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為了能夠盡快解決淮西叛將李希烈,唐德宗李適動用了自己的殺手锏——下詔給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讓其率兵五萬,趕往淮西助拳。
涇原兵,原先隸屬于安西北庭四鎮(zhèn),由于大唐出了個BUG安史之亂,才被調到關中加強中央力量。
這些大頭兵們常年在西北邊疆摸爬滾打,干慣了刀頭舔血的營生,戰(zhàn)斗力方面絕對首屈一指,派他們去打淮西,那是手到擒來。
涇原兵的革命覺悟還是很高的,雖然接到命令時已近寒冬,天上還下著凍雨,可大家二話不說,沒有絲毫遲疑,背起包袱就上了路,更有甚者,有人竟然還呼朋引伴,鼓動一家老小全部出發(fā),自動加入了平叛大軍的隊伍里。
02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涇原兵之所以有如此高漲的平叛熱情,完全是因為朝廷有明確規(guī)定,凡是地方軍隊出鎮(zhèn)作戰(zhàn),軍費由朝廷一體承擔。
唐德宗為了能充分調動各節(jié)度使平叛的積極性,又將每個士兵能領到的工資進行大幅上調。
算下來,涇原兵出這趟外差,可以拿到平時三倍的收入。
換誰,誰不積極?
可是,等他們到了長安,卻萬分寒心:朝廷不僅沒給他們發(fā)下賞賜,就連供應給他們的飯食都是粗糲不堪發(fā)了霉的粳米!
叔能忍,嬸兒也不能能!
老子們千里迢迢,冒著凍雨趕到京城,本打算砍幾個叛軍領軍功,好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誰知朝廷里的大爺們就給我們發(fā)這種種狗都不吃東西?
那咱爺們兒憑什么還要給他老李家賣命?
這時,不知是誰突然大吼一聲:“既然朝廷不仁,就不要怪我等不義了,與其去前線賣命,不如就此殺進長安,搶了府庫搞點生活費!”
一句話,徹底引爆了現(xiàn)場的氣氛。
這五萬原本用于平叛的大軍,眨眼間自己變成了叛軍!
03
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本來在宮里等著皇帝召見,突然聽說自己后院著了,急忙沖出來攔住亂兵們,一頓忽悠:
“馬上就要東征,只要立功了,何愁沒有富貴,你們現(xiàn)在這么干,不是自取滅亡嗎?”
理是這么個理,但亂兵們哪里會聽?反而一擁而上將姚令言圍住,逼著他帶著大家伙一起搶長安。
我們就是反了,你這個當老大的也別想獨善其身!
守衛(wèi)長安城的御林軍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涇原兵繳了械。
唐德宗聽到消息也慌了神,不過他覺得事情應該還是可控的,便急忙讓太監(jiān)們從內庫推了二十車金帛出來,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卻不料這一舉動反而壞了事兒:皇帝老子明明有的是錢!可他之前偏偏不拿出來!這意思,我們不鬧,朝廷就不把我們當人看唄?看來這個反,我們是造對了!
太監(jiān)們還沒來得及開溜,便被憤怒的大頭兵們給亂刀分尸了。
并且這伙大頭兵還很有腦子,突入長安外城后還不忘安撫市井小民。
小民們早就被朝廷的苛捐雜稅給折騰慘了,在得知亂兵的清算對象不是自己這些人時,有部分膽大的竟然還專門跑到丹鳳門圍觀看熱鬧。
亂兵已然沖到宮門口,可負責護駕的神策軍卻遲遲不見蹤影。
德宗顧不上追責,急忙帶上寵妃和幾個兒孫,在隨侍太監(jiān)的掩護下,慌忙逃出了皇宮。
04
這一次,可比當初安史之亂時玄宗李隆基出逃還要險,畢竟安祿山當時還沒打到長安,而這回德宗就在叛軍眼皮子底下。
幸虧郭子儀的兒子郭曙當時正在郊外打獵,恰巧碰上德宗。
這種擎天保駕的功勞不撿白不撿,郭曙便小心翼翼的把德宗迎到了奉天(今陜西乾縣)。
長安徹底變成了亂兵歡樂的海洋,國庫內大把的金銀財帛被大頭兵們洗劫一空,不少膽大的強盜,也趁機加入分了一杯羹。
姚令言原本就不想當這個叛軍頭目,見城內局勢不可收拾,更想把燙手山芋甩出去,可跟叛軍擰著來,他又怕自己小命不保,便把叛軍各階層的軍官集合到一起開會,繼續(xù)忽悠他們:
“我本人能力不足,你們要是還想干票更大的,我給你們推薦一個人,他比我更適合領導你們。”
誰呢?
時任檢校司空、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掛銜)、中書令、太尉朱泚。
05
朱泚除了是此時長安城中官階最高的領導之外,還曾當過一任涇原節(jié)度使,是這伙叛軍的老領導,讓他出來收拾局面,那是再好不過了。
可讓姚令言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推鍋行為,直接把這場臨時起意的叛亂推向了最高潮!
