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各位朋友繼續探討通貨緊縮(簡稱通縮)這個話題。其實通縮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蕭條”。如果是出現在經濟危機之后的通縮,又叫大蕭條。
《經濟通縮系列帖》
通縮專業帖之一:什么是通縮?現在的經濟形勢屬于通縮嗎?
通縮專業帖之二:造成經濟通縮的根因是什么?通縮成因深度分析
通縮專業帖之三:國家會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化解經濟通縮?有效么?
前美聯儲主席伯克南認為,經濟通縮存在惡性下降螺旋,即:通縮會引起商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減少、員工工資下降;企業利潤減少、員工工資下降,進一步抑制居民消費,引起了商品價格持續下跌,企業利潤進一步減少;然后又引發新一輪的生產減少,投資下降,如此循環。通縮會嚴重抑制投資與生產,加劇經濟衰退并造成高失業率,加劇基層民眾生活困難,甚至會觸發社會動蕩。所以通縮一旦出現,各國政府無不想盡辦法,希望盡快扭轉。
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各國政府化解通縮的政策和措施的依據也來自通縮理論。我在《通縮專業帖之二:造成經濟通縮的根因是什么?通縮成因深度分析》中用下圖所示的冰山圖,分析了通縮現象與通縮理論的對應關系。貨幣供給性通縮理論只能解釋表層的通縮現象,信貸性通縮理論、流動性陷阱理論和債務通縮理論解釋的是中間過程現象,有效需求不足理論解釋的是深層的通縮現象。從解決效果的角度來講,越針對表層現象的政策和措施一般效果越弱,越針對深層現象的政策和措施一般效果越強。
世界各種政府化解經濟通縮的政策和措施一般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政策和措施,是政府發布各種鼓勵企業支出和居民消費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政府通過補貼和減稅等政策,鼓勵企業和居民擴大支出或消費。這類政策和措施的理論依據是貨幣供給性通縮理論。根據費雪交易方程MV = PT,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價格水平×商品交易量。這類政策和措施的目的是想通過提高貨幣流動速度V來提高價格水平。
但因為通縮發生后,債權人會要求企業提前償還借貸或債務,企業提前償還借貸或債務后,手頭并沒有富余資金用于投資和更新設備。并且,由于對未來市場的悲觀預期,企業不敢冒風險投資新項目或擴大再生產。居民也是一樣,出于對未來收入的悲觀預期,需要保持一定的儲蓄以應對未來的風險,居民往往會減少消費以增加儲蓄。這類政策和措施解決的是通縮的表面現象,由于沒有創造出新需求,也沒有改變企業和居民的支出或消費預期,效果往往并不好。
第二類政策和措施,是央行發布各種增加市場貨幣供給量的常規政策或措施。例如: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基準利率和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增加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規模。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直接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購買政府債券,其他政策和措施則是鼓勵商業銀行擴張信貸。這類政策和措施的理論依據是貨幣供給性通縮理論和信貸性通縮理論。
同樣根據費雪交易方程,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價格水平×商品交易量。這類政策和措施的目的是想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量M來提高價格水平。但由于通縮一般都有流動性陷阱伴生,無論是央行通過購買政府債券直接投放的貨幣供給量,還是商業銀行通過擴張信貸創造的貨幣供給量,企業、居民和政府又會用還貸、償債或儲蓄的方式,重新回到金融系統內。這類政策和措施解決的是通縮的表面現象+中間過程現象,但問題的層次仍然比較淺,效果往往也不好。
第三類政策和措施,是政府通過各種金融或財政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居民和政府部門化解即期債務負擔。例如:借新還舊、債務置換、債務展期、債轉股等。這類政策和措施的理論依據是債務通縮理論。這類政策和措施解決的是通縮的中間過程現象,但因為治標不治本,在通縮潛伏期有一定效果,如果通縮一旦發生也基本無效了。
這類政策和措施的主要問題是:第一,償債需要真金白銀,化解即期債務的錢從哪里來是問題的關鍵。如果沒有外來資金注入,內部只能是拆東墻補西墻,于事無補。第二,借新還舊、債務置換、債務展期等只是延遲了債務期限,但并沒有讓債務消失,并且債務余額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以后爆起來會更慘烈。第三,債轉股只適合于企業,并且還會拖垮為數不多的優質企業。
第四類政策和措施,是政府通過大幅提高財政赤字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政府大力花錢,但經濟通縮期政府財政收入往往大幅下滑,政府只能提高財政赤字來花錢,為財政赤字提供資金的方式是大規模發行國債。這類政策和措施的理論依據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論,解決的是通縮的深層表現,能創造出一定的新需求,短期內會有一定的效果。
但政府大規模發債等于飲鳩止渴,因為本來造成經濟通縮的原因就是整個經濟系統過度負債,現在政府還要繼續大規模發債,這雖然能創造出一定的新需求,但卻進一步加重了整個經濟系統的債務負擔。所以新國債一定要同時疊加展期,即發行超長期國債,如20年期、30年期、50年期等。就算這些新國債都能正常發行,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募集到的資金也找不到好項目投,這些資金要么重新回到金融系統,要么投資于一些低效益或無效益項目。凱恩斯學派極力主張使用這類政策和措施,但奧地利學派卻認為正是這些政策和措施壓抑了經濟系統自身的復蘇能力,使得通縮加劇且通縮期被延長。
另外,雖然現在中央財政債務余額只有30萬億,比例不算高,但考慮到地方政府+地方城投的債務余額超過了100萬億,這部分債務也是用政府信用背書的,所以現在中央財政發債的空間并不是很大。
第五類政策和措施,是央行實施QE(量化寬松)。這往往是政府積極財政政策的自然延續。政府通過發行國債來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必然會積累出巨大的政府債務。如果繼續發新還舊,政府債務余額也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時,并會像黑洞一樣吸光了市場中流通的貨幣,從而加重經濟通縮和衰退。這時候只能由QE(量化寬松)登場了,即由央行直接出手,收購大量長期國債和企業債券,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2008年到2009年,美聯儲就收購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及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大量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但如果QE規模過大或時間過長,會破壞正常的金融市場,產生資產泡沫,催生僵尸企業等。同時,如果QE規模過大或時間過長,還會損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收購來的國債和企業債券等于央行資產,市場中流動的貨幣量等于央行債務。如果央行收購的大量國債或企業債券,因低收益或無收益而無法賣出或被贖回,即央行無法退出QE,就會使央行名義上“資不抵債”,央行就會“信用破產”。央行“信用破產”的表現是貨幣劇烈貶值,本幣匯率崩潰,及發生惡性通貨膨脹。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經濟通縮(或經濟蕭條)的問題非常頑固,僅靠單一經濟體自身,往往沒有特別有效的化解政策和措施。化解經濟通縮效果最佳的方法,需要引入外來資金和外部市場需求。
對于國家化解經濟通縮的這些政策和措施,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后面留言或評論。
當前中國經濟整體向好的趨勢不變,相信在黨和政府領導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啟發,請關注、點贊、收藏或轉發。關注“朱華微課”,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