之前你們都是從事建筑設計的,從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經歷,轉而到專注室內,在設計的思考上有什么變化?
張雷:LEO(孫浩晨)做過城市規劃,我之前做過建筑設計,還不涉及城市規劃。
我本人不喜歡宏大敘事,更喜歡去思考和解決實際的問題。建筑設計的都是大體量的項目,在一個龐大的建筑體系里,設計師個人的參與感是很弱的。專注到室內的領域,設計的目標更明確,這會讓我感到踏實。
張然:你們創辦目心設計八年,這其中還跨越了三年的疫情,你認為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張雷:最大的改變,我認為是對事情認知上的變化。剛創業的時候太年輕,會更多的關注自己,跟很多年輕的設計師一樣,我也會常常去想自己喜歡什么,希望通過設計來表達什么。
在這些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從客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現在更關注項目需要什么,如何去更好地實現,而不是我想做什么樣的設計。
張然: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情懷,都會期待一個“好業主”去實現完美的作品,你不想嗎?
張雷:每個項目都有基本的任務去完成,這是設計師職責。一個項目有它的預算,前前后后要投入資金,時間,人力,設計師一定要合理統籌,完成最基本的訴求,而不是拿著那么多資源,去滿足自己的喜好,這樣的情懷在我看來是不負責任的。
公司服務的商業空間的項目比較多,疫情的三年里,我們看到了客戶的不容易,很多業主還在堅持投入,開店,對市場抱有期待,作為設計服務方我們有更多的責任感去關注到商業空間的真實需求之中。
張然:拋開以出作品為目的去做設計,設計師的價值要怎么去體現呢?
張雷:從方案到落地,一個項目需要經歷漫長的周期,這方方面面絕不是通過情懷去實現的,我認為項目的落地性很重要。對于設計師來講,做一個驚艷的效果圖其實不難,真正難的是落地,落地要考慮的問題就太多了。
每個項目都有它的既定條件,同一個項目方案,在不同區域也會有差異,比如南方的工藝拿到北方實施會出現偏差,這時我們會調整對應的方案,修改節點要求、預算,配合當地施工條件等。設計師的價值是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考慮既定條件去解決問題,統籌落地,這比天馬行空的想法重要得多。
張然:你們做商業空間應該對流行更敏感,網紅當道的時代,你怎么看待設計的創新?設計師們都想做不一樣的設計,你是怎么尋找創作靈感的?
張雷:我其實不是一個靠靈感來做設計的設計師,我的設計是從理性角度開始,在設計的過程中去找到感性的部分,但大部分工作是靠理性完成。面對一個項目時,我會花非常多時間去思考要做什么,我要傳達給使用者一個什么氛圍。
雖然“氛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它一定是可以被描述出來的,不同的場合需要的氛圍是不一樣的,當我們通過理性分析,明確了“氛圍”,才能做出相應策略。
創意與項目的需求一定是相互成全的、統一的,不能有沖突。我們追求“有意思”的前提,它應該首先應該是“正確”的。在我看來現在大眾所關注的、流行的,覺得有意思的很多項目,并不那么得體。
張然:比如說呢?怎么理解得體的設計?
張雷:我認為每個項目的需要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我們會去考慮人與空間的關系,室內設計是為營造氛圍而創新,否則再多巧思都是多余。
比如侘寂風建筑流行時,住宅、展館、酒吧、咖啡廳等全部變成了清冷的氛圍。而其實上我們在進行逛街、購物、吃飯、喝茶這些不同行為時,期望的場景是不一樣的。喝茶時,我們喜歡安靜,有禪意的氛圍,能夠在細節上體會到質感。當我們去酒吧時,那一定是熱鬧的、激情澎湃的,能夠帶動情緒嗨起來。再比如氛圍反差較大的,歐洲教堂的建筑安靜、空曠,它需要通過空間營造出神性,讓人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這都是不同的空間需要傳達的氛圍,我們所有的設計創意的前提都應該是去營造它。
張然:我們期待收錄你們的案例,從作品中去感受你說的“氛圍”。
張雷的設計觀
“我用理性做設計”
張雷說,
“我不喜歡宏大敘事,還是解決實際問題吧”,
“為情懷做設計是不負責任的”,
“我不靠靈感做設計,我的設計從理性開始,在理性的思考中產生感性的部分,最終還是回歸到理性中來,”
“有意思這件事,要看項目需要,否則,它也不需要這個‘意思’”
張雷身上有種坦然,他可以毫不在意我在提問中想尋找的答案,而以最真實的想法去回答。過后我們在微信上聊天,他笑問“這次采訪我會不會讓你的稿子不夠高大上?”我笑答,“正好我們需要點真實,反套路的觀點?!?/p>
目心設計項目案例
百年老房米倉改造
△舊房改造:重慶 NORHOR家居藝術館
重慶 NORHOR 坐落于南濱路米市街歷史文化街區,原“合記堆店”糧倉舊址,為獨棟紅磚老建筑,始建于十九世紀90年代。
老建筑的更新設計與新建筑不同,其所處的空間場景已然形成,并在其建成至今的歷程中一直與周邊人、事、物發生密切關系。因而歷史建筑的更新設計不僅要對建筑本體加以保護,更重要的是對其所在的建筑環境空間場景進行再生設計。
紅磚、拱門、土木結構這些建筑元素,從房子的外立面延用至室內空間,裸露的橫梁和木構帶來了視覺上的力量沖擊,內部場景的打造將NORHOR的時尚和質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你從南濱路一路走來,看到這棟紅房子,就知道米市老街到了?!边@是合記堆店長久以來在人們心中的地標感受。保留城市的地標建筑,修復建筑結構,并發掘建筑新的社會價值,同時為NORHOR實現更具沖擊感的場景營造,這是設計師在重慶 NORHOR 項目中的任務核心,成功的落地,是團隊力量,也是設計師的責任一份堅持。
“設計不是天馬行空的藝術創作,它一定要解決實際問題。
先‘正確’,再‘創意’”
城市建造家2023設計機構走訪計劃,將持續走訪全國12家設計機構,對話當代現象級設計師,帶來設計觀的精彩碰撞。
本文素材由目心設計提供,城市建造家保留原創觀點
轉載請聯系授權,盜圖必究!
聯系我們搜索公眾號“城市建造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