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聃
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
1
直隸總督署位于保定市裕華中路,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間,明洪武年間這里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后,直隸總督署正式啟用直至清朝滅亡(公元1911年)。它是我國現存的一座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也是中國清代軍政衙署。如今它與北京故宮(中央)、山西霍州署(州級)、河南南陽內鄉縣衙(縣級)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四級官署衙門。
一步入保定城中繁華的裕華路,遠遠地就能看見兩根高高聳立的旗桿。這一對旗桿佇立于路正中,足足有33.6米高。可以想象,在那時候沒有高樓大廈的古城,這兩根高高的旗桿是何等的醒目和威風。大旗桿以如此高度傲視四野,氣度不凡,象征著直隸總督的權威與顯赫。
2
走到直隸總督署門口,映入眼簾的是高高的灰色圍墻和黑色的大門,看上去威嚴而肅穆。在大門的兩旁掛有一副黑底金字抱柱聯:
北吞大漠,南亙黃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稱雄,西岳東瀛一屏障;
內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兩師生。
這副對聯不僅寫出了當時直隸所轄范圍,更是凸顯了歷經清朝八位皇帝一百八十年,九十九任七十四位直隸總督的顯赫聲名。
直隸總督署的正門為三開間小式硬山建筑,黑色大門上方,懸掛雍正皇帝手書“直隸總督部院”的匾額,雖然沒有什么華麗裝飾,但是威嚴的氣氛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同時也體現出省級署衙和縣級署衙的等級規格之分。
進入大門后,沿甬道往北即是儀門,為三開間門廳。儀門兩側各有一便門,稱東便門、西便門。儀門是總督迎送賓客的地方,一般與總督品位相當或比總督還大的文武官員來署,賓客從儀門而入,品位低下的官員來見總督,只能走儀門兩側的東西便門,文官走東便門,武官走西便門。
繼續向北穿過戒石坊便是總督署大堂。大堂是總督署的中心建筑,面闊五間,長22米,進深10米,堂前有抱廈三間和寬闊的月臺。總督大堂一般不直接用來審理各類案件,大堂及前面的月臺是總督舉行隆重慶典和重大政務活動的場所,如承接諭旨、拜發奏折以及對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禮的朝賀等。
進入到大堂中,正中上方懸掛一方匾額,上書“恪恭首牧”。這是當年雍正皇帝御筆,用以褒獎克勤克儉的直隸總督唐執玉。大堂內部的布置,是按照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的樣子復原的,正中有屏風一座,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海潮和初升的太陽,象征一品文職大員。
穿大堂而過后邊是二堂,又稱“退思堂”“思補堂”,取深思熟慮補其不足之意。這里是總督接見外地官員和僚屬,復審民事案件的地方。直隸總督署呈對稱形的建筑布局,除了中路的儀門、大堂、二堂等建筑,還有東路的建筑寅賓館、幕府院、東花廳、外簽押房、胥吏房等。寅賓館是招待外地客人的地方,幕府院是幕友師爺們居住辦公的地方。目前東花廳和外簽押房等保留原貌,其他建筑大部已修復完畢。西路的建筑尚存古樹和房基。據資料記載有典吏廳、西花廳、辦事廳等,花園可以和上房相通。
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內的“公生明”牌坊(上)及背后的十六字官箴(下)
這座牌坊位于總督署內儀門和大堂之間,為四柱三頂的木制牌坊。南面書有“公生明”三個紅底金字;北面書有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官場箴規:“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種牌坊及官箴在本期的古代府衙行走手記中多次被提及,這是第一次出現。
3
直隸總督署作為京畿的屏障,曾是一個戒備森嚴、威風神秘的地方。時光已經走過了二百多年的歲月,昔日這里有無數的歷史風云人物,也有許多人間悲喜劇在這里上演,它是歷史的濃縮,也是歷史的見證。置身于一重重飽經滄桑的古老院落中,一幕幕歷史的畫面仿佛呈現在人們眼前:
清乾隆年間的直隸總督方觀承在他長達二十多年的任職中繪制了《棉花圖》,為全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直隸總督琦善在大堂跪接圣旨,奉差去了廣州接替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嚴重干擾了林則徐的禁煙運動;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曾國藩在大堂接完圣旨,赴天津處理“天津教案”;
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時,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
約,如《中日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俄密約》《中法新約》《中英煙臺條約》等;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英、法、德、意四國聯軍進犯保定,占據了直隸總督署,侵略軍公然坐在大堂之上審判當時的護理總督廷雍等人,后將他們殺害,這是一起發生在大堂的國恥事件;
李鴻章的得力干將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十余年,靠編練新軍起家,創建了聞名中外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日本偽河北省政府曾駐該署,這里又蒙受了一次民族恥辱。
1988年,保定直隸總督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辟為博物館,成為對國人進行中國近代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基地。
直隸總督署作為清代直隸省最高軍政長官的辦公處所,雖然和級別較低的縣衙一樣,也有著作秀式的“公生明”和“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官箴,但由于它的級別非常高,在府署營建、官員儀仗方面的排場比普通官衙更大:總督署大門外的各類附屬建筑組成了一個半封閉格局,威嚴氣氛使人產生森嚴神秘的感覺;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有十幾個頭銜,這些頭銜都印在一塊塊紅木牌上,陳列在大堂左右,他出行的儀仗隊伍也有七十余人;到了民國年間,曹錕擔任直魯豫巡閱使,還在大門外豎起了三十多米高的旗桿以突出其地位之高,這些手段會對級別較低的官員和平民形成一種震懾和精神上的壓迫,進而使其恭敬、順從。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具體手段產生了一些變化,但實質思想依然沒有改變,在這里表露無遺。
-End-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