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本工作室曾經對中美兩國海軍同齡女艦長進行抽樣,對其履歷進行詳細比較,差異明顯。但這種比較有一個明顯的缺陷——畢竟兩國沒有直接交手,而結果才最有說服力。
既然如此,那就換場子換人。下面這兩個人都是著名人物,在一場著名海戰中是對手——甲午海戰中的北洋海軍“致遠”號艦長鄧世昌和日本聯合艦隊“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下面來看看他們截至甲午海戰的履歷:
鄧世昌
東鄉平八郎
表1
表2
鄧世昌和東鄉平八郎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下:
1.年齡上,鄧世昌比東鄉平八郎只小1歲,相當于同齡人;
2.情懷上,他們都非常愛國,所以參軍,鄧世昌最后更是在戰場上懷著與敵同歸于盡的決心,以身殉國;
3.鄧世昌起點更高,且擔任“炮艦”管帶(即艦長)的經歷較為豐富,而東鄉平八郎是從大頭兵干起,其作戰經歷更為豐富。
4.軍事教育上,鄧世昌早年的教育強于東鄉平八郎,但軍校教育訓練在清國國內,不如在英國的東鄉平八郎;
5.實戰經驗上,甲午海戰前,鄧世昌唯一的“實戰”經歷是26歲時在臺灣北部備戰日軍,但由于戰斗主要發生在南部,鄧世昌嚴格來說并未參加實戰,主要發揮震懾作用;東鄉平八郎在甲午海戰前至少有兩次參戰經歷,如果算上黃海海戰之前的豐島海戰,則有三次實戰經歷。
可見,雙方各有擅長。在北洋海軍要當上艦長,一般得具備兩個條件,第一,福建人,第二,在國外留過學。鄧世昌是廣東人,也沒留過洋,上述兩條一條都不具備,卻當上了“致遠”號艦長,可見其能力素質和為人處世不錯。而且,鄧世昌在海戰中最后時刻視死如歸欲撞沉敵艦,乃北洋海軍艦長里面絕無僅有的悍將,而這恰是日軍崇尚的戰斗作風。東鄉平八郎則勝在曾在英國留學約8年,而當時英國是世界上海軍第一強國,在這里留學的含金量很高,至少比鄧世昌在清國國內學習5年的含金量要高。而且,中日兩國海軍在黃海正式大戰之前,東鄉平八郎還有過三次實戰經歷,這是鄧世昌缺乏的。如果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兩人PK,你認為誰會更有勝算?
總體而言,鄧世昌與當時日本海軍的艦長相比并不遜色,可他這樣的艦長在同僚中罕見,他是一個“孤獨的英雄”。其他北洋海軍艦長多生活腐敗,工作敷衍,戰時慌亂……所以,海外學者對北洋海軍艦長們的評價非常刻薄。如西方史學家拉爾夫爾·鮑威爾表示:“清國的指揮官在基本戰略戰術和使用武器方面,顯示出可悲的無知。把人送到這些為當權者提拔起來的、老而無用的指揮官手下作戰,是一種犯罪行為。”
甲午海戰中,清日雙方在武器裝備上差距不大,但結果令人唏噓: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日本聯合艦隊沒有一支軍艦被擊沉。北洋海軍輸掉這場海戰的原因主要在“人”,在各位艦長,因為他們決定著平時的訓練水平和戰時的陣法戰法。最有發言權的是艦上的官兵,他們戰后爆料:“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動而靶不動”,并早已量好距離,進行射擊,“操演船陣,先期預定陣式,各管帶只需默記應操演數,其余可置之”。換句話說,北洋海軍在平時的訓練演習中過于計劃或程式化,不太注重變化和實戰。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炮擊的準確度遠不如對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平時訓練非實戰化所致,旗艦“定遠”號要不是皮糙肉厚,恐怕當時就被擊沉了;同時,北洋海軍的炮彈早早打完,除了攜帶量不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急于搶先出擊,認為這樣就能先發制人。殊不知準頭不足適得其反,到后面只能被動挨打。
甲午海戰是北洋海軍的恥辱,也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只有在未來對強敵的海戰中大獲全勝,才能洗刷這一恥辱。現在,美國把中國作為長期的主要的戰略對手,這已經是公開的事實;印太戰區是兩軍纏斗最集中的地區,而該戰區廣闊的海域決定了雙方的斗爭以海軍為主。有句話說得好——“早一分鐘是情報,遲一分鐘是新聞,再晚一分鐘是歷史”,提前了解敵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海軍第7艦隊作為印太戰區美軍的“先鋒”,其水面艦艇艦長群體是“敵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工作室從2021年開始,對美國海軍第7艦隊主要水面艦艇和12艘航母艦長進行人物畫像,軍艦換將后持續追蹤。就其年齡而言,驅逐艦艦長的年齡跨度從38歲到41歲(40歲至41歲為主體),航母艦長的平均年齡為49歲,巡洋艦艦長的年齡跨度較大(因為一些巡洋艦艦長是士兵“提干”出身)。這些艦長正是年富力強的當打之年,中美兩軍若發生海戰,這群人將是我軍需要直面的對手。
