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鐘聲
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
頭圖:智能駕駛圖片
據知情人士透露,元戎啟行已經拿下三家主機廠的項目定點,將于今年量產交付的無圖高階智駕方案,預計將是Tier 1供應商里繼華為之后第二家量產無圖的。另外,元戎也將于今年量產上車端到端模型,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個端到端上車的算法供應商。
某接近華為的人士表示,早在2022年,元戎和華為就在無圖方案上有過接觸,甚至傳出問界考慮使用元戎的無圖方案。
一位業界朋友表示,今年某頭部算法供應商受到了兩個大客戶(主機廠)很大的壓力。兩家主機廠都著急無圖開城,但是某算法供應商的研發節奏跟不上客戶的需求,被兩家大客戶主機廠催的很急,施加壓力逼著加快無圖開城的節奏。
目前,智駕行業正在展開新一輪技術競賽。技術的變革,又引發了市場格局的重塑,在城區NOA上正在形成華元魔(華為、元戎、momenta)的TOP 3格局。
1.無圖的排位賽
無圖就是一場排位賽,將Tier1供應商的檔次拉開了。一方面,能量產無圖的供應商獲得大量項目機會,頭部公司可能會迅速地達到數十億元營收;另一方面不能量產無圖的則繼續在紅海里廝殺。
華為憑借無圖奠定了在國內遙遙領先的位置,Momenta憑借超強的量產能力,從去年到今年項目拿到手軟,同時也在加速布局端到端。
元戎啟行原本在量產梯隊排不上號,但憑借著無圖的城區NOA接連拿下三家主機廠的高階智駕的合作,批量化的拿到定點項目。據知情人士透露,元戎接連拿到項目的表現已經吸引到多家投資機構的興趣,多家投資機構已經開始接觸元戎,并表達了投資意向。
有無圖能力的企業現在很吃香,不僅能拿到定點項目還能拿到融資。這背后的原因是傳統主機廠急吼吼地在無圖上補課。
在華為小鵬無圖開城之后,“全國都能開”的概念深得C端用戶的認同。華為、小鵬不僅吃盡了營銷上的流量紅利,同時也給傳統主機廠很大的市場壓力。
一位業界朋友表示,今年頭部主機廠壓力很大,現在各家主機廠在無圖開城上補課的壓力很大,如果今年不能實現無圖開城就會被市場貼上智能化拉垮的標簽。
雖然智駕現階段還不是C端用戶購車的最核心決策因素,但是市場營銷戰中從來講的都是“人有我有”,而不是“人有我無”,否則就非常被動地丟掉了技術話語權。
所以,主機廠為了踏上無圖的風口,也開始積極的更換供應商,選擇能做無圖的供應商。
但是在城區NOA的無圖上,只有為數不多的供應商可供選擇。因為大多數Tier1供應商都是看到華為小鵬的無圖火爆市場之后,才轉身跟進投入,時間節奏上晚了。
有些供應商為了拿到主機廠的項目機會甚至開始走“捷徑”,為了實現無圖方案的快速量產,用車流概率圖層(內在的定制化圖層)來實現無圖的效果。這些圖層記錄了其他車輛在這個路線上是如何處理駕駛行為的,然后系統照葫蘆畫瓢跟著做。這是一種高級“背地圖”的做法,非常雞賊但又非常聰明。
一位業界朋友分析道,目前高階的城區NOA基本就是華元魔這三家在“斗地主”。
在高階的城區NOA上,能做無圖的供應商基本上就是華為、元戎、Momenta這三家。華為、元戎、Momenta正在形成新的無圖城區NOA的TOP3格局。如果主機廠不愿意使用華為的全家桶,轉身選擇英偉達芯片的話,基本上就只有元戎和Momenta可選。
華為靠無圖開城在國內取得了遙遙領先的優勢,不過在無圖上也曾出現“驚險一躍”的經歷。
之前華為車BU在搭配高精地圖的技術上投入非常大,向無圖的轉向比較慢。眾所周知,余承東在智駕上一直追求國內頭部第一的目標,想第一個實現無圖開城,所以車BU的節奏就使余承東不太滿意,一度想從外部找技術供應商。后來內部理順之后,車BU對無圖大幅投入資源,通過“強行軍”的研發節奏率先在國內無圖開城。
這是作為超級玩家的華為非常恐怖的地方,即使技術方向上一度跑偏或者跑得慢,但可以憑借雄厚的資源能力,投入超過對手幾倍的資源去踩油門直線沖刺,取得后來居上的優勢。
而元戎算是國內最早研發無圖技術的,不過,由于元戎是L4公司轉型過來的,是量產領域的新手,所以贏得主機廠的信任就比較難,這也導致元戎在無圖的上車節奏上落后于華為。
供應商群體里,只有華為對主機廠有話語權,手握問界和阿維塔這樣的“老鐵”,華為可以掌控用什么樣的技術方案、什么時間節點量產上車。而其他的供應商,只能跟著主機廠的需求走,在主機廠對無圖的需求釋放的時候才有量產上車的機會。
