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風起云涌,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
隨著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落下帷幕,在博覽會現場,除了集中呈現的全球智能科技領域頂尖技術產品,以及針對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經濟等熱點領域設置的特色專區外,由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和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 2024》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 2024》兩份報告引發了人們對于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現狀的高度關注。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稱:“2022年之后,實際上我們發現人工智能已經由專用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為主導的通用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它對整個經濟的推動作用非常大。”
報告顯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經超過四千家,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和戰略性技術。
在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兩份報告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評價,揭示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現狀,還指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區域競爭力分析
從區域競爭力的角度來看,《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報告通過構建包含企業能力、學術生態、資本環境等六個維度的指標體系,對中國各地區的人工智能科技產業進行了全面評價。
報告顯示,北京市以81.57分的綜合評分位居榜首,廣東省以73.56分緊隨其后。這兩個地區在學術生態、資本環境和企業能力等方面均表現出顯著的優勢。
北京市在學術生態和資本環境方面均位列全國第一,這得益于其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和強大的金融支持。具體來說,北京市的AI大學數量、平均專利數以及融資關系數和融資額等指標均居全國之首。例如,北京市的企業平均專利數指標用各區域有效樣本企業的平均專利數進行測度,顯示出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
廣東省則在企業能力方面表現出色,特別是在企業估值、企業專利、技術賦能三個三級指標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均位列全國第一。這反映了廣東省在人工智能產業化方面的強勁動力和市場認可度。廣東省的企業平均估值/市值指標用各區域有效樣本企業的平均估值/市值進行測度,顯示出企業規模和市場潛力。
此外,報告還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的城市競爭力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為深圳市、杭州市和廣州市,這些城市的綜合評分分別為84.55、46.88和40.82,顯著高于其他城市。深圳市在企業能力、資本環境和國際開放度等多個分項指標中均獲得第一,展現出在人工智能科技產業領域中的強大競爭力。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極化”與“擴散”
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過3000家,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顯示出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
特別是在技術合作關系方面,大數據和云計算以46.47%的占比位居首位,顯示出這一技術在人工智能產業中的廣泛應用和重要性。
區別于一般的產業集群與創新集群,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基于網絡空間發展的創新集群。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表現為新型創新區—城市—區域—全國—全球的空間結構特征。以北京市為例,其內部技術合作占比高達10.87%,顯示出強烈的內部創新動力和產業集聚效應。
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地域集聚特征。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區成為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熱點區域。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智能化需求、科技創新資源的富集以及政府的積極響應,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通過外部創新資源引入,以及內部創新資源激活,西部地區的西安,中部地區的武漢和長沙,東北地區的沈陽、大連和哈爾濱開始出現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雛形。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價值網絡結構是“極核”狀的。平臺及其主導的產業創新生態構成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展的“極核”。
從2014-2022年價值網絡的結構性統計指標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簇群結構特征越來越明顯。以華為、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為代表的超級平臺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核心節點。近年來,超級平臺在智能芯片、基礎架構、操作系統、大模型、機器學習平臺和應用軟件領域的開發和產業化布局,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挑戰與政策建議
然而,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美國的技術封鎖和國內技術體系的短板成為制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基礎軟硬件領域,如智能芯片和操作系統,中國與美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此外,頭部平臺企業的技術升級相對緩慢,這也影響了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產業中的競爭力。
面對這些挑戰,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
首先,加速發展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及其主導的產業創新生態是關鍵。平臺企業應構建基礎軟硬件和垂直業務軟硬件協同創新生態,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其次,高水平規劃和發展新型創新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前沿城市。此外,建設高度開放的創新系統,加強場景創新,以促進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規模應用創新循環的形成和發展。
微信:Shixiangqian7 電話:18700987744
投稿/免費曝光微信:Zhoujin_Amy
創始人:張明軍
Tel:13401118100 微信:604112670
【精選】
年度榜單?
推薦展會?
需求?
報告?
供應商?
-XR硬件
(AR)///////////
(VR) ////////
- 教育
/// // /// /////
-文旅
- 工業
/ ////
- 醫療
- 商業
////// ///// /////////// /////虛擬人科技
-軍工
- 數字人
////// ////////////////時未科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