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人都想要愛,但是沒有人能夠講清楚愛到底是什么,你以為至死不渝的愛情是至高境界,實際上那不過是一時的激情歡愉。
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是一套經典書籍,在第一冊的“心智成熟的旅程”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來說明愛是什么。
作者認為人生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人們習慣于逃避問題,于是也沒有辦法自我完善。在這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愛是具有力量的,因為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斷拓展自我邊界,完善自我的一種意愿。
愛不是一種激情
愛是一個很神秘的現象,很難給出確切的定義和了解他的本質。
最常見到的愛往往是起于一種感覺。它來得非常突然,極容易讓我們忽視所愛之人的缺陷,我們經常會因為這種感覺而陷入狂喜。
作者說戀愛只是一種主觀的欲望,是人們潛意識和意識中的一種性沖動。一旦這種短暫的愛消失之后,我們就會從情網中爬出來。繼而發現這一種愛徹底會消失。這種愛只是一種激情。
之所以有這種激情,是因為這種戀愛會暫時使我們自我界限崩潰。然后讓我們的自我和別人的自我合而為一,這時候我們的情感就會沖出自我界限的牢籠,像洪流一樣涌向所愛的人,我們就感覺不到孤獨,我們有一種和自己的愛人結合在一起的狂喜。
這種情況就和人三歲之前沒有建立自我意識一樣,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是世界的主宰。
但幼兒到兩三歲之后就會發現世界不是圍繞他轉的,那么孩子的幻想就會消失。我們的愛情就像這種情況一樣也會消失。消失的時候,就會發現所愛之人和自己是兩個獨立不同的個體,并沒有結合在一起。
墜入情網是人類原始基因對人類理性的征服,讓我們心甘情愿的落入婚姻的陷阱,落入浪漫愛情神話的謊言中。
如果想要避免這種情形,就要學會真正的相知相愛。
作者認為只有情侶脫離情網之后才能真正相愛,因為真愛的基礎不是戀愛,甚至也沒有戀愛的感覺。
愛是意愿
愛是種主觀意愿,而戀愛卻不是出自主觀意愿。
戀愛沒有計劃也沒有意識不請自來,突然就墜入了情網。墜入情網的唯一作用就是消除寂寞,它并不是有目的的促進心靈成長,而婚姻是這個消除寂寞功能的延伸,也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心智成熟。
戀愛和婚姻并不能幫助我們心智成熟,只能提供當前的滿足感。我們通常都被這個家庭所欺騙,以為自己已經完美,實際上我們和愛人的心智都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滋養。
真正的愛是一種擴展自我的體驗,它和自我界限密切相關。意味著我們越是能夠擴展自我體驗,越能和世界進行密切的關聯,越能獲得心智上的成長。
我們會對自己所愛的人或事物貫注我們的精神,讓自我界限以外的某個對象占據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自我界限開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之后,自我界限就會淡化,這時候我們心智獲得的成熟。然后隨著愛的進展,我們和世界的區別越來越模糊,最終我們和世界融為一體。
自我界限延伸得越久,愛得越深。愛得越深,自我與世界的區別就越淡,我們也就越認同世界,那種自我界限崩潰產生的喜悅就越容易出現。這種喜悅是長久的,遠比墜入情網的剎那激情由來的持久。
愛是行動
愛是一種復雜的行為,它不僅要用心,更需要用腦,過分的愛不如不愛,該拒絕時一味給予,不是仁慈而是傷害。
當我們擁有意愿想要愛別人時,就要肩負起幫助對方成長、也促進自己成長的責任。
愛是一種實際的行動,是一種真正的付出。需要精神貫注。只有當伴侶雙方求偶本能結束,走出初戀的幻覺,愿意各自獨處一段時間,他們那才開始接受真正的檢驗。
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我們的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能隨意選擇愛的對象,當我們決定了付出愛的時候,便要承擔起責任、關注對方、傾聽對方、了解對方的需求。
當然這并不是單方面的,愛是相互的,只有相互的行動才能促進愛的生發,才能真正完成幫助彼此成長,自我完善的目標。
結語
《少有人走的路》提到了真正的愛。這種愛不是一閃而過的激情,而是彼此成長、彼此成就的一種情感。
這一種感情遠遠超脫了剎那的戀愛,他傳遞出的信息便是: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的,只是選擇生活在一起罷了,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這其中包含了尊重與成長的期許。
愛是什么?
愛是為彼此付出,幫助彼此自我完善,賦予對方自由的情感。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