到了23年下半年無圖的市場需求爆發性釋放,目前從供應商角度看,除了華為之外,就屬元戎吃的最足,也使得元戎的量產新手期和其他頭部公司不一樣。
今年無圖方案即將量產上車,使得元戎成為華為之后第二家量產無圖高階智駕的供應商。
雖然元戎吃到了無圖的紅利,但同時也面臨著考驗,第一批高階項目的量產交付做得怎么樣,決定了未來在華元魔的排位次序。
2.端到端的節奏
一位頭部公司的朋友表示,無圖開城的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預研的重心早已經瞄準下一輪技術競賽——端到端。
每一次技術路線的變化,都是新一輪車輪戰的開始,這是非常殘酷的,就算前面幾輪贏得再漂亮,如果在下一輪做不好,依然會被淘汰。
從自研的新勢力到頭部的供應商都在組隊布局端到端的研發。各家的目標不同,有的是想保持頭部繼續領先的優勢,有的是在無圖開城上落后于人之后想要彎道超車。
和無圖的競爭比拼一樣,端到端也是一場競速賽,競爭的關鍵是誰先做出來量產上車。所以大家都想爭第一個端到端量產上車。
這也使得端到端也演變成了一場“渾水摸魚”游戲。
有些企業變著花樣蹭端到端的概念。比如某新勢力,把低階的主動安全,用輕量化的模型來替代,本質上就是將原本利用規則寫的算法代碼用設計好的神經網絡來代替,就敢號稱實現端到端。這和特斯拉的V12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實際上,許多企業在端到端上并沒有準備好,只是在特斯拉發布V12之后才重視起來,開始轉身投入挖人組隊。像極了前兩年特斯拉發布BEV+Transformer的情形,國內幾乎一夜之間全變BEV+transformer了。但是非常骨感的是兩三年時間過去了,真正能搞出來BEV+Transformer沒有幾家。
所以現在呈現出一種“喜劇”狀態,都覺得端到端很香,但是多數企業并不清楚到底怎么做。因為技術的迭代是一環套著一環的,端到端并不是一個突然轉變,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經歷傳感器前融合、去高精度地圖、感知決策控制三個模型一體化等環節。
比如特斯拉做端到端,也是循序漸進走到今天這一步,特斯拉的整個技術迭代路線的每一步走得都非常的嚴謹和扎實,可謂是環環相扣。
而國內的許多企業,BEV Transformer還沒有做好,就直接跳到端到端了。環視BEV的感知能力不行,甚至有的還是帶高精地圖的方案,然后用數據訓練一下規控,就敢號稱推出端到端的模型。
一位技術大牛表示,端到端做的比較成熟的是無圖做的好的那幾家,比如華為、小鵬、元戎,這幾家的技術嗅覺比較好。
頭部的算法公司以及自研的新勢力都把先做出來端到端當作目標。有的公司目前無圖開城還沒做好,就已經開始挖AI大牛組建端到端的團隊,和現有團隊并行開發。有的甚至去北美組建團隊,把端到端的研發放在北美,原因嘛也很簡單,靠近特斯拉。
傳統主機廠在無圖上車落后于華為小鵬,導致市場營銷上很被動,在端到端上則改變了策略,也想玩競賽成為第一批端到端的企業,所以積極地尋找端到端方案。這就給了能夠率先做出技術方案的供應商機會。
一位頭部主機廠的朋友說,拿了元戎的工程車去大規模地“刷路”測試,表現不錯遠超預期,體驗上很絲滑。所以,就選擇了元戎給了項目。元戎能這么快得到定點項目,背后是傳統主機廠對智駕策略的調整和轉變。
這是行業非常重大的一個變化,對于做高階智駕的供應商來說,要做的遠不止是提供一套高性能的算法方案,能夠幫著主機廠去打智能化的營銷戰,才會更受到主機廠的青睞,在主機廠眼中才是“真香”的好幫手。
這也是Tier1供應商和主機廠在高階智駕上的全新合作關系。
結束語
一位技術大牛表示,算法的東西本身并沒有太高的壁壘,拉長時間周期基本都能做出來。算法競爭的核心是時間節奏,早半年和晚半年就是兩種競爭力。想要贏得算法的競速賽,除了技術和資源能力之外,還有一點是技術嗅覺的能力,能夠精準預判技術路線切換的方向和節奏。
對于華元魔這三個主要的城區NOA玩家來說,技術嗅覺能力是贏得競爭的核心因素之一,決定了研發布局的時機、量產上車的節奏。
從無圖到端到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在智駕行業得到全面的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