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會懼怕死亡,或多或少人們很少在生活中意識到死亡的存在,總感覺它離得很遙遠。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會以不同的方式出現,甚至在預想不到的時機出現。
這種焦慮伴隨著整個人生,年幼時,人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什么是死亡,但是到青春期的時候就會考慮死亡這個主題。成年后,因為成家立業就分散了人對死亡的關注。等到孩子長大了,職業生涯結束時,人就迎來了中年危機。此時,人會重新審視生命,開始思考死亡,并且因為人生路過了一半開始走下坡路了,無法避免不去關注死亡。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歐文·亞隆所著,結合了他治療過的案例,揭示了人類普遍存在的“死亡焦慮”以及相關的心理問題,也包括轉變的可能性。
死亡指向虛無
斯多葛學派曾經論證過死亡對人的影響。他們的結論是死亡不可怕,他們認為死亡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是靈魂的死亡。靈魂如果是會消失的,那么我們就不需要害怕死后的世界。因為那時我們沒有意識,對逝去的生活也不會有遺憾,更不用害怕所謂的神。
第二層就是完全的虛無。如果我們的靈魂隨著死亡也消失,那么我們的肉體消解時,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感覺,所以當我死去的時候,“我”已經不存在,真正的不存在。無法感覺到任何事物,也就無需害怕。我和死亡不會同時存在。
第三層意味著回歸原始狀態。我們死后已經處于不存在的狀態,和出生之前是一模一樣的。這種處于黑暗的狀態和出生前的黑暗是一致的,那么又有什么可怕呢?
雖然這些原因確實能安慰我們死亡并不可怕,但人們的恐懼感覺并不能消除。那是一種怎樣的恐懼呢?是一種對虛無的恐懼。
死亡意味著不存在,不存在本身與存在相對。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存在時,會有一種穩定 滿足的感覺。 一旦想到自己不存在,就感覺無處可去、虛浮,這種不安定的感覺讓人焦慮。
這就是死亡焦慮,對存在否定的焦慮。
消解死亡焦慮
在消解死亡焦慮之前,需要明白生存焦慮和死亡焦慮之間的交替關系。
生存焦慮是指人們面對自身的生存,害怕孤獨感和脆弱渺小的感覺,于是失去了和宏大世界最基本的聯結。當這種生存變得無法忍受時,就會選擇完全不同的方向逃避那種與人分離的孤獨感。會嘗試和他人融合、將自己奉獻給他人,同時從中尋求安慰,這種融合能讓人獲得安慰和舒適,但并不穩定,我們最終會失去自我。內心的郁結會反彈回來,這時候就又面臨了死亡焦慮。人的一生都在生存焦慮和死亡焦慮之間,徘徊在個體存在和融合之間穿梭,耗盡一生。
從存在的層面來面對。死亡焦慮是最有用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人際關系。人有兩種孤獨,一個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獨,一種是存在的孤獨,
日常生活中的孤獨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的人傾向于避免見到瀕死的人,另一方面是瀕死的人配合著他人走進那份孤立之中。然而孤獨感很大程度上會強化死亡的痛苦,當今的文化會給死亡披上靜默隔絕的外衣。
第二種存在的孤獨會更深刻,它來自每個人和他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這一條鴻溝是由于我們每個人都被扔在世界上,獨自存活獨自離開,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只有自己,完全理解的世界里,每個人都在構建自己的心理世界。
親密關系和同理心會讓我們試圖和他人進行連接,給予共同的背景走進他人的世界。在親密關系中,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越多,對方也容易容易分享他自己的內心,自我表露是在親密關系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個人選擇先敞開自己的內心分享秘密,也就承擔了一定的風險,而另一個人給予回應,也分享內心和秘密,那么就跨越兩個人的鴻溝,通過顯示自我逐漸親密起來。
如果首先敞開自己承擔風險的人沒有得到回應,那么這段關系的前景就會變得黯淡。
只有越能做真實的自己敞開自己,親密關系就越能長久。
波動影響
通過和親密關系的互動,會產生波動影響。
所謂波動影響是指每個人無意識層面的目標或知識都會形成中心影響力,影響周圍的人,許多年甚至許多代。
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的價值觀、行為、付出都會影響身邊的人。身邊的人若是接納,也會影響更多的人。這是影響力的變化。
它能傳遞一個人所擁有的愛、力量、寬容給到更多的人,以此傳遞下去,直到影響所有的人。
亞隆認為生命是出于偶然,人類是生而有限的動物。無論怎么渴望,人們都無法依賴其他事物保護自己、評估自己的行為或者提供有意義的人生藍圖,我們只能靠自己的選擇來盡可能充實、快樂、富有意義地活著。
我們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付出我們的關愛,通過波動影響讓更多的人受益,這便是一個富有意義的生命過程。
結語
人對死亡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焦慮的方面可能不盡相同。《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提供了一條可參考的路徑來面對死亡焦慮。
每個人都必然要面對生命的歡愉和宿命的絕望,有時候我們從別人那里獲得東西畢竟有限,親密的聯結確實能減輕痛苦,但無法改變伴隨著人類存在與生俱來的痛苦,我們需要從這種洞察中獲得自身的力量。找到最終的歸處。
用肉眼直視驕陽,用更宏大的視角觀察自己的存在,體會波動影響。這是拒絕面對死亡的最終結局的方法。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