近3年來,根據我們掌握的幾十艘軍艦近百名艦長(包括現任艦長和離任艦長)的情況,其履歷比上面的鄧世昌和東鄉平八郎更為厚實和亮眼。對美軍艦長群體進行長期跟蹤后,我們發現了一些特點和規律,最明顯的是三種人”越來越多:一是在大機關當過差的人;二是在大領導身邊當過助理的人;三是對中國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人。美方作出這樣的人事安排,可能是考慮到美中兩國軍事斗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有宏觀思維和戰略視野。我們認為,除了梳理清楚這些艦長的履歷,總結其能力特點,還要分析其短板弱項,比如其雖然有參戰經歷,但烈度較低,鍛煉并不夠;又如在重大行動中往往是上級遙控指揮,其自主決策能力不足等。近年來,美軍撞船事故頻發,還暴露出其思想有所懈怠,管理存在漏洞等問題。
我們在追蹤美軍艦長時,發現一個特別的艦長,特別之處在于他是一個華裔,而履歷比很多美國白人艦長都要硬核。此人叫劉亦磊,1983年出生于中國武漢,其教育背景如下:
劉亦磊
(1)2002-2006年,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就讀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
(2)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通過“直接研究生教育計劃”(海軍學員或軍官在大學四年級時直接進入研究生階段,需要經過相當激烈的競爭才能加入,每年僅20多人有機會)在美國海軍研究生院就讀系統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
(3)2012-2013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讀金融專業,獲碩士學位;
(4)2011年12月,獲得海軍核工程師資格。
其從軍履歷如下:
(1)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在“普林斯頓”號導彈巡洋艦(CG-59)擔任槍炮軍官,負責艦上槍炮的訓練和管理,槍炮的維護保養,以及主炮、魚雷、近防武器、小型武器的作戰使用;期間獲得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安全航行和作戰水面戰軍官資質。
(2)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紐約州核動力訓練小組學習與核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操作,取得陸基MARF(反應堆設施的改造和增加)原型核反應堆值守工程軍官資格。
(3)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里根”號航母(CVN-76)擔任反應堆推進部門軍官,負責35名核機械師和常規機械師的訓練管理,航母動力推進系統的操作和維護保養,期間獲得尼米茲級航母核工程軍官、推進系統值守軍官、高級監督值班官資質。
(4)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海軍核動力推進計劃辦公室擔任辦公室主任的技術助理,負責對核動力水面艦艇進行維保進行監督,期間領導核動力航母流體系統未來艦長、副艦長、反應堆軍官課程的實施;管理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未來核工程軍官及輪值測試工程師項目。
(5)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在水面戰軍官部門長學校學習,期間在弗吉尼亞州達爾格倫學習運用宙斯盾武器系統的技術基礎知識,在羅德島州紐波特學習戰術運用、艦船處置、領導力、項目管理、人員管理、維護管理以及損管方面的知識。
