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如果說美蘇冷戰時期美軍的戰略重心是歐洲戰區,那么“新冷戰”時期特別是俄羅斯被俄烏戰爭逐漸拖垮的情況下,美軍的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到印太戰區。印太戰區的特點是海洋面積廣闊,故長期由美國海軍主導,該戰區海軍重要職位指揮官的人事變化往往引人矚目。
2023年夏天,印太戰區美軍一些重要崗位發生了人事變動。如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被拜登提名出任印太戰區司令,而他空缺出來的太平洋艦隊司令也有了提名人選——聯合參謀部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史蒂夫·科勒(Steve Koehler)。也就是說,印太戰區海軍不久將由科勒領導,此人身上有兩個印記特別明顯:
科勒
第一,近年連續在印太戰區多個重要崗位任職
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他先后擔任(1)第9航母打擊大隊(一譯航母戰斗群)司令;(2)印太總部作戰部長;(3)太平洋艦隊副司令;(4)第3艦隊司令。如今,在聯合參謀部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職位上過渡1年后,他即將重返印太戰區執掌太平洋艦隊。
第二,近年調整職位十分頻繁
“十分頻繁”有數據支撐:從2017年6月至今,科勒在6年中調整6個要職,幾乎一年一調。具體來說,第9航母打擊大隊司令只干了1年(2017.06-2018.06),印太總部作戰部長干了2年(2018.06-2020),太平洋艦隊副司令干了1.5年(2020-2021.06),第3艦隊司令只干了1年(2021.06-2022.06),聯合參謀部戰略計劃與政策部部長也只干了1年(2022.07-2023.08)。如果算上這次被提名太平洋艦隊司令,那就是6年調整6個職位!
這樣的經歷,簡直是印太戰區海軍一把手的不二人選。近年來,美軍在提拔使用將官時,“印太因素”的比重越來越大,如果再具有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那更是加分項。科勒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候選人。就海軍系統的任職經歷而言,第9航母打擊隊隊司令、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第3艦隊司令都是過硬的履歷。就全局視野而言,科勒既在印太總部戰區級機關擔任過“作戰部長”的要職,又在全軍級機關聯合參謀部當過部長,負責的還是戰略計劃與政策,對美軍的全球戰略和戰區政策十分了解。
理論上,科勒正式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后,還有機會當上印太戰區司令,因為前兩任印太戰區司令都是由太平洋艦隊司令出任。盡管太平洋艦隊司令和印太戰區司令都是上將軍銜,但印太戰區司令顯然拉風得多。
敲黑板,科勒未來出任印太戰區司令只是“理論上”,“現實中”他面臨一個客觀障礙——年齡。科勒和帕帕羅同年,都是1964年出生,可人家帕帕羅已經被提名印太戰區司令,科勒則是被提名太平洋艦隊司令。科勒現年59歲,而印太戰區司令和太平洋艦隊司令任期一般3年。換句話說,3年后科勒已經62歲,若屆時再出任印太戰區司令,任滿時已經65歲。而根據美國現行軍官管理法規定,除國防部長和總統特批外,將官年滿64周歲必須退休,這意味著科勒若順利當上印太戰區司令,不到三年任期滿就到了退休年齡,比較尷尬。3年后,誰是美國總統都還不知道,科勒如何能與新總體搭上關系并得到其特批?
科勒的履歷不由令人慨嘆:6年調整6個要職且履歷如此完美,居然還有可能當不上印太戰區司令,可見在美軍要混到上將級封疆大吏有多難。
本工作室從2020年起開始對印太戰區美軍重要位置的指揮官進行人物畫像,就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而言,已經積累了3個人的人物畫像——阿奎利諾、帕帕羅、科勒,他們至少以下有5個共同點:
(1)都是海軍航空兵出身
(2)都當過戰斗機(攻擊機)中隊中隊長(中校)
(3)都當過航母戰斗大隊(一譯航母戰斗群)司令(海軍低階少將)
(4)都擔任過戰區級作戰部部長(海軍高階少將)
(5)都當過編號艦隊司令(中將)
阿奎利諾
帕帕羅
如果留心,不難發現上面的共同點少了一個關鍵的“缺項”:上校軍銜時期這三個人是什么職務,有共同點嗎?
海軍內部有三個“山頭”,分別是航空兵系統、水面艦艇系統、潛艇系統,其中航空兵系統最強大,潛艇系統最弱小。而由于海軍的作戰能力主要體現在飛機上,所以三人在中校軍銜時都指揮過戰斗機(攻擊機)中隊。之后,阿奎利諾和帕帕羅沿航空兵系統軍官的正常路徑發展,上校軍銜時在艦載機聯隊擔任聯隊長,而科勒有所不同,上校軍銜時擔任航母艦長。
對美軍重要職位的指揮官進行跟蹤,對歷任指揮官進行人物畫像,更能看出美軍的用人特點,更容易發現美軍在印太戰區的用人規律,而如果只關注美軍現任指揮官則看不出那么多道道。2023年已經是本工作室第四年對美軍指揮官進行跟蹤,目前正在對印太戰區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重要職位的指揮官進行人物畫像,共26個職位(具體職位見下表,印太總部的3名海軍將領即印太戰區司令,印太戰區作戰部部長,印太戰區情報部部長不在此列,而歸入“印太總部將領”系列),目前已完成約一半(13人,藍色字體部分)。
美軍人物畫像之“印太戰區海軍主要指揮官”
(26個職位)
序號
職位
1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司令
2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副司令
3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海上作戰部部長
4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海上總部部長
5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第3艦隊司令
6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第7艦隊司令
7
印太戰區第70特混艦隊/第5航母打擊大隊司令
8
印太戰區第71特混艦隊/第15驅逐艦中隊司令
9
印太戰區第72特混艦隊/第1巡邏與偵察聯隊司令
10
印太戰區第73特混艦隊/西太平洋后勤大隊司令
11
第74特混艦隊/第54特混艦隊/第7潛艇大隊司令
12
第75特混艦隊/海軍遠征部隊司令部
13
第76特混艦隊/第7艦隊兩棲部隊/第7遠征打擊大隊司令
14
第79特混艦隊/第3陸戰隊遠征部隊副司令/第3陸戰隊遠征旅旅長
15
太平洋艦隊水面部隊司令
16
第1航母打擊大隊(圣迭戈)(文森號)
17
第3航母打擊大隊(圣迭戈)(林肯號)
18
第7航母打擊大隊(里根號)
19
第9航母打擊大隊 (圣迭戈)(羅斯福號)
20
第11航母打擊大隊(埃夫特)(尼米茲號)
21
太平洋海軍航空部隊司令部司令
22
印太戰區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
23
海軍遠征作戰司令部司令
24
印太戰區駐韓美國海軍司令
25
印太戰區駐日美國海軍司令
26
印太戰區美國海軍夏威夷地區司令
平均每個人物約5000字的信息量,具體內容包括以下8個維度:(1)基本情況;(2)履職情況(包括履職經歷、教育經歷、所獲榮譽);(3)政策主張(含對華態度);(4)能力特點;(5)性格特點與指揮管理風格;(6)人脈關系;(7)主要弱點;(8)附件(包括履歷表和參考資料)。即將出任印太戰區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的科勒,其人物畫像目錄如下:
目錄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出版專著《這才是美軍》和《兵道》(解放軍中將王洪光等推薦), 2019年成立工作室,專注于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