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彎灣
說來不怕你笑話,我都31歲了,最近才明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關于這句話,我曾經有過兩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在我年紀很小的時候,那時候聽到這句話,跟看見了什么見不得人的臟東西似的,非常難受,生理性反感,因為它跟我所受的教育是背道而馳的。
父母、老師總是告訴我,要樂于助人,要甘于奉獻,要不拘小節,要顧全大局。
于是我就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種價值觀,太自私了,太沒良心了,要不得。要是人人都只考慮自己,那這個世界還不得亂套嗎?
果斷鄙視就對了。
第二個誤解,是我長大以后,上網了發現的。
我看到網上有人解釋說,人不為己的“為”,應該讀第二聲——為,就是修為的意思。
他們還說,人活在世,就得修煉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德性修養,要不然,你就是個天地不容的東西。
這種說法,我認同了很多年。
直到最近我才隱隱約約覺得,好像哪里不對勁——如果真的讀第二聲,人不修為自己就要遭到天誅地滅的話,那這個世界怎么可能會存在80億人,估計六七十億早都被天收了——那么多人也沒什么修為,人家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所以,我現在非常篤定的認為,人不為己的“為”,就是讀第四聲。
為,通“衛”和“喂”,即——人得捍衛自己的權利,人得先喂飽自己。
你不捍衛自己、你不喂飽自己、你不為了自己,即便老天不來收你,也會有無數不要臉、不要命的鐮刀來收割你。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被嚴重鄙視和曲解了,而且由于被鄙視和曲解,導致這幾十幾百年來,人們一直活在道德的淪喪的世界里,活在人格分裂的世界里,活在滿是委屈憋屈的世界里。
先說道德淪喪。
因為大家從小都被教育要奉獻、要樂于助人、不要總是想著自己,為了宣揚這些觀點,還搬出了孔融讓梨、“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等故事。
嗯,我們學會了,照做了,不為一己之私,多為別人考慮。
但問題是,并非每個人都這么做啊,一些不要臉的人,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巨大的漏洞,于是就不斷利用別人的善良來謀取私利,最后都是老實人抗下了所有。
再說人格分裂。
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是,你跟一個人打交道,明明對方很自私,到頭來他還指責你很自私。
人的標準不應該是統一的嗎,為什么自私的人都在指責別人自私?為什么出軌的人都在指責別人不忠?為什么往往都是惡人先告狀?
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自私是為了他自己,指責別人自私,還是為了他自己;出軌是為了他自己,指責別人不忠也是為了他自己;作惡是為了他自己,先狀告別人,也還是為了他自己。
有人可能就會問了,你不是剛在宣揚人要為了自己嗎,怎么又在指責別人的自私呢?
我們需要搞清楚“為了自己”和“自私”的區別。
原本,這兩者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在我們的文化里,總是把“為了自己”跟“自私”混為一談,認為這兩者都是見不得人的。
但是,為了自己,強調的是“喂自己”和“衛自己”,而“自私”,往往包含害人這個動作,自私就是損人利己。如果一個人只是利己,并不損人,那就談不上自私。
最后說一下委屈憋屈。
這一條,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因為它往往痛苦至極,卻又難以被察覺,察覺了又難以訴說。
為什么鄙視和曲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會給我們帶來如此大的痛苦和委屈呢?
因為,帶給我們生活最深重的委屈,往往不是別人的惡意,而是善意——我們總是被別人的善意所傷害,同時又被自己對別人的善意所捆綁。
比如,最經典的例子當屬父母的“為你好”,從你很小的時候,他們省吃儉用、沒日沒夜的干活,就是為了能給你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等你長大了,他們又不斷勸你快結婚、快生孩子,你不滿意,他們馬上就說都是為了你好。
每當聽到父母要“為你好”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感覺非常絕望——啊啊啊啊啊啊,我受不了了,你們能不能為你們自己好,千萬別管我了行不行?
等你后來屈服了,為了父母安心,你結婚了、買房了、生孩子了,但你活得并不開心,你一次次對自己說,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但為了父母,為了孩子,你要撐下去。
你看,在這種“不為自己,全都是為別人”的家庭里,所有的人都不幸福,所有的人都很委屈:
父母會覺得,我催你結婚、催你生孩子,難道是為了我自己嗎?我還不是擔心你老了孤苦伶仃?我還不是擔心你老了沒人給你養老?
你也會覺得,如果不是為了父母,你就不會上自己不喜歡的大學、找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要不是為了父母、為了孩子,你早都離婚了……
如果父母真的是為了孩子,孩子真的是為了父母,那怎么會“天誅地滅”呢?不應該是歡天喜地才對嗎?父母真要是為了孩子,那孩子說“我自己一個人很幸福”,事情就完結了;如果孩子真的是為了父母,那結婚生子,父母舒坦了,事情也就了結了,何來委屈呢?
所以,父母并不是為了孩子,孩子也不是為了父母,這才是要遭天誅地滅的原因。
為什么要遭天誅地滅?
