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毛病。
這句話沒有貶低任何人的意思,只是陳述一個事實:沒有一個人能聲稱自己的心理是完整無瑕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痛,這些傷痛的來源多半就是童年。
我先看完《父親這種病》,繼而對《母親這種病》產生了興趣。讀完這兩本,徹底讓我理解了精神分析學派下,所謂父母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父母的不同職責
在精神分析理論看來,父母的職責完全不同。
母親是一個提供安全基地的存在,是一個能夠無條件愛孩子的存在。每個人都會和母親形成依戀關系,這種關系形成在一歲半之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需要給孩子關心,給予恰當的回應,才能形成健康穩定的依戀關系。依戀關系會貫穿整個一生。
父親是一個教會孩子世界規則,在孩子犯錯時告誡懲罰孩子的存在。當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到來時,父親作為引導者,建立社會規則,樹立權威給予挫折,讓孩子反抗成長。
按照弗洛姆的說法,父親的愛是有條件的,不像母親那樣是無條件的。也因此,孩子為了獲得父親的愛要努力去表現自己。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母親因為催產素的關系,變得對孩子更加慈愛容忍,而父親則因為血管加壓素的作用,在育兒過程中對孩子進行監控與保護。這就是兩性在育兒過程中生理上的區別。
催產素更關注人,表現出的是同理心,能讓人心情平靜,行動穩定,善于忍耐。血管加壓素更關注事物,對抗不安,會提高人的活動性,表現出探索性和攻擊性。
其實對于男女來說,血管加壓素和催產素都是存在的。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父親體內的催產素也會被激活,所以他也能成為母親的角色。
但精神分析會認為父母的職責必須相互平衡,一個人肩負兩種功能容易混淆出問題,無法分割母子共生關系,也無法讓孩子學好會理三人以上的人際關系。
母親的港灣
一個能成為安全基地的母親通常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和應答性。感受性就是理解孩子的情緒和需求的能力,應答性是對孩子行為做出相應的能力,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困難時提供幫助。
如果一個母親沒有成孩子的安全基地,那么孩子會處于恐慌狀態。而安全感的建立在0-1歲之間,通過母子關系形成,這也就是常說的依戀關系。
沒有成為安全基地的母親會造成不穩定的依戀關系,主要有三種。
回避型依戀關系是由于母親對孩子們不關心,不會響應孩子的需求而形成。母親表現得非常厭煩,所以這一類的孩子通常比較獨立不黏人。
第二種是矛盾型依戀關系,這一類的孩子屬于依存母親,當自己想法不能實現時,又會對母親憤怒,拒絕母親,讓母親為難。如果用小劇場表現,可以理解為:我要你為我做這些,我不要你做這些,怎么不看我,我很生氣。
最糟糕的是混亂型,它是回避型和矛盾型的混合,它的特點就是沒有秩序,沒有辦法預測反應。一般的形成是孩子受到母親的虐待或者母親本身就行為無常。孩子會表現出想要靠近又不敢靠近,遠離又靠近等各種奇怪的行為,通俗點理解就是回避與矛盾之間循環徘徊。
當混亂型孩子再稍微長大一點,就會分化成三種類型:統治型,想要控制父母;懷柔型,擅于用察顏觀色討好的方式穩固自己的地位;懲罰型,就出要為難威脅父母。
這三種依戀類型到成人時就會進化成輕視型、束縛型、未決型。
輕視型來自原先的回避型。孩子在愛意匱乏中成長,對人際關系流于表面表現冷淡,不喜歡過于親近,距離越近,感覺越拘束。缺乏同情心,對事物關心遠勝過于人。
束縛型就是原先的矛盾型,孩子有強烈的不安感。容易批判別人,攻擊別人。但他們不記得父母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未決型也就是混亂型的終極版本,他們記得自己的傷痕,同樣有強烈的不安,無法和別人建立穩固的關系,也不知道該怎么建立。
依戀關系會貫穿一生,它在每個人年幼的時候就打下了地基。至于日后要改變它,也是有可能的,這就需要建立一個新的依戀關系,尋找一個作為安全基地的人。
坦白來說,母親如此重要,但完美的母親又是如此不可能。普通人如何能做到呢?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誰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成長環境。
或者換一個角度,看看那些有問題的母親都做了什么。
按照作者的看法,那些不能穩定自己情緒的母親,會將自己的問題發泄到孩子身上,而影響了孩子對其他人對世界的看法。
有些母親是依賴性地遵從父親,沒有主見,孩子受母親的影響也學會一味地順從不敢反抗。
有些母親是無法區分個體界限,將自己的心情和孩子混淆起來,只管自己而不顧孩子。最后孩子就變成了所謂的“好孩子”,承擔母親的心情。孩子變成了母親的父母。
還有些母親非常自戀,認為世界就是圍著她轉的,孩子對她而言只是個玩具罷了。高興的時候逗弄一下,不高興的時候就扔到一邊。
如果追溯這些母親的童年,也會發現她們成長過程中,與母親的問題。阻斷不穩定依戀關系的傳承,需要母親搞明白自己的依戀關系是哪一種,又該如何處理。
這功課作為父親同樣需要完成。
父親的規則
父親是孩子生活中最早的闖入者,當孩子和媽媽還處于共生一體的階段時,他不明白這個闖入者是干什么的。
這時候,父親介入能和孩子形成穩定的依戀關系,也能更早地讓孩子和母親分離時,體驗遇到人生第一個挫折:母親不單單屬于你,母親是父親的。孩子跨越這個挫折后,再重新振作起來,會有利于他的人格成長。
