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營報報道,4月20日,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通報稱,4月份以來,該市截至4月19日共收到1996件燃氣問題投訴,這些投訴集中反映了該市燃氣企業存在四大問題,該市責成燃氣企業對已調查確認多收取的燃氣費,予以全額退款。
重慶、成都兩地相繼發布通報,非議多日的“燃氣暴漲”事件終于塵埃落定。通報顯示,燃氣企業存在的四大問題分別是,存在以估代抄、違規估抄問題;計費采集系統存在漏洞,補錄過程不透明;燃氣計費周期隨意變化,計價不規范;解決群眾訴求服務意識差,工作方式簡單。
從通報看,重慶、成都兩地的情況基本類似,相關問題存在著極大的共性。唯一不同的是,成都并沒有相關企業負責人因此事下課,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吸取了重慶的教訓,在投訴量不足2000條時就及時做出了反應。而重慶燃氣費暴漲的相關投訴則高達兩萬多條,這是引發事件全網關注的原因,也足見涉事企業和職能部門對民意的怠慢和輕視。
此事發酵之初,坊間曾有多種傳聞。比如,燃氣公司使用智能燃氣表遠程操控,在燃氣中添加氮氣、空氣,以及在燃氣表前設置小口徑管道加速氣體流速,導致計量數據大增……這種種傳聞觸目驚心,如若證實,則無異于打劫。好在經過調查,這些傳聞均未被證實。不過,并不能因此就認定這些不實傳聞是謠言,因為當我們的公共生活中出現難以解釋的現象時,譬如家里明明沒有人住,卻莫名產生高額燃氣費,公眾有理由進行合理性的猜測,以倒逼真相的出現。事實也證明,洶涌的民意是推動官方調查,從而揭開迷團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題已出,但反思不能停止。其一,以估代抄、違規估抄問題雖然不像“遠程操控”這
么惡劣,但其暴露出的監管漏洞卻更具普遍性和隱蔽性。通報中的一個細節顯示,“錦江區某用戶反映燃氣公司不到現場抄表、亂估費用,經調查核實,多收取該用戶85立方米氣費”。水電氣等公共服務收費涉及千家萬戶,理應嚴謹科學,但實際上的工作方式卻是簡單粗暴,如此敷衍了事和不負責任,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進一步分析,這或許暴露出監管主體缺失的問題。偌大一個國有企,并且具有市場壟斷地位,但對于以估代抄等亂象,究竟由誰來監督?是靠企業內部的自查自糾,還是來自上級主管部門的外部監督?從現實情況看,這些問題長期存在,說明監督體制是整體性的失靈甚至嚴重缺位的。某種意義上說,用戶的投訴有多猛烈,企業的自我管理就有多么的麻木。
也要看到,在這次燃氣費暴漲事件中,當地媒體基本上是沉默的,只有在官方介入后,才跟時報道。真正是起作用的,推動事件發展的,還是自媒體。是這個事不重要,不值得報道,還是媒體沒有相關信息,沒有及時跟進?一本捏造的破作業本,全網跟進,全國數百家主流媒體轉載,一舉天下知,而關乎民生、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當地官媒體集體失聲,這同樣是非常詭異的事情。
另一個必須反思的問題是:除了成都、重慶,還有多少城市的燃氣費存在問題?除了燃氣費,還有多少公共服務收費是摻了水的?川渝兩地燃氣費暴漲一事引發關注后,許多網友也在網上發帖,反映其所在城市的燃氣費收費異常問題,更有網友把目光從燃氣費轉移到水、電等領域。不能說所有的質疑和舉報都有問題,但此類現象具有共性,都是壟斷性行業,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信息透明度低,因而可監督性也遠遠不夠。因此,相關行業有必要以此為契機,開展一場自查自糾活動,進而推動監督體制的健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