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問界新M5上市,全系標配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4月28日,馬斯克訪華,推動特斯拉獲批在中國大陸境內上線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
4月25日-5月4日,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時隔四年再度舉辦。117款車型全球首發,新能源汽車占據C位;雷軍、王傳福、曾慶洪等一眾車企大佬相互“串門”, 蔚來、小鵬等眾多造車新勢力“大秀肌肉”,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底盤,有關“智能的”一切成為本次車展最大看點。
五一前后,整個車企圈新聞頻出,“智能化”被反復提及,似乎預示行業變革迎來拐點。電動化還未完全落幕,智能化爆發全新升級。伴隨AI模型、高算力芯片、激光雷達等技術發展,如今,新型車輛的智能配置越來越高,智能空間的觸角,正加速延伸至日常出行的高頻移動場景——汽車上。
一個很好的實例,體現在小米和小米SU7身上。
01
搶灘移動智能空間
逐漸被小米具象化
打造“移動智能空間”,是小米造車的出發點。
三年前,雷軍在小米官宣造車時,公開表示: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
三年間,堵上人生最后一次創業的雷軍和3000多名小米汽車人,一同為小米汽車而戰。雷軍在采訪中表示,這1001天里,他試駕過150多輛車。
三年后,他們帶著心血之作——小米SU7亮相,于前不久舉辦新品發布會。
按照雷軍的定義,汽車工業百年發展史,初代汽車本質上是出行工具,典型代表有機械素質做到極高水準的保時捷,二代汽車由特斯拉開創,是移動智能終端時代,未來第三代,汽車工業的核心命題將是“移動智能空間”。
目前,雖然整個行業對“移動智能空間”還沒有統一標準的界定,但新上市的小米SU7是對標此概念量身定制的。從小米SU7身上,至少我們能看到雷軍及所有小米造車人眼中的“移動智能空間”長啥樣。
且不提電動汽車行內人常常比拼的三電(電驅、電池、電控)技術部分,在外行小白用戶都能感知到智能化體驗方面,雷軍表示,“智駕+智艙+生態”是小米汽車的主要優勢。
智駕上,雖然SU7標準版不支持城市NOA(城市領航輔助)功能,但Pro/Max版本搭載了Xiaomi Pilot Max智駕系統,配備2顆NVIDIA DRIVE Orin芯片、1顆激光雷達、3顆毫米波雷達、11顆車外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可支持高速領航輔助、代客泊車輔助、城市NOA。
智艙上,SU7配備16.1英寸的中控大屏,支持3K超清分辨率,擁有91.7%的屏占比,最大亮點在于翻轉的儀表屏,還有延續燃油車思路的物理按鍵設置。
生態上,也是小米的“重頭戲”部分。官方表示,伴隨SU7的亮相,在澎湃OS操作系統的加持下,小米“人車家”的生態也終將迎來全閉環。這曾經是蘋果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戰略方向,而小米要做到搶先一步完成。所謂“移動智能空間”中的“智能空間”部分,也主要集中體現在這里。
02
小米生態“全閉環”
靠實力領跑移動智能空間
今年2月,在小米14 Ultra新品發布會上,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表示,2024年將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全面展開之年。
因為科技時代的演進,主要差別體現在同時在線的數據源量級。PC互聯網達到1億級別用戶同時在線,移動互聯網上升到十億級別,而物聯網時代,將會有百億甚至千億的連接同時在線。做到上百億甚至上千億的連接,就是打破各種場景壁壘,以“軟硬兩手抓”打造多元生態孕育的結果。所以,生態鏈越完整,系統越容易實現萬物互聯。萬物互聯實現的越快,產業鏈上下游和作為終端體驗用戶的個體都將更快迎來一個富有全新生活體驗的智能世界。
試想一下,誰不想在下班路上,自己車輛能基于車家互聯的定位和路況判斷,精準預估自己到家時間,并提前啟動電飯煲,做好晚餐前的準備;又有誰不想在大冬天快進小區停車時,家中的燈光、空調等各種設備就已準備就緒……
好像這些場景我們都能想象出來,看似沒有特別了不起,但距離完美融入生
萬物互聯時代,做到這一切并不容易。汽車作為“智能生活”議題里繼“智能家居”之后的下一個熱門場景,還有很多亟待攻克的命題。
迎難而上,手機廠造車,小米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依靠扎實的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積累和手機及智能家居產品沉淀,有硬核實力能話事未來的革新者。
以AIoT為例,小米的AIoT平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AIoT平臺之一。截至去年9月,小米AIoT平臺連接l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6.55億。其中,智能電視和Mi Box累計激活用戶達到5600萬,智能音箱累計出貨量達到2900萬。一旦這些IoT設備通過澎湃OS與小米汽車無縫連接,無疑是對其他品牌的一次降維打擊。
03
從移動智能到百變智能
行業競爭一觸即發
在“人車家”全生態的構建上,既然有小米這樣從手機出發造車的玩家,自然也會有家居出生靠近汽車企業的伙伴,以及做車起家靠近家居企業的朋友。生態鏈上的每一環,都有向外走出去的可能和機會,“移動智能空間”的塑造過程,也一定會被各家競對定義得格外“百變”。
比如,廣汽集團已正式發布“綠色智能車居”一體式解決方案。該方案將通過紅外、激光等先進傳感器實時采集、監控智能家居終端,讓智能汽車和智能家居深度互聯,雙向交互。華為問界M9汽車則依靠自動駕駛技術和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打造智能生態系統,實現人、車、家三者緊密互聯。
包括此前,比亞迪聯動“易微聯CAST”智能家居App,讓車主可以通過比亞迪語音助手喚醒App,遠程打開車庫門,無縫銜接回家入庫……
行業新一輪的競爭一觸即發,在車企下半場智能化的賽場上,越來越多玩家入局,大家紛紛研發自己的“殺手锏”,企圖在“人車家”全生態的構建中占據一席之地。
盡管我們尚且無法預知智能生活的未來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人車家”全生態的構建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趨勢下,“移動智能空間”將不再是單一的交通工具,而是融合了家居、辦公、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平臺。在此平臺上,我們將享受到更加智能、便捷、舒適的生活體驗。
茶館君往期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