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李華,你的英國朋友Peter來信詢問你校學生體育運動情況,請給他回信……詞數100左右。可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看到“李華”這兩個字,你的DNA動了嗎?
當#李華,以后自己寫信吧#沖上熱搜,我們就知道——
高 考 來 了
走進考場,我們將寫完人生最后一張語文、數學、英語和綜合科試卷,也將最后一次以考生的身份,替李華這個“又菜又愛玩”的“文盲”社牛寫信。
一把又一把空管的筆芯、翻到邊緣泛黃的單詞本、桌面上堆疊成小山的練習卷、逐日遞減不留情面的倒計時、接連不斷的模擬考、燃燒跳動的野心和目標、老師的鼓勵和批評、父母的關懷與期待……
一切的一切,都將凝聚成“高考"兩個字眼,兌現成考試結束后那一串具體的數字,一個確切的結果。
這場考試,承載了太多期待。
但不僅是高考,在任何一段人生旅途中,我們都難免要背負許多期待。
那一份份期待既是前進途中的溫熱動力,也會在某些時候變成難以承受的負擔和壓力。
我想起了《莊子·逍遙游》里的一句話: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是的,這是我們都曾一遍遍念誦過的高考必背文言文,但我們好像很少會細細品味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曠達境界。
試著跳出考試篇目的視角去品讀它,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呢?
一起來聽聽意公子的講解吧
是啊,為什么要讓自己負荷那么多呢?
嘗試著“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切割好內心和外境的界限,多一些遵從本心,少一些外部負荷,會不會更加輕盈,更加游刃有余呢?
我想會的。
即將步入考場的真愛們,今晚請卸下備考時日里積攢起來的層層負荷,睡個好覺吧!
愿你輕裝上陣,愿你考試順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