別看朱泚平時為人仗義豪爽,人緣極好,在他慈眉善目的外表下,實際包藏著一顆禍心。
而這顆禍心,正是唐德宗本人養(yǎng)大的。
朱泚是正牌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朱滔的大哥,當初是被朱滔忽悠來長安做人質的。
建中三年(782年),德宗想對尾大不掉的河北藩鎮(zhèn)下手搞削藩,結果魏博節(jié)度使田悅、恒冀節(jié)度使王武俊、淄青節(jié)度使李納和朱滔全造反了。
起事之后,朱滔曾經派人送過一封信給朱泚,讓朱泚策應自己的行動,實際是借皇帝的手干掉他哥,好讓他有充足的理由繼續(xù)造反事業(yè)。
而這封信又“恰巧”被截(這也是朱滔計劃的一部分),呈給了德宗。
06
按理接下來就是等朱泚人頭落地了,可德宗偏偏不按劇本出牌,又把信直接交給朱泚,顯示自己的寬大胸懷。
老王猜想,德宗只是想考驗人性,可看到信的朱泚嚇尿了,這意思,皇帝可能隨時對我下手啊!
就算皇帝不動手,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斃了!
便時刻想著搞一招中心開花,把長安弄到手。
因此,涇原兵的這一次暴亂,對于朱泚來說,簡直是瞌睡送枕頭。
變亂當晚,朱泚便入駐大明宮含元殿,這其中的含義,傻子都能看得出來。
不過朱泚還打算扭扭捏捏的裝一裝,明里只許下面人叫他太尉。
但是,凡是給朱泚出主意,讓他安穩(wěn)局勢,迎回德宗車駕的人,全讓他給轟走了。
十月初七,長安城里展開了一場鬧劇式的表演,以光祿卿源休為首,一幫隨風倒的趨炎附勢之徒紛紛上表,竟然勸朱泚登基稱帝!
隨后,李忠臣、張光晟、張廷芝、段誠諫等長安周邊的地方實力派又相繼率兵來投,讓朱泚誤認為自己確實是“天命在身”,眾望所歸。
便設置六軍宿衛(wèi),一切比照德宗行事,只因事起倉促,登基的服裝還沒準備好,只能先緩兩天。
07
為了使自己的皇帝位置做得安穩(wěn),朱泚開始利用信息差搞事,派涇原兵馬使韓旻率領三千人馬直奔奉天而去。
奉天城池低矮,兵微將寡,并且,韓旻還故意放出假消息,說長安城內亂已平,自己是跑過來接駕的。
到時候,只要騙開奉天城門,德宗就只有被俘的份兒。
怎么看,大唐王朝這一次都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
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前任涇原節(jié)度使段秀實(陜西汧陽人)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
和野心家朱泚不同,段秀實對大唐忠心耿耿。
兵變之后,朱泚請段秀實出山,原意是為了更方便掌控涇原兵,而段秀實比朱泚更高明。在觀察城內形勢之后,便假意同意,實則潛伏在朱泚身邊,找機會干了他!
韓旻出兵的消息,奉天還是一無所知。
為了挽救大唐,段秀實決定偽造兵符,他派人追上韓旻,誆他說,朱泚已經親自從長安出發(fā),讓韓旻帶兵返回,和朱泚會合。
段秀實已然抱著必死的心態(tài)在做這一切,只要韓旻回來,跟朱泚一匯報,自己深陷賊窩,絕無生還的可能。
而這僅僅是段秀實計劃的第一步,他還有一個更大膽的行動——行刺朱泚!
但最大的問題在于行刺工具,朱泚武人出身,防備心很重,宮門口站著一隊搜身的,搜完了才能進宮。
段秀實便提前聯(lián)系了幾個自己的心腹,囑咐他們到時候伺機而動。
08
第二天,段秀實照常入宮,韓旻還沒回來,自己又裝的很好,接近朱泚一點問題沒有。
朱泚的興致也很高,他正準備和同黨商量一下,選個日子把登基大典辦了。
卻不料,他剛往群臣堆里一站,段秀實便一個箭步沖上前,奪過源休的象牙朝笏,就向朱泚劈頭蓋臉的砸去。
一干偽官根本來不及反應,朱泚也愣神了,直接站在原地讓段秀實把臉砸出血來,才痛苦嚎叫著滿地亂滾。
本來這時候,只要段秀實的手下給力,上來直接給朱泚補一刀,這家伙也就升天了。
可看著段秀實突現(xiàn)十級狂暴,他們也傻了:老大,昨晚上對劇本的時候你沒說還有這一出啊。并沒有上去幫忙。
一旁朱泚的侍衛(wèi)倒是第一個沖了上去。
至此,段秀實已經不可能成功,他只求速死,以全聲名。便對著朱泚開啟了嘲諷:“我不跟你們謀反,為何不殺我?”
侍衛(wèi)們都想撿個白送的功勞,聞言也不客氣,段秀實被亂刀分尸。
諷刺的是,朱泚還想再收買一波人心,大叫道:“段秀實是義士,不能殺!”
段秀實下葬那天,朱泚親臨,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不明就里的還真被他賺了一波風評。
09
德宗在奉天聽到段秀實的死訊后,悔恨當初沒有任用他,涕淚交流地哭了許久。
追贈段秀實為太尉,謚號忠烈。
賞賜五百戶的賦稅,莊園、府第各一座。
長子封三品官,其余子嗣封五品官,都是正品官員。
同年七月,德宗回到京城后,又下令祭祀段秀實,表彰門庭,親自題寫碑文。
八月,德宗下詔命主管官吏為段秀實樹碑立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