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現在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后臺詢問和了解新能源車新技術的小伙伴也越來越多,正好最近比亞迪海豹的雙面側柱碰試驗結果出爐,今天就來聊聊我認為目前最優秀的電池車身技術-比亞迪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
先來聊聊什么是側柱碰撞試驗,試驗讓汽車以一定速度位移讓汽車側面與柱狀物發生碰撞來測試車輛安全性。現實中這種碰撞事故不多見,但是對汽車和乘員的危害卻是最大,甚至有的車會直接斷成兩半,所以能在這個實驗拿到好成績的車往往安全性都非常優秀,是高品質出行的不二之選。
我們來看比亞迪海豹的試驗過程,通過公布的實驗條件我們了解到,第一次碰撞試驗的速度是32km/h,75°的角度,讓海豹的駕駛室部分去撞擊一根固定好的寬254mm鋼性柱,可以看到柱子寬度就跟現實中的電線桿差不多,海豹碰撞后氣囊彈出,除了碰撞部位之外其余部分形變不大。
隨后這臺可憐的車車又進行了疊加的第二次碰撞試驗,這次是以副駕駛后排的位置進行側柱碰試驗。強大的沖擊力讓車輛發生了位移,側面氣囊同時彈出,即使側后方是車輛的脆弱位置,感覺對于海豹來說還是輕松通過了考驗。
來看看測試結果,與測試時的表現相符,海豹的各項成績均為優秀,海豹作為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要拿到全優的成績難度更大,這個全優成績主要得益于海豹所特有的車身結構,相比傳統車身結構,CTB電池車身一體化結構把電池也作為車身的結構體,可以更有效地發揮材料本身的強度優勢,并為力的傳遞提供更順暢的路徑。
試驗結果數據上看,比亞迪海豹整車結構最大變形量183mm,要知道傳統燃油車也只做到平均300mm左右的變形量,搭載CTB技術讓海豹最大變形量減小了120mm左右。看來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真的很好地提升整車結構強度,確保車輛結構安全,保護了乘客。
碰撞的時候就能看到電池包沒有出現漏液、起火,那么這樣嚴苛的實驗下,海豹的刀片電池受損程度如何,進行實驗的TOP Safety拆下碰撞試驗的車輛電池裝入另一臺新車后,車輛居然可以正常啟動和行駛!那么海豹的電池包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之前的50噸重卡碾壓電池包的測試就已經驗證過了海豹采用的刀片電池的安全性,50噸的重量相當于一架飛機了,在重卡碾壓下海豹的電池包安然無恙,可見其優秀的安全性能。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海豹還有一個黑科技,就是高強度蜂窩鋁板結構的應用。
比亞迪海豹采用的鋁材通過類蜂窩的結構造型提升了結構強度,在減輕總體重量的同時,能承載更強力的碾壓與沖擊。蜂窩鋁板技術就如同是大自然的魔法,所以這項先進技術也同樣應用于飛機地板、宇宙飛船的著陸艙等重要部件的制造。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除了外觀配置動力,人們越來越關注汽車內在的安全性能,其實安全才是電動車最大的豪華,這次的雙面側柱碰試驗結果,用結果驗證了比亞迪海豹搭載的刀片電池和CTB技術的優秀,真的是高品質出行的不二之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