(6)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普雷布爾”號導彈驅逐艦(DDG-88)擔任作戰軍官,領導作戰部門的65名水手,負責艦艇的作戰計劃制定和執行、全艦的安全管理、艦艇上層的運作(包括沿途補給、繩索操作、物資儲備等)、信息作戰、戰術操作等。
(7)2016年1月至2月,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和羅德島州紐波特參加高級反應堆管理計劃及水面戰軍官學校司令部評估,期間完成海軍核動力推進計劃課程的學習并通過評估。
(8)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文森”號航母(CVN-70)擔任反應堆電氣助理,作為航母上的主要助理之一,領導5名軍官、10名軍士長及超過135名水兵,統管航母反應堆以及核動力電路方面的事務。
(9)2018年2月至10月,在“旋流”號巡邏艇(PC-11)學習艦長知識,并完成水面戰軍官學校水面艦艇指揮官課程。
(10)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旋流”號巡邏艇(PC-11)擔任艦長,期間前往巴林部署。
(11)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聯合參謀部作戰部擔任當前作戰分部的領導,負責監視美軍當前在全球的作戰動態并向參聯會和國防部其他高層領導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期間獲2020年“聯合參謀部年度行動軍官”獎勵。
(12)2021年3月至12月,在聯合參謀部作戰部擔任當前作戰部門副主任的執行助理,負責協助副主任處理作戰和行政事務。
(13)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擔任“哈爾西”號導彈驅逐艦(DDG-97)未來副艦長,學習擔任導彈驅逐艦副艦長的技術和領導力基礎知識。
(14)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擔任“哈爾西”號導彈驅逐艦(DDG-97)副艦長。
(15)2024年2月至今,“哈爾西”號候任艦長;
劉亦磊明顯是個“技術男”,不僅學歷過硬,而且在多個技術類、管理類、領導類職位歷練過,還在總部待過,在領導身邊干過,41歲便擁有如此豐富和硬核的履歷,加上其華裔美國人的身份,令人印象深刻。一年多前我們組織《華裔美軍調研報告》和《美軍艦艇指揮官畫像——以“里根”號、“羅斯福”號、“尼米茲”號3支航母打擊大隊重要艦艇指揮官為樣本的研究報告》時,都注意到劉亦磊這個人。當時,劉亦磊是“哈爾西”號導彈驅逐艦副艦長,由于美國不信任其國內的華裔,所以我們很想知道劉亦磊下一個任職是否會受到美國國內政治氣候的影響。按照美國培養導彈驅逐艦艦長的規律,副艦長完成近兩年的任期后,正常應該“轉正”出任艦長。根據最近美國的非官方消息,劉亦磊當上了候任艦長,轉正應該快了。這說明,劉亦磊似未受到美國國內排擠華裔的影響,也許美國海軍也舍不得這樣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才。劉亦磊雖然長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但已經是美國人,這次被提拔為候任艦長,可能對美國軍方心存感激從而更加賣命。盡管“哈爾西”號目前隸屬于大西洋艦隊而不隸屬于太平洋艦隊,理論上暫時不會與中國海軍碰面,但隨著劉亦磊未來職務的提升,其在更高職位上很可能在幕后成為中國軍隊的對手,值得注意和重視。
2024年3月中旬,本工作室完成了第7艦隊主要水面艦艇艦長人物畫像的集中更新。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對印太戰區美軍重要職位的指揮官、參聯會和太空軍重要職位的領導人約100人進行人物畫像,與這些將軍相比,對艦長(中校或上校)進行人物畫像難度更大,因為這些艦長的素材相對要少得多。我們盡力而為,每名艦長的人物畫像4000字+,具體分以下9個維度展開——1.基本情況;2.履職情況(含任職經歷、教育情況、所獲榮譽);3.政策主張(含對華態度);4.能力特點;5.性格特點和指揮管理風格;6.主要弱點;7.人脈關系;8.該艦近年來在我國周邊海域活動情況;9.附件(含履歷表和參考資料來源)。
第7艦隊主要水面艦艇艦長的名單如下表所示:
清單1
清單2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過《這才是美軍》和《兵道》,現創辦工作室,聚焦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