這種成長體現在人格獨立性,切斷與母親的共生狀態,向外界去找尋自己的伙伴。另外就是學習如何處理多人的人際關系。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社會化的最初活動。
父親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喊停,抑制孩子的行為,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規則的形成,所以平衡制止和包容的態度是父親所要學會的。
作者提到四個類型的父親與之相關的依戀關系,具體與個體的催產素、血管加壓素有關。
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都很高的,父親是穩定外向型,他是理想型的父親,具有深厚的愛情感,關系也穩定,行動力強??梢哉f是無可挑剔的,但有時候過于完美也會成為孩子幸福的枷鎖。
催產素不足,血管加壓素豐富這一類的父親有攻擊性,行動力魅力十足,但缺少愛,依戀關系也不夠穩定,對其他人會比較粗暴。
他們優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個人與興趣,滿足自己的欲望,認為實現自己的欲望,讓自己強大才是對能力的肯定,弱小是他們所恐懼的東西,所以他們只承認優秀的孩子。一旦優秀的孩子展現出弱點,他們就會拋棄他。這一類的父親極其容易成為反社會人格的父親。
催產素豐富但血管加壓素很少的父親,會擁有較強的母性。他們對孩子有深厚的感情,善于照顧孩子。父子關系也非常地單調,缺乏冒險精神,他們屬于穩定內向型。一般來說,這樣的父親在社會成功的標準上來說事業會相對差一點。但是由于他的寬容奉獻精神,扮演了母親的角色,所以他能容忍孩子的任性,但不能給予及時的挫折阻礙使孩子的人格成熟。
回避型的父親是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都缺少。這一類的父親是欠缺行動力和冒險精神情感也匱乏。通常比較懦弱,缺乏魄力,他們的依戀情感也薄弱,不愿意積極社交和挑戰。應該說他們本來就不喜歡親密關系。
可以這么認為,一個父親會是怎樣的表現,除去體內激素的作用,與他自身的依戀關系也有聯系。如果回避型依戀關系的父親,催產素豐富,但血管加壓素少,那么原先對親密關系的回避會減輕一些,對孩子表現出親近。
這是一個兩兩疊加的效果,只是激素再怎么起作用,固定的依戀關系還是起大部分作用。
作者提到了父親的缺席問題:一個是事實上的缺席,一種是功能性的缺席。
事實上的缺席是指這個人完全不存在于家庭中,沒有存在于孩子的面前,可能是疾病死亡或者是父母關系的破裂。
這又分成兩種情況,如果母親和父親的關系較好,那么父親的這一種缺席影響相對較小,因為母親時常會向他講述父親的形象。孩子會逐漸將這一個父親形象,并融入自己的人格。問題是沒真實父親的存在,給予一定挫折,他會形成一種過強的全能感。
如果母親不愛父親,那么母親不斷說父親壞話,這個影響就會很大,在孩子內心會形成一個負面的現象。
功能性的缺陷意味著父親存在于這個家庭中,但他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
作者認為父親的形象比起現實中的父親更重要,這就意味著在孩子養育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在內心形成對父親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必須是一個理想父親的印象。
理想的父親并不代表完美,作者用合理的父親形象來形容。一個合理的父親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過于懦弱遜色的父親不能成為理想對象,反而讓孩子難以獲得強大的力量,成為有力的人,而一個父親過于偉大,讓孩子認同卻無法超越,最終孩子會被束縛住。
無可替代的職能?
作者認為現代社會中,女性走出了家庭,但更面臨一個困境就是事業和育兒之間的選擇。更多的職責壓在女性身上,女性甚至承擔了父親的職責,于是產生了親子關系的問題。
而對于父親,作者感嘆在過去家長制下,父親還能作為孩子的引導者。在現代社會中,以家庭為單位時,父親逐漸被母子排斥在外。
對于這樣的論斷,姑且需要持疑。畢竟在作者全書的諸多例子中,尤其是名人的事例中,成長的年代都并非是現代,那么為什么他得出家長制有利于父子關系的結論?以及母親因為現代化而產生親子關系的問題?
或者反過來說,作者認為沒有現代化之前的家庭模式就是有利于人格成長的?似乎也沒有證據表明,否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怎么就突然火了?
撇開這部分,《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將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作用說得比較清楚,算是通俗易懂。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作者也給出了答案:如何完善自身的依戀關系,可以有哪些途徑。
再擴展一些想法,父母的作用并非受限于性別,畢竟性別更多是社會性別而已。單就職能來說,只要一個家長成為安全基地,孩子受挫能回到安全港灣,另一個家長成為探索引導者,鼓勵孩子往外部世界去,那么性別又有什么重要?
百分百完美父母是不可取的,但也得記住一份穩定的依戀關系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那么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完善自己的依戀關系,應該是個不錯的開始。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