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文章《反向辟謠!8條買黃金的小知識,買買買不焦慮》中,J先生給大家科普了許多買黃金時要注意的小知識。
許多朋友留言:“多講講黃金,想聽!想聽!”
當然,關于黃金的話題,一期文章絕對講不完。
今天,關于黃金,我們來聊點可可愛愛的:黃金的燒藍工藝。
大家印象里的傳統黃金色調單一,款式傳統,其實在古代宮廷中流行的黃金飾品,并不單調,基本都用了大量細金工藝,如花絲、炸珠、點翠、燒藍,通過增加細節和顏色塑造層次感,讓黃金首飾變得雍容華貴。
這些工藝傳承至今,在如今的黃金首飾上就被稱為“古法”。其中,五顏六色的燒藍工藝因色彩活潑,今年異軍突起,成為了潮流。
琺瑯?燒藍?景泰藍?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英文名叫“enamel”,是由中國隋唐時拂蒜國音譯而來。拂蒜國,又名大秦國,即拜占庭帝國。
琺瑯工藝,就是將經過粉碎研磨的琺瑯釉料,涂在金屬制品的表面或以鏤空金屬為骨架無胎底上釉,再經干燥、燒成等制作步驟完成作品。
按我國的傳統,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玻璃質稱為“釉”;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為“琉璃”;涂飾在金屬制品表面上的稱為“琺瑯”。
傳統琺瑯的釉料為各種礦物質,如石英、長石、瓷土、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等。色彩豐富,在高溫下燒好后,釉面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只要保存得當,可以做到歷經千百年而不褪色、不失光澤。
19世紀Alexis Falize掐絲琺瑯胸針
琺瑯工藝在珠寶首飾中應用極為廣泛,根據工藝和外觀不同可以細劃分為7種不同琺瑯工藝。
(相關閱讀:《乾隆審美的代表作,曾是多種寶石的替代品,盤點琺瑯的6大工藝!》)
其中,掐絲琺瑯是我國在首飾中運用最廣的一種,名字也是最為五花八門。
銀燒藍花卉紋瓜式胭脂盒,清晚期,通高3.5厘米,直徑4.5厘米。
景泰藍:大家很常見的,各大旅游景點都有的“景泰藍”,學名就是“銅胎掐絲琺瑯”,因興盛于明景泰年間,又一般多外飾藍色釉料,故而得名。
燒藍:燒藍也是大家常聽到的一個詞,其實燒藍只是琺瑯首飾制作中的一步,前有制胎、掐絲、粘絲/焊絲、點藍,最后還有磨光。大概是這個步驟在整個琺瑯首飾成型過程中至關重要,所以也常作為琺瑯工藝的代名詞。
銀累絲燒藍五蝠捧壽委角盒,清,長16.5厘米,寬12.3厘米,高9厘米
高溫?低溫?傻傻分不清?
在古代,只有礦物釉料可選,所以掐絲琺瑯都要經過燒制這個環節。而現代的新材料廣博,在掐絲底胎上可以用環氧樹脂進行填充,無需高溫燒制也可凝結,呈現出琺瑯的效果。
因此市場上就分出了兩個派別:高溫燒藍和低溫琺瑯。
- 高溫燒藍
前面講了,“燒藍”=琺瑯工藝,成型的最主要步驟就是高溫燒制。因此做高溫琺瑯的商家更愿意將其稱為“燒藍”,重點在于燒字,凸顯出與低溫琺瑯的不同。
高溫琺瑯釉料主要的成分是硅酸鹽類物質,因此要在800度高溫下反復燒制,工序繁瑣,技術較高,成本也相對較高。因此,定價也高于低溫琺瑯。
高溫琺瑯的優點是耐氧化,經久不變色。但由于是礦物燒制,高溫琺瑯的釉面較脆,受到劇烈撞擊后,有釉面碎裂的可能。
圖源:珠寶匠
不過也不用過分擔心。不管什么珠寶首飾,都需要愛護,它們都經不起劇烈撞擊。正常佩戴的話,高溫琺瑯首飾還是很耐久的。
圖源:珠寶匠
如今足金燒藍首飾非常流行,在購買高溫燒藍足金首飾的時候,消費者還經常聽到“國金燒藍”這個詞。
其實“國金”主要就是一些非遺大師工作室的設計款高溫琺瑯黃金,款式好看,有來頭有出處,當然肯定也有工費溢價。
圖源:周洋霞工作室
圖源網絡
其他非大師工作室的燒藍,就沒有國金這么高級的稱呼了,一般市場上會叫復古燒藍、細工燒藍。
圖源:珠寶匠
- 低溫琺瑯
“低溫琺瑯”,也稱“冷琺瑯”或“軟琺瑯”,嚴格來說,低溫琺瑯不能稱為“燒藍”。
雖然名字也叫“琺瑯”,但其實“低溫琺瑯”只是成品擁有高溫琺瑯光彩奪目的效果,制作工藝和材料傳統琺瑯基本沒啥關系。
“低溫琺瑯”釉料主要成分為液態環氧樹脂與色膏調配在一起的混合色料,只需要進行40-100℃的低溫烘烤,烘烤后色料就可凝結。
聽到“環氧樹脂”,你是不是就聯想到了“滴膠”?沒錯,低溫琺瑯可以理解為高級一點的滴膠工藝。
足金低溫琺瑯,圖源:珠寶匠
* 低溫琺瑯也分為兩種做法:
1、一種是最常用的成品膠做法,就是把首飾制作成成品,然后再滴膠,烤干就直接出貨。
2、還有一種做法是做打磨膠,金屬執模后就可以滴這種滴了,膠和金屬一起拋光打磨。
這種制作方法用的膠是一種進口膠,相對于普通膠更耐久一點不易變色。
圖源:珠寶匠
相對于高溫琺瑯的傳統手工性,低溫琺瑯是當今工業時代的產物,因為對金屬材料要求不高,其工藝可應用于更廣泛的胎體材質上。
低溫琺瑯的優點在于工費低、易加工、重量輕、適宜于批量生產。
圖源:珠寶匠
但因為樹脂的材料特性,低溫琺瑯和高溫琺瑯相比,時間長了會出現不耐久,易脫落,易老化褪色,暗淡失光等問題。
- 啞光or亮光?高溫or低溫?
