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不透明,永遠不公平。
近日,原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孟曉蘇關于住房公攤面積的發言再次引發熱議。孟曉蘇說取消公攤是把老百姓當傻子忽悠,目前按照建筑面積計算,就像市場上賣榴蓮一樣,連皮帶核一起稱重。取消公攤就是切開榴蓮只賣果肉,價格就比帶殼賣的高出不少。無論帶外殼賣還是剝掉外殼賣,殼錢都是買家出。取消公攤還是攤在購房人身上,把顯性公攤變成了隱性公攤。取消公攤面積后,房產證上的面積少了30%,單位房價往上提了42.58%,購房者沒占到任何便宜,還顯得吃虧不少。隨后,孟曉蘇說視頻非近期錄制,他之所以認為取消公攤無實際意義,是因為買房不可能把公攤面積攤給別人,取消公攤只是算法不同。
孟專家的話有一定道理,但是卻忽視了目前公攤帶來的亂象。大家不是完全反對公攤,主要是痛恨公攤不透明給大家帶來的傷害。
陜西西安一位女士新購的公寓建筑面積69.75平方米,套內面積只有32.04平方米,公攤面積已經超過了50%。這樣的公攤,已經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試想,如果公攤公開透明,一開始就跟買房者講明白公攤面積超過50%,有多少人還會去買呢?
老百姓買房,主要是想買個明白。就算取消公攤還是攤在購房人身上,但購房人至少在買房前就知道實際住房面積是多少。在這個層面上,孟曉蘇的用榴蓮比喻并不恰當。有網友舉的例子更通俗,就像你去超市買飲料,各種飲料包裝不同,總重量也不同,但大家看的是實際含量,買之前已經清楚地知道這一瓶是500毫升還是450毫升。雖然飲料的包裝也算在成本里,但消費得很明白。
現在的公攤不僅是買房時不透明的問題,還有各種亂象,買房者被一次次割韭菜。開發商經常通過增加公攤面積來提高房屋的銷售價格,從而增加利潤。孟曉蘇把這部分說成是居住榮譽感,入戶大廳要大、要氣派,過道要寬敞,要有足夠的電梯。實事求是地講,普通業主確實對此有一定需求。但是,開發商往往卻借著“居住榮譽感”,過度增加公攤面積。對于購房者來說,這就意味著額外要多花很多錢。另外,小區配套的活動中心、健身房、電梯等等公共區域都在公攤面積之內,這些錢買房者都付過了,廣告收入應該歸全體業主集體所有,但實際上很少有業主能享受到分紅,廣告費絕大部分都被物業公司收走了。還有,公攤面積里已經包含了停車位的面積,理論上講,停車位屬于全體業主的,但實際上當你需要車位的時候,必須重新掏錢買車位或者租車位。種種公攤亂象,讓大家對公攤深惡痛絕,雖然明知道取消公攤不會降低房價,但取消公攤至少會提高透明度。
有聲音認為,目前情況下,取消公攤面積有種種不便,操作性不強。這就有點扯淡了,有沒有難度和應不應該取消,這是兩個概念。治療癌癥有難度,我們就不治了嗎?醫療反腐有難度,就不反腐了嗎?改革會有陣痛,就不改革了嗎?
說取消公攤是把百姓當傻子忽悠,那香港為什么取消了,香港人都是傻子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公攤面積一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都是傻子?這背后是對民意的尊重。不尊重民意,才是把百姓當傻子。如果絕大多數聲音認為應該取消公攤,而且取消又不影響總房價,那為什么不取消呢?
取消好不好,立場很重要。不要講認知高低,只講為誰發聲。站在百姓立場上,取消公攤,就是想避開一個又一個的坑,明白又公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