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日澳印搞了個印太稀土聯盟,想在稀土上繞開中國,逐步實現稀土的自主。
這件事看著來勢洶洶,把國內一些愛國公民們可嚇著了,要是他們真搞出來了,把我們甩開了可咋辦?那我們不就沒有牌可打了嗎?
在此,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稀土這玩意兒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出來的,也就是說,咱們手里的稀土牌,短期內是沒那么容易被破解的。
先說專利這關。中國稀土領域的專利量啥概念?光包頭稀土高新區就有 1895 件有效專利,占全市 90% 還多。
中科院整出的納米晶界調控技術,把釹鐵硼磁體的抗退磁能力提得老高,還少用重稀土。怎么做到的?靠材料基因工程在原子層面設計晶界結構,磁矩排得更整齊,阻力直接降 30%。這詞兒聽著老費勁,聽不懂,說白了,就是這些專利就像給技術砌了一堵墻,美日澳印想輕松翻過去,得費老鼻子勁,費錢費力不說,還不一定翻得過去。
再看技術實力。全球 90% 的稀土分離加工能力在中國手里。包頭的工廠能把礦石提純到 99.99% 的氧化物,再做成磁鐵、電池,效率高、成本低。就說稀土永磁電機,中國第三代釹鐵硼用在比亞迪車上,電機效率超 97.5%,續航多跑 15%。美國砸 2 億搞 “礦到磁鐵” 計劃,試驗品成本比咱高一倍,量產還得等好幾年。這從礦石到高端貨的全流程技術,咱練了幾十年,他們想速成?沒那么容易。
人才更是咱的底氣。中國有上萬稀土技術工人,從開采到深加工,各個環節都有熟手。歐美呢?相關人才早斷代了。培養個熟練工得多少時間?美日澳印現在現招人馬,黃花菜都涼了。就像蓋房子沒瓦匠,空有圖紙也白搭。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正在想捷徑,直接砸錢挖人,不是,此前就有稀土高管相繼辭職后轉身就想投懷送抱嗎?我們馬上出臺了規定,辭職可以,出國沒門。當然,我們得提高警惕,他們想搞人搞技術的手段多的是,我們得做好防備。
回頭再看這個聯盟,各懷心思不說,還各有短板。澳大利亞有礦,但加工不行;印度人多,但技術跟不上;日本會搞精密制造,但沒資源;美國想牽頭,卻缺技術。他們想搭建一個新供應鏈?沒十年、砸幾百億下不來。
說明白了,咱們的稀土牌,有專利護著、技術撐著、人才頂著,短期內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硬通貨。
當然,我們也不能躺著吃老本,得接著往研發里砸錢,把優勢再夯實。畢竟只有把這牌牢牢攥在手里,才能在國際博弈里有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