因為高溫燒藍價格要高于低溫琺瑯,網絡上流傳著許多所謂分辨方法。最主要的一條,是教大家通過光澤判斷:高溫琺瑯釉面是啞光,低溫琺瑯釉面是亮光。
其實并不然。
正常高溫琺瑯制作出成品光澤也是亮面的,只是為了顯示“古法”,現在流行通過一種釉面表面的腐蝕工藝處理后,使釉面顯出啞光,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
高溫琺瑯成品有亮面的,也有啞光的。
圖源:珠寶匠
而且,低溫琺瑯表面呈現的樹脂滴膠亮光光澤其實和高溫琺瑯的釉面光澤差別不大。沒有放一起對比的話,其實并不容易分辨。
圖源:珠寶匠
- 低溫琺瑯有毒?!
還有一種流傳的說法,說低溫琺瑯有毒。這就有點滑稽了,純粹是做高溫琺瑯的商家帶了節奏。
除了足金首飾領域,很多手作都是用了低溫琺瑯,而且,在高溫燒藍流行之前,很多大牌金店使用的所謂琺瑯也都是低溫琺瑯。如果低溫琺瑯有毒,那么這種產品根本不會被允許上市。
圖源:珠寶匠
怎么挑選燒藍黃金小件
- 合理的工費
縱觀市場上的足金燒藍飾品,工費常見有幾十到幾百多一克的,選哪種,就看自己的預算了。
首先要問清楚,工費對應的工藝是高溫琺瑯還是低溫琺瑯。
如果是高溫琺瑯,還要再問一下是“國金”還是“復古”,通常掛有大師工作室“國金”頭銜的燒藍工費溢價更高。
國金琺瑯,圖源:周洋霞工作室
在工藝選擇上,J先生建議,如果是搭配高級珠寶(價值比較高的珠串等)還是盡量傾向選擇用高溫琺瑯工藝的燒藍。
如果你看中的是“國金”高溫琺瑯的獨有款式,那就要付出相應溢價。
圖源:珠寶匠
但如果你只是作為佩飾點綴,或者編裝飾性的手繩,選擇低溫琺瑯也不失為一個降低成本的選項,低溫琺瑯的工費非常“便宜大碗”,但搭配出的效果并不輸于高溫琺瑯。
圖源:珠寶匠
- 舒適的配色
燒藍足金小件向來以豐富的顏色著稱,但色彩多了,繁而不雜就很重要。
圖源:珠寶匠
同樣的燒藍小件,有的配色生硬,有的顏色搭配舒適柔和。挑選的時候建議多看多對比,才能看出差異。
圖源:珠寶匠
- 精密的細節
此外,掐絲的精細度也決定了足金燒藍小件是否足夠精致巧妙。底胎畫面是否美觀,線條是否流暢,釉料是否層次分明,簡言之,工藝是否精湛。
J先生建議,不要貪圖便宜,買一些工費低但做工不佳的小件,因為小配件一般不重,一克工費頂多也就差杯奶茶錢,大頭都花了,何苦在工費上“節省”?
圖源:珠寶匠
J先生說:
生活本來就很苦,燒藍黃金就像是送給給自己的一抹甜,它是足金飾品里最可愛別致又個性的色彩。
多姿多彩的小金子,誰能不愛呢?作為史上“最強”手串伴侶,燒藍黃金絕對是不二選擇。
更多黃金首飾小知識,關注珠寶匠,搜索關鍵詞“黃金”,更多精彩文章等你來看~
推薦閱讀:
寶石界最佳星探!1篇盤點 Tiffany 捧紅的6大彩寶寵兒!
世界第四大名鉆,深藏地下寶庫,見證兩段傳奇愛情的光明之眼粉鉆
暴力實驗!珍珠刮粉驗真假這事兒,靠譜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