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再接一個。
央企入渝,開啟了加速度。
令我很驚訝的是:
2024年以來,在短短半年的時間里,已有24家國資央企在重慶新注冊子公司。
以時間為軸線,它們分別是:
央企+重慶。
重慶,步入“大牛市”!
重慶的“發力點”。
從這24家央企布局重慶的產業類別來看,出現最多的產業類別:
一、新能源,有11家都是這個產業類別;
這是今年央企在重慶布局,涉及最多的產業類別。
重慶市政府提出,要著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迭代升級制造業產業結構,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
其中,著力點是做大做強做優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這3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很顯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重慶聚力打造的三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之一。
數據顯示:2023年重慶汽車產量232萬輛、升至全國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重慶汽車品牌正在加速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轉型。
產業,驅動著市場新機會的誕生。
在智能網聯領域,重慶先后引進延鋒國際智能座艙、亮道智能毫米波雷達、長線科技汽車芯片、贛鋒新型鋰電池等重點項目,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持續增強。
重慶正在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截至目前,重慶充電樁保有量超過15萬個,基本實現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全市覆蓋;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覆蓋率達83%,輻射范圍在西部地區領先。
與此同時,重慶正加快建設國家電動汽車換電模式示范城市,建成換電站110座,累計推廣換電車型1.9萬輛;積極創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建成加氫站6座,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266輛。
二、外資外貿,有4家是這個產業類別;
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
重慶,作為全國首個擁有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
而這,也是央企在渝重點布局的行業類別。
數據顯示:去年,重慶外貿出口超過4700億元,其中一般貿易出口近2000億元,同比增長7.5%。
根據《重慶市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到2024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將力爭突破1萬億元,進出口規模保持中西部領先。
我查詢資料發現,對此,重慶還出臺了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方案。
根據目標設定,在2025年,重慶全市要建設10個要素集聚、主體多元、服務專業的跨境電商示范區,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居全國前列。
三、新材料,有2家;
四、農業,有2家;
五、其它行業類別:
建筑業,有1家;
物流業,有1家;
軌道交通,有1家;
裝備制造,有1家;
服務業,有1家。
“陸上生命線”。
央企加大布局的背后,是重慶地位的突顯。
如今,對重慶最新、最高層的提法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以國家戰略視角看,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
因此,重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重慶的國際“中心”點。
● 向東,沿長江黃金水道順流入海;
● 向西,中歐班列直抵歐洲;
● 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山越海;
● 向北,“渝滿俄”鐵路班列縱貫南北。
它是中國西部通往全球的“大動脈”,通達全球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第一、它聯動國內國際的“雙循環”。
第二、開辟“新三樣”的廣闊市場。
第三、中歐橋頭堡位置。
截至目前,重慶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1.5萬列,運輸箱量超130萬標箱,運輸貨物近1700萬噸,運輸外貿貨值超5300億元。
這多少有點像海洋國家新加坡,扼守戰略要沖的味道。
馬六甲海峽,東亞各國的能源“海上生命線”,也是各國對外貿易的主航道。
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承擔著世界三分之一的海上貿易貨運量,以及全球一半的石油運輸量,對東亞尤其重要,中日韓三大經濟體與中東、歐洲以及非洲的海運都離不開這個咽喉要道。
而重慶作為樞紐中心,連接的更像是“陸上生命線”。
“質”的飛躍。
這些重量級企業入駐重慶,加大投入規模,它們會帶來什么?
我想,最立竿見影的,就是為重慶的智慧軌道交通、國產大飛機、港口物流和生物醫藥產業等領域注入強動力。
而強者的到來,也會是“質”的提升。它們更會提速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全面發展。
目前,到底有多少央企已入渝?
我查詢資料發現:1月3日,來自市國資委消息稱,經初步統計,去年重慶市政府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中車集團等35家央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了重點央地合作項目的謀劃推進,形成254個在談項目,120個儲備合作項目。
去年以來,重慶與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舉辦了央地合作座談會,組織了金融系統座談會。
與此同時,重慶建立了中央企業對接服務工作機制。
作為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重慶制造業有較好基礎,全國工業41個大類中重慶有39個。
尤其是近年來,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在重慶加速發展壯大。
隨著一批又一批的央企入渝,我想,他們直接帶來的,是將進一步推動重慶壯大現代制造業集群,為重慶的傳統產業提質,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增強重慶產業的競爭力。
例如,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在渝參建了10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達197公里,占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約40% ;
重慶長安汽車近年來在數字化智能化及新能源領域投入百億元;
中國電信已在渝累計投資100億元建設千兆城市千兆端口覆蓋1000萬戶;
位于南川區的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累計完成上百億元投資,目前頁巖氣年產能達30億立方米。
“國家隊”進場,央企加大了在重慶的下注。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這是重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著力點、落腳點。
接下來,重慶的期待值要被拉滿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