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在接受采訪時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如果房價大幅下跌,最吃虧的是普通老百姓。德先生旗幟鮮明的反對他的觀點,他這個說法太籠統,太武斷,而且也是相對比較片面的。
老百姓如何定義?除了除了極個別極個別的民眾,就是不屬于,其他絕大多數的人都屬于老百姓。那么針對房價下跌的現象,其實不同階層、不同收入和不同財富擁有的老百姓,產生的影響肯定是不同。
如果我們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觀點。那么只有一套房子的老百姓,無論是中低收入老百姓還是中高收入人群,房子也無法出售,只能自己居住,此時房價的短暫波動,對自己沒有太大影響。那么這部分的老百姓其實就是一些中低收入老百姓,他們會覺得吃虧嗎?
確實,從統計數據看,我國房產財富占居民財富的比重,城鎮大概是60%-70%。但是要知道我國財富的分布可是非常不均衡的,有可能20%的人群占據著80%的財富。也就是說在房產領域也是如此, 80%的房子是被20%的人擁有,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房價下跌到底對什么樣的“老百姓”影響最大呢?
房價到底誰說了算?絕不是這些專家說了算,而是購房人與房地產商的博弈結果,更是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結果。所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闡述的結論是絕對錯誤的,誰說房價下跌一定是老百姓吃虧呢?誰又能代表老百姓呢?
只要承認市場經濟,那么就得承認房價漲漲跌跌是經濟規律。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主要成熟經濟體,國家的房價都是大幅下跌的,他們國家老百姓的房產自有率也是挺高的,那么最終是誰吃虧呢?兩房破產倒閉,一流投行倒閉,資本家吃了虧。
浙大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也公開出來反駁這位專家的結論。我們不能強行遏制房價的下跌,就如我們不能強摁著牛低頭喝水一樣,可能一次能摁住,但是次次能用住嗎?如果自己沒力氣了,還能繼續摁住嗎?
另外中低收入的老百姓真的買不起房,那么能不能住上房呢?其實這就是目前我們政府最近工作的目標。我們這幾年持續在推進三類房的建設,“公租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我們的目標就是讓這些買不上房的人也能住上房,當他們有房住的時候,他們還會急著去買房嗎?他們還會關注房價的漲漲跌跌嗎?所以房價下跌,他們會是最吃虧的一類人嗎?
這可能就是現在最正確的對策,還是要用三類房建設來化解住房矛盾問題。近些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公租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這可能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居者有其屋的最終解決路徑,還是應該讓那些高收入者去住洋房,住別墅,房產的價格昂貴,居住感受好。中等收入者去買商品房,既可以自住,也可以作為資產,長期持有。而低收入者,要尋求三類房,穩定的生活。
房價不可能永遠下跌,只要有著通脹,那么通脹也會推著房價逐步名義價格的上升。所以現在確實要穩定房地產市場,但是對于房價下跌,還是要有正確的看法。市場規律,我們不要強行干涉,讓子彈再飛一會,讓房價再理性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