因為撒謊,因為大家都在打著“為你好”的旗子在害人。
明明都是為了自己,卻非要說是為了別人。
父母催孩子結婚,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愿。
在我們的社會里,父母往往會把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延續,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著自己,孩子不婚不育,就覺得自己作為父母的任務沒有完成,這種焦慮和屈辱一直放不下,需要孩子配合自己完成這個任務。
大部分的父母并不在乎自己的孩子幸不幸福,雖然他們總是說“只要孩子幸福就好”,但事實上,他們并沒有把自己跟孩子完全分開,孩子只是他們用來實現自己意愿的一個工具而已。
所以當父母的,不如坦誠一點,別說什么“為了孩子”,你直接說“為了孩子別讓我丟人”“為了孩子別讓我焦慮”——這不就清晰很多了嗎。
反過來講,很多人結婚生子,也不是為了父母,而是為了讓父母別再念叨自己——讓父母別再念叨自己,本質上也是為了自己。
所以不必繞那么大個彎,你直接為了自己就行,父母要念,隨他去;或者你自己坦誠一點,你就是為了堵父母的嘴,以忍受婚姻的痛苦來代替父母念叨的痛苦,這樣也行,最起碼你不會覺得有什么委屈的。
所以,人都該想一想,你的一舉一動,真的是為了別人嗎?你什么時候是真正意義上為了別人呢?
或者說,我們可以問一個終極問題: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不為自己、只為別人的人?
我的答案是:沒有。
不是實際上沒有,而是理論上都沒有。
假設一個人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他自己一年掙100萬,每天的飯就只有咸菜饅頭,他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接濟窮人。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無私?
是。
但是,這個世界上窮的人多了去了,需要幫助的人多了去了,除了人,還有無數的流浪貓狗需要救助,無數的病危動物需要救助,無數的山區小朋友需要幫助,無數的殘疾人孤寡老人需要幫助,他都去接濟了嗎?
如果他都要去接濟,他沒那么多錢,也沒那么多精力,他的能力不足以幫助任何需要幫助的人,那他會怎么辦?
他只能去幫那些他最想幫的人了,在幫與不幫、具體要幫誰、幫到什么程度,這都是個人的意愿。
當然,在實際的行為上,他確實是幫助了別人,這是不容抹殺的,但本質上,他還是服務于他自己的意愿。
同樣是想要行善,有人就會去救流浪貓,有人救流浪狗,有人去福利院,有人去養老院,有人去看山區兒童。
同樣是去看山區兒童,有人帶書本去,有人帶糖果去;有人想要陪伴他們,有人想要教育他們。
同樣是教育他們,有人覺得山區的兒童應該好好鍛煉身體學學音樂繪畫,有人覺得應該好好學習好好考大學才行。
同樣是覺得考大學才行,有人覺得學電子信息工程比較好,有人覺得學師范比較好……
你看,同樣是行善,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善舉、不同的想法,連行善的本質都是在服務于個人自己的意愿,更不要說別的行為了。
所以,我們需要承認、默認的事實就是:
你做的一切,本質上都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你自己的利益、為了你自己的意愿、為了你自己的理想/觀念/信仰……為別人,是次要的——甚至可以說得無情一點,別人只是你實現個人意愿的一個途徑或者工具而已。
明白了這一點,大概會有兩個好處。
一、能更好的與人相處。
既然人都是為了自己的,那么,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在為他自己服務。
記住這句話,生活中很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有人罵你夸你,那很可能都不是真實的你,夸你你別太高興,罵你你別太在意,因為那只是他自己認知、見識、觀念的體現;
有人說要為你好,你得淡定一點,看他具體的行為,發現對方實際上是在傷害你的時候,就趕緊阻止或者逃離;
有人真正在為你好,你實際上得到了好處,那就別讓對方吃虧,雖然很可能人家嘴上可能會說沒關系,但該感謝感謝、該給錢給錢、該還人情就還人情,因為人家也是為了他自己,不可能會長期為了你而犧牲他自己。
二、減輕很多不必要的委屈。
你是為了你自己,你的一切言行,也都是在為你自己的意愿服務。
那么,很多委屈就不存在了,至少是不那么強烈了。
你想要幫助別人、勸解別人,結果人家不領情、不聽你的,沒必要生氣,因為你只是在為你的意愿服務,人家可以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在家庭里、在婚姻里、在職場中感到不開心,要么你堅定一點、勇敢一點選擇改變,因為這個世界有且只有一個人會真正為了你的意愿去行動,那個人就是你自己;要么坦然一點承認現實,你之所以沒有選擇改變,那是因為當下的環境,是你能接受的最好的情況,你的大腦已經悄悄為你計算清楚了;
你談了個戀愛、結了個婚,自己付出了很多,結果對方卻跟你分手了或者出軌了。如果你認為你的付出是為了對方、你的感情是給了對方,那你肯定會很痛苦,覺得自己被拋棄了或者遭背叛了。但你轉念一想,你談戀愛、付出感情,本來就是在服務于自己的意愿,那么,人家離開你、或者找了別人,雖然令人悲傷,但本質上只是——人家沒有配合你完成你想要好好過一生的意愿。沒有配合你跟拋棄你/背叛你,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為自己而活。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