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蘇州人。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
不同于影視劇中的形象歷史上的唐伯虎可謂命途多舛,坎坷多難。他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家境比較優渥,29歲時獲得南京鄉試第一,名滿天下。
然而厄運卻隨之而來,先是父、母、妻、妹的相繼離世,讓唐寅頹廢放縱了一段時間。但在好友的幫助下,最終走出陰影,閉門折節,潛心讀書。
正當他躊躇滿志,想要獨占鰲頭時,卻不幸卷入科場舞弊案。仕途理想的破滅,加上第二任妻子的出走,使得唐寅自暴自棄,終日青樓買醉,排解心中憂憤之情。
唐寅回家后修建別業,隱居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再次期間,他寫下了自己最出名的一首作品,也是一首憤世嫉俗的悲歌——《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至今仍膾炙人口,不過,因為詩中的“桃花”一詞中的“花”字,重復率太高,曾被明代的王士貞譏諷為“如乞兒唱蓮花落”。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是也道出了唐伯虎的詩歌特點。
唐伯虎的詩歌,言辭比較淺白,內容也不晦澀難懂,大多是抒發內心情感之作,《桃花庵歌》也是如此。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欣賞唐伯虎的這首佳作。
《桃花庵歌》——明·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詩的開篇便是以“桃花”起興。
桃花作為一個古典意象,早在《詩經》當中就有“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耀目美名,而后又有“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依舊笑春風”等名詩,但古往今來,“桃花”一般形容的都是貌美女子,與君子形象不太相符,所以古詩中除了形容女子,一般不太會集中精力描寫桃花。
但唐寅一開篇,就一連寫出八個桃花,可見對于桃花的愛之深。
他說:從前有個桃花塢,桃花塢里有個桃花庵,桃花庵這個的地方住著一個桃花仙,桃花庵的桃樹都是這個仙人種下的,等到桃花熟了之后,就摘下桃花換取酒錢。
但現實生活是怎樣的呢?
唐寅沒能吃飽飯,只能打黃酒,就只有賣畫為生,連他所說的桃花庵都是借錢買的。
他窮盡筆力描寫與桃花有關的一切,除了滿足他自己的愛好,還有以桃花自喻。
桃花開于春日,妖艷美麗,但卻是芳華易逝,短短幾日就可以凋零而去。這樣的情形不由讓人聯想到唐寅短短的人生。
上京考試之前,他還是受萬眾矚目的江南才子,即將榮獲三元的俊杰,正同桃花一般奪目。
然而,在考場舞弊案之后,他的人生就急劇下滑,落到低谷。
封建時期讀書人一生的追求不過就是習得文武藝,買與帝王家。
然而對于唐寅來說,所有的希望與期待都成了泡影,所追求的一切離自己再也不可能。
抱負無法實現,才學無法施展,不就像是桃花獨自飄零后無人問津嗎?
所以,唐寅以桃花自喻,暗含他短短時光中前半生的輝煌與后半生的窮困潦倒,在他的筆下,桃花塢是他,桃花庵是他,桃花仙人桃花酒都是他,描寫的逍遙生活是他,所經歷的困難也是他。
花開花落,酒醒酒醉,一派靡靡之景。他與桃花不同的是,花還會開,可他的人生再也不會重來。
唐寅晚年貧病交加,生活潦倒,雖然“我笑別人看不穿”,但酒醒時分也不免自怨自艾,他自號“六如”,希望從宗教中尋求心靈撫慰。但唐寅并未遁入空門,他自號“逃禪仙吏”,宣稱自己“不煉金丹不坐禪”,說明他并不是真正信佛,只是在自我安慰罷了。
《桃花庵歌》中“桃花仙人”逍遙自在的生活,是以唐寅坎坷一生為背景的,他的“看穿”是無奈的“看穿”,那灑脫叛逆的詩句下隱藏的是深沉的情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