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財苑情》序
此書是傅宏勝同志自傳體回憶錄
作者傅宏勝,1955年元月出生于湖北棗陽。1970年12月初中肄業應征入伍,在43軍128師高炮營二連任戰士、司機、通訊員等職,1975年3月退伍回鄉務農,被推薦到公社任理論工作隊員,12月從事財稅工作,先后任王城財稅所稅收、商貿、企業、農財專管員,農稅會計,市財政局財政稽查大隊科長,副大隊長等職。他自跨入人民解放軍大學校,至退伍參加財稅工作后,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勤于鉆研,不斷豐富知識,改造和提高自己,從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名革命戰士、共產黨員、業務骨干,并經過長達6年的函授歷程,獲湖北省財政學校襄樊函授班財會專業中專畢業證書和大專畢業證書,并獲經濟師職稱。
本書記錄了作者戍邊從戎、保家衛國的軍旅生涯和退伍回鄉務農錘煉、為國聚財艱辛工作的歷程與真情實感,以及他的家庭生活奮斗史、孩子求學成長史,和從事預算外資金管理及綜合財政預算管理的奮斗史。1973年在教導隊期間,曾參加過周恩來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訪問洛陽時的安全警戒任務;為教導隊購買訓練器材有幸與習仲勛家人相識相交;退伍后有緣財稅行業,肩扛盾牌,為國聚財,敢于堅持原則,不畏權勢,不循私情,頂住壓力,面對不法分子的威脅恫嚇無所畏懼。父親病重住院期間仍戰斗在征收農業稅的第一線。調任財局后,工作認真負責,刻苦鉆研,成績突出,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并自費訂閱《中國財經報》和《綜合財政研究》等報刊雜志,結合工作實踐總結經驗,率先在《綜合財政研究》撰稿介紹棗陽預算外資金管理和編制綜合財政預算的經驗和做法,陸續撰寫專業論文50余篇,被《中國財經報》、《中國財政》、《財政研究資料》、《財務與會計》、《預算會計》、《預算會計通訊》、《財會月刊》、《物價天地》、《綜合財政研究》、《太原財會》、《重慶財會》等報刊雜志刊用30余篇。代表作《預算會計改革應從“基礎工程”抓起》被多家報刊雜志刊用并獲得財政雜志社優秀論文獎和中國會計協會三等獎,特邀出席財政部在廬山召開的表彰大會。當年,我是以財政部科研所專家身份到這次會議上發言并與他有同場交流。《綜合財政研究》主編梁華萍同志根據棗陽工作經驗,推介全國預算外資金管理暨理論研討會在棗陽召開。
傅宏勝同志退休于財政稽查崗位,過普通人生活,養花植草帶孫子之余,用近5年時間寫作此書,包括大量生動的內容和可總結的人生感悟,自費出版。他的心愿,是回顧歷史,拽住時光,反思成長,正本清源,傳承炮兵精神,展現炮兵風采,總結財稅歷程,講述財稅情緣,以益讀者,并借此向43軍128師曾經摸爬滾打的老戰友們和全國財政戰線的同行們“問聲好,敬個禮”!
我與傅宏勝同志經歷有相似之處,年長他半歲,與他同年入伍,于軍旅生活中經受了磨煉。我也曾置身農村、工廠,在基層有體驗社會、“摸爬滾打”而來的許多感悟和錘煉,這些對于我以后得到學習機會繼而從事科研事業,助益良多。作為在部隊鍛煉過的一名老兵,與宏勝同志頗有共鳴,當他邀請我為此書作序時,自是欣然應允。
我自己在過了“耳順之年”后,也不時回憶過去走過的歲月。時光荏苒,但我們助益社會、盡力報效祖國現代化事業的心愿,永持其溫度與激情。我愿借此機會祝賀宏勝同志這本書問世,向讀者傳遞“一代過來人”的學習,鉆研與奮斗精神。
賈 康
2020年6月于北京
傅宏勝同志有寄語:讓我們在不同的崗位回味過去奮進中的美好的歲月。誠邀各位戰友、財稅同行們來劉秀故里、龍飛白水之源、新時期文化雕龍碑遺址、國家級森林公園白竹園寺、航天英雄聶海勝和革命前輩黃火青的故鄉、影視拍攝城棗陽漢城來做客。棗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旅游資源眾多,是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地方。棗陽歡迎你!
2020年
賈 康 簡 介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肅、廣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咨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199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品質層次學術交流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第二屆理事會期間任首席經濟學家),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寫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供給側改革主線上的未來財稅》、《財政學通論》等多部專著。2021年與劉薇合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書又獲評“2021年度中國好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余萬篇文獻的大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賈康學術平臺|版權屬賈康先生,轉載請注明“賈康學術平臺”,感謝關注與支持!
做學問的甘苦,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但關于做學問的“指導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懷:寫出一些論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爭取為人類的思想認識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虛榮浮華都是過眼煙云,而真正的學術和真知灼見,才能垂諸久遠。
—— 賈 康
也歡迎關注“新供給經濟學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