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餐館里,除了僅對特定人開放的“會員制”餐廳,“社會飯店”里最難預約的,便是韶關人肖勇在梅隴開業的「匠心小廚」。這家原本開在菜場里,早先僅僅做做燒臘熟食,送送外賣的小鋪,開始搞私房菜后,靠一傳十十傳百,成為這座城市炙手可熱的餐館,預約等候時間半年起跳,動不動今年已滿,讓人瞠目結舌。
今年盛夏,并沒有太多預兆,肖勇忽然暫時關閉梅隴老店,橫穿整個上海市區,在楊浦區接下一家中餐館,改名「匠心小廚悠方店」重新迎客,引眾多訂不到梅隴老店餐位的食客不遠百里前去拜訪。同時,關于他梅隴老店搬遷,以及準備新開單品店的打算也已擺上日程近乎落地,對生性保守的肖來說,這都是了不起的變化。
我認識肖勇較早,對其性格脾氣及為人稍有了解,故在這里想談談他的故事,且不僅是談肖勇,更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前赴后繼走紅的素人廚師,從消費者的角度略說兩句,僅供參考。
一切的前提是人往高處走
本文在探討肖勇和「匠心小廚」的未來時設了一個前提,便是希望肖勇和「匠心小廚」的發展擴張應以名利與技藝的統一為評判標準。
所謂名利,一為名,凡是這座城市里玩美食,愛吃,或者自詡為吃貨,很難會有人不知肖勇和「匠心小廚」。不過,知道管知道,限于客單價、菜式和服務水平,肖對高端食客吸引力仍僅一般。
再談到利,無論再有情懷,絕絕絕大多數餐廳開門即為了賺錢,而以肖勇和「匠心小廚」原先一到兩桌的運營模式和客單價,肖勇都快忙死了,但恐怕也沒有得到與其火爆程度相匹配的營收。
所謂技藝,肖勇從一業余廚師起步,以極大的認真和刻苦態度學習烹飪,蒸魚、油浸、燒臘等招牌獨樹一幟,具有相當的性價比。不過,與初識時相比,幾年來肖勇的技藝并未有更高程度的展現,翻來覆去就這些。究其原因,他的梅隆店還是以經營燒臘作為主業,私房菜僅是附屬,而他事事親為,經營壓力下沒有時間去打磨更多菜品,甚至可以直接了當的說,如果再這樣下去,當他職業生涯結束時,肖勇恐怕還只是做這些菜。
綜上,看到肖勇這幾年的歷程和現狀,不得不感嘆,辛苦無比他其實并未得到最好的發展,預約特別困難的現象只是浮在表面,如果真欣賞他,為他的職業生涯考慮,應該勸他謹記“人往高處走”的古訓,在恪守自身開店價值觀的同時,做一些改變。
“北伐”是一次品牌輸出的嘗試
悠方店伊始即是一個意外,原店鋪因疫情經營困難,因與肖勇關系密切,便邀請肖來救場。肖不僅應允,更是投入寶貴的「匠心小廚」品牌,且將梅隴老店暫時關閉,全身心投入「匠心小廚悠方店」的掌廚及運營。
悠方店比梅隴店更遠離市中心,除了偶爾來捧場的老客(恐怕也只會來一次),客群還是要仰仗江灣鎮及周邊的市民,將店鋪從網紅降格到社區店,從運營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主意。
而悠方店的股權結構變化頗為復雜,簡單來說,作為救場并投入「匠心小廚」品牌的肖勇,一開始并未拿到“具有主導性”的份額,而后肖勇以溢價的方式回購方拿到店鋪的控制權,但在利潤的分配上,為了激勵悠方店原先的廚師團隊,大頭給“老人”,肖勇這個“新人”反而只分一杯羹。
肖勇就是這樣,老實、不爭,對友厚道、甘于付出,但我們可以想象,做事親力親為的他,一旦梅隴老店搬遷重新營業后,限于店鋪位置和實際精力,對悠方店的關心恐怕只能維持在技術層面,屆時餐廳的品控會不會有變化?而他可依舊掛著「匠心小廚」的金字招牌。
而我有什么建議?恐怕還是要與梅隴老店的經營調整一并考慮。
尋求合作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梅隴老店的新址離老店不遠,據目前聽到的消息,規模介于老店和悠方店之間,經營模式遵循老店,如果要說我的建議,其實就兩句話:
第一句話:改變老店事事親為的模式,尋求與靠譜的合作伙伴。
如果還是事事親為,困于處理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肖勇的新店僅僅是老店多了幾張桌子,不僅菜品上難有進步,且會因為工作量成倍增長而將自己累死,菜品質量反而難以保證。
同時,店擴大后原先“私房菜”的標簽會褪去,哪怕并不提價,客人對服務、體驗也會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不對服務等細節上心,那總體用餐體驗恐怕將只下不上。
要解決以上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肖勇要讓自己從庶務中解脫出來,在單品料理、服務組織或經營管理上尋求靠譜的合作伙伴,自己全身心投入菜品的開發、調理,以及悠方店的巡店與品控。
誠然,廚師與經理人或者投資人的合作是餐飲業的百年難題,到底聽誰的,一個為菜品,一個為賺錢,最后鬧掰屢見不鮮。但觀察至今,肖勇恐怕并非一位善于經營的人,與其費力補短板,不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合作到什么程度,具體合作什么內容,都是可以檢討商量的,比如,即然燒臘、私房菜、悠方店三者難以兼得,那就尋求關于燒臘品類經營管理的合作,諸如經營控制權等敏感的內容也應事先明確、落筆以絕后患。
第二句話:聚焦菜品升級,提升自己亦提升食客體驗。
在騰出精力后嘗試更多的菜式品類制作,為食客提供更好的料理體驗,為了更好的食材,可以考慮適當提升客單價。只有操作才會熟練,只有下田才會耕地,當職業生涯圓滿后,食客回想起肖勇和「匠心小廚」,不僅僅是那幾道“高性價比”的代表菜,以及“打車費比餐費還貴”的調侃,而是實實在在的說,這廚師的幾家店都做得不錯,做了一輩子,進步了一輩子,天道酬勤,名利雙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