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五胡亂華的是八王之亂,可這些王爺們,想亂也得有亂的基礎。沒兵沒錢,最多嗷嗷兩嗓子。像曹魏的王爺們,吃不飽穿不暖,只有心情抱怨生活,哪有心思拿刀砍人。
歷史規律,開國皇帝英明神武,開國政治風清氣朗。西晉是個例外,從開國就混沌無序,雜亂無章,晉武帝司馬炎不停地錯誤政策,毀的不僅僅是西晉王朝,而是中華文明。
第一手上有刀不一定砍得過對手,手上沒刀一定被對手砍。
從曹魏到西晉,京城中軍最核心戰略打擊力量。
誰掌握這支力量,向上挾天子當天子隨便,向下封官員殺官員也隨便,總結一句你就可以過一個輕松隨便的人生。
所以,中軍統領這個職務只能有兩個選擇:一是找個威望高能力強忠心耿耿的人;二是沒有中軍統領。
對于靠背信棄義上位的士族門閥,司馬家對外人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所以在羊祜擔任過中軍將軍后,晉武帝司馬炎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人。就進行了第二個選擇:不設置中軍將軍。
核心軍隊缺乏統帥直接削弱了中軍實力,對地方的軍事控制力明顯下降。
而在對地方控制下降的同時,晉武帝繼續昏招,使得藩王們力量加強。
第二在平定東吳后,晉武帝解除了州郡武裝,也就是說州郡沒有歸朝廷直屬的軍隊,但是藩王們卻擁有實力強勁的軍隊。
使野心膨脹的是實力。
社會現實是當雙方力量均衡時,看似互相掣肘,正是這樣才掣出一種穩定形態。當一方實力碾壓另一方時,實力強勁的一方欲望會無限膨脹。對藩王們來說,這種欲望就是當皇帝。
西晉本來的體制應該是州郡實力和藩王相當,相互制衡。藩王不敢對抗朝廷,州郡也不敢不聽朝廷的號令。
對州郡官員來說,朝廷誰掌權無所謂,只要干活給工資就行,不論劉家曹家司馬家都一樣。當有藩王制衡州郡時候,一旦朝廷出現權臣篡位,州郡才會和藩王們形成同盟,構建保衛皇權的力量。而藩王如果想造反,首先州郡就有能力對其進行壓制。
這本來是朝廷控制地方,地方相互制衡,共同依靠朝廷的完美制度。
但當晉武帝撤銷州郡武裝后,州郡對藩王們沒有了制衡能力,藩王一家獨大,只要實力強,就具備了對抗朝廷的能力。
第三就是錢的問題,社會現實就是有錢好辦事。
西晉的藩王們大概占據整個國家三分之一的人口,這就給了藩王坐大的經濟基礎。
所以,西晉對藩王們沒有制約的畸形政治制度是八王之亂的重要的原因,晉武帝給藩王們兵錢權,想讓他們好好保護自家人,最后卻是藩王們自相殘殺,確實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