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首里之馬》這本小說,情節是虛構的,但還是深埋其中,看完回味無窮。
小說內容是,主人公未名子久居于沖繩島首里,她從事著一份特殊的工作,通過在線問答與世界盡頭孤獨的從業者們進行溝通聯系,以此幫助“這些孤獨的從業者們能夠定期得到精神關懷和情感共鳴”。
而未名子自己也在資料館工作,沒有收入,單憑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直到有一天,自己獨居的庭院里進了一匹宮古馬,打破了孤獨。
“首里之馬”就是文化遺產的一種象征,在未名子的精心照料和訓練下,從一個孱弱得不想動彈的宮古馬,到可以載著未名子到處溜達的漂亮“賽馬”,這是有過程的。
順奶奶是給當地文物資料保護打了基礎的,而未名子是接班人,在整理和保護的過程中,未名子更是更新了一些新的修補手段和措施。
她成功保留了難得的罕見資料,也避免了因順奶奶逝世后,資料館被拆遷后的資料遺失問題——用拍攝保留文物資料的影像。
事實上,看完這本小說,我也想起了自己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過紀實攝影,拍下本地特有的傳統建筑和民俗活動,然后發到某視頻平臺。
當然,每一組圖片都有屬于它們的文化內涵和內容,我會寫下專屬它們的文字,有對建筑或文物的描述,更有我到現場之后的感受和體驗。
而我做的這些,就跟順奶奶一樣,沒有政府的補貼,更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單純就是為了保留這些文物的資料。
我還跟朋友說過一句話,如果這些活靈活現的文物隨著時間老化,消磨殆盡,那么我們的后代只能從文字來理解曾經的歷史和文化,是蒼白無力的。
我做這些事情,一開始也得不到理解和認可,甚至還有人認為我是靠這些圖文就能獲利。在這一階段,我感覺自己是一個人在奮斗,在做一件不被人理解的事情。
就跟《首里之馬》中的順奶奶一樣,連她的孩子都不理解。
慶幸的是,我跟順奶奶一樣,也遇見一個喜歡本地民俗文化的人,一個體態胖嘟嘟的、超可愛的小男生。乍一眼看過去,你大概能猜得出是做餐飲行業的,畢竟胖胖的身體說明了伙食還是不錯的。
我們是在一條圖文視頻的評論區認識的,比起未名子的視頻猜謎工作,和順奶奶持之以恒守護著的資料館,新媒體渠道更能把相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到一起。
我們認識的緣由是,我在尋找一塊傳統宗教古跡的時候,找不到具體的位置,然后他在評論區說可以帶我過去。
我的性格很直接,說走就走。剛見面時,他顯得有些羞赧,我還很擔心這一次旅程是以尷尬收尾的。然而,他一聊起當地的民俗文化和傳說時,滔滔不絕,跟一開始判若兩人。
他還會帶我去看一些很有趣的東西,比如一塊嵌入墻壁的小石碑,寫著“柯宅已墻”。他說一開始就很疑惑,后來去當地的博物館查了好多資料,才知道大概意思,是“這堵墻是我家建的,你們不能動!”當然,這種東西,在當地也是極為罕見的。
甚至,他還帶我看了當地名人的故居和墳墓,說是某某名人的爺孫三代人都葬在一塊,風水如何如何。
說實話,一旦人對某種事情感興趣后,你會排除萬難并持之以恒地完成,只要這些事情能給你帶來成就感,或是樂趣,即便是孤獨的,不被他人理解的。
他也是,一整個下午都保持著激揚的聲調,仿佛在此之前也是孤獨的,突然找到一個相同愛好的人,就忍不住把存儲在胖胖身體內的資料,一股腦全部傾瀉出來。
“未名子相信:無論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她都可以提供關于此時此地的信息。她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我們也一樣,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也倍感自豪和開心。
因為我們相信,很多年輕人對這些傳統文化不感興趣,是沒有渠道去了解和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而在我們的帶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保護當地民俗文化的行動中來,培育出專屬于當地的“首里之馬”。
我們也不用擔心隨著時間的變化,這里的街道會如何變化,哪些文物會老化或者消失不見。當然,我們也期待著,當地政府能夠行動起來,保護這些象征著文化之根的文物遺跡,這樣,我們才不會在滄海桑田中,迷失了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