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眼人談教育
在科研的海洋里,女性學者似乎一直是那個靜靜的角落,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的女性教授比例仍然處于低得驚人的水平。這個現象被許多人理解為是女性在科研領域的“玻璃天花板”效應。
“玻璃天花板”這個術語,最早是吉姆·班克斯和奧林匹亞·斯諾在1986年提出。
它形象地描述了女性在職業晉升過程中所遇到的難以看見但確實存在的無形障礙。在科研領域,這個“玻璃天花板”似乎對女性的晉升道路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兩種看法
網友A:“我爸我媽同時升的副教授,我爸做科研我在媽媽媽媽媽媽,我爸在出差我在媽媽媽媽媽媽,我爸在當比賽評委我在媽媽媽媽,我爸在寫論文我在媽媽媽媽媽媽,我爸出國進修兩次我在媽媽媽媽。”
網友A顯然覺得是家庭耽擱了女性,女性為家庭犧牲的多。
明眼人覺得網友B地原因更有說服力。
“學這些學科的女學生本來就少,例如工科,讀工科的女生相對于男生來說本來就少,尤其是土木,機械,自動化這種。當年我讀的那個專業,班上三十個學生,四個女生,全專業所有女生加起來十三個,而男生有一百二十多個,妥妥的和尚廟。
碩士還留在這個專業的就更少了,畢竟有工作的,有轉行的,到了博士,又更少了。我當年班上只有一位女生升學讀碩士了,其他都是直接工作。
博士之后做一做博士后,或者是出國訪問學習,能堅持到這一步的女性,又更少了。
而這才摸到大學應聘的門檻,上面每一關,男性的數量都遠多于女性,就是女性全評上教授了,數量也趕不上男性啊。 本來基本盤女性就少,那么晉升的也少啊。 同理,換成女生多的專業,你看看是不是女教授比男教授的數量多?”
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鄭強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我們的學科建設需要多樣性,尤其是女性科學家。她們的視角和思考方式與男性不同,這會為我們的科研帶來全新的活力和創新。”他鼓勵更多的女性投身科研,打破性別在科研領域的壁壘。
然而,盡管有這樣的鼓勵和呼喚,現實中,女性在科研領域的晉升之路仍然充滿艱辛。她們要應對科研領域的激烈競爭和自身家庭與事業的沖突。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它的戰場設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而對手卻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現實困境。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如何破解?
首先,我們需要從根源上改變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看法。她們不是被遺忘的角落,而是被忽視的寶藏。她們的能力和貢獻不應該因為性別而受到貶低或忽視。
其次,我們需要為女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機會。這不僅包括提供公平的晉升機會和公正的評價體系,還應該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時間,使她們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此外,我們還需要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提高公眾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認知和尊重。
在此過程中,領軍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視。正如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鄭強所說:“我們需要更多的人來推動這個改變。
這些人可以是我們的教師,也可以是我們的學生。
通過培養和支持女性在STEM領域的發展,我們可以逐漸打破“玻璃天花板,讓她們在這個領域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玻璃天花板”并不是一夜之間可以打破的。
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政策制定者、科研機構、教育機構以及每一個個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更多的女性走上科研的舞臺,用她們的知識和能力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當科學的世界不再缺少女性的身影,當她們的聲音能夠被清晰地聽到,當她們的貢獻得到應有的贊譽,那才是科研領域真正的大繁榮。
因為那不僅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多的女教授,更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創新,更多的多樣性。
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讓“缺失的女教授”成為歷史,讓每一個熱愛科學的靈魂都能自由地飛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