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城市之美
大昭寺,拉薩城。
作為與布達拉宮比肩的人文地標,又與拉薩的名字由來緊密相關,大昭寺的地位毋庸置疑。
大昭寺位于拉薩市的中心位置,環(huán)繞著拉薩最有名的轉經道之一八廓街,成為信徒和游客的必經之地。其不僅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寺廟,也是西藏歷史、文化和宗教的象征。
01拉薩與“惹薩”
傳說,在大昭寺建成之前,這片地區(qū)被稱為“惹薩”,意為“山羊之地”。隨著大昭寺的建立和藏傳佛教的傳播,這里逐漸成為藏傳佛教的圣地,“惹薩”也演變成了“拉薩”,意為“神圣的地方”。
大昭寺與拉薩的關系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根據(jù)藏族傳說,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建造了大昭寺。大昭寺的建成標志著藏傳佛教在西藏地區(qū)的正式確立,也是拉薩發(fā)展成為宗教中心的重要里程碑。
大昭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寺廟,其宗教地位和影響力使得拉薩成為西藏的精神中心。大昭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更是吸引了無數(shù)信徒前來朝拜,進一步鞏固了拉薩作為佛教圣地的地位。
02三條轉經道
大昭寺周圍有內、中、外三條著名的轉經道,分別長約500、1000、5000米。
內轉經道“囊廓”位于大昭寺內部,圍繞著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信徒們在這里進行最為虔誠的禮拜,手持經筒,一邊行走一邊誦經。這個道最為神圣,信徒們相信在這里的禮拜能夠獲得佛祖的庇佑和祝福。
中轉經道是環(huán)繞大昭寺的八廓街,也是最為繁忙和熱鬧的轉經道。八廓街不僅是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拉薩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轉經的信徒、來往的游客和當?shù)氐纳特湽餐瑯嫵闪艘环鶡狒[非凡的圖景。在這里,宗教信仰與世俗生活交融在一起,展現(xiàn)出拉薩獨特的文化魅力。
外轉經道是環(huán)繞整個拉薩老城區(qū)的林廓。這條轉經道較長,信徒們通常會選擇在特定的節(jié)日或重要的宗教活動期間進行轉經。沿途的風景包括布達拉宮、藥王山等著名景點,信徒們在轉經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拉薩這座城市的廣袤和壯麗。林廓轉經道不僅是信仰的體現(xiàn),也是對拉薩這座圣城的巡禮。
03藏式寺廟集大成者
大昭寺的建筑風格融合了藏、漢、印度的元素,展現(xiàn)出多元文化的交融與輝煌。
寺廟主體為藏式四層磚木結構,頂部的金頂和金翅鳥是典型的藏式建筑特色;正殿屋檐的飛檐斗拱設計,則是典型的漢族建筑風格;廟內精美的壁畫和雕塑,又多采用經典的印度佛教藝術手法。
在寺廟中,最著名的文物莫過于供奉在大昭寺主殿內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據(jù)傳,這尊佛像是在釋迦牟尼在世時親自開光并加持的,因此具有極高的宗教價值和靈性。這尊佛像由文成公主于公元7世紀從唐朝帶入西藏,作為她嫁給松贊干布的陪嫁之一。
此外,大昭寺內還有許多重要的宗教藝術品和文物,如精美的壁畫、唐卡、佛像和法器等。這些藝術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宗教價值,還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作為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寺廟,大昭寺在各種宗教儀式和節(jié)慶活動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薩嘎達瓦節(jié)期間,大昭寺成為信徒們集體祈福和慶祝的中心,熱鬧非凡。各種重要的宗教儀式,如供燈、繞佛和誦經,都在大昭寺內外舉行。
離開大昭寺時,回望后院,一縷夕陽照耀大昭寺的金頂。金頂在夕陽的映照下散發(fā)出神圣的光芒,仿佛在向每一位朝圣者講述千年的佛法。此刻,寧靜的大昭寺與八廓家的朝圣者融為一體,讓人心生敬仰與感動。
大昭寺的古老傳說和無數(shù)信徒的虔誠,在這一刻凝聚成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永遠印刻在我的心中。
文字/張欽
攝影/張欽
發(fā)現(xiàn)城市之美
“發(fā)現(xiàn)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yè)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tǒng)收集和發(fā)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tài)文化,以原創(chuàng)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chuàng)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tài)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