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入主」天士力醫藥,國資控股的中藥產業版圖再擴大。A股市值top20的中藥企業中,六成中藥企業為國資控股。
相比之前華潤收購的幾大中藥企業,天士力有家底、有年度盈利且大品種突出,有較強的中藥研發能力,天士力直接出手,實屬令人意外,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具體來看,天士力醫藥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轉讓28%股份給華潤三九,交易對價62.12億元,并承諾放棄5%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剩余表決權不超過12.5008%,也就意味著天士力醫藥集團的實際控股權歸華潤三九。天士力醫藥停牌前股價14.08元/股,最新市值約210億元。
天士力內部員工向健康界表示,目前公司內部尚未進行調整,調整估計在半年后。
業界討論之余,一位中醫藥產業觀察員稱,「天士力有好產品,但現在我們講的都是準入,天士力可能比較看重華潤的渠道和醫保賦能」。
中國醫藥健康發展促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申勇對健康界表示,天士力之所以轉讓股份,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近年來醫藥政策變化,國資背景的藥企在醫保目錄/基藥目錄/集采/國談等各種政策性準入門檻申報時,比民企有「身份優勢」。
二是在近年來的藥品終端推廣實踐過程中,尤其是藥企在與醫院/藥店溝通洽談合作過程中,疊加目前醫藥反腐高壓態勢下,國資背景的藥企比民企有「安全優勢」。
第三方面,天士力集團已發展30多年,其二代已順利接班,為了企業長久發展,為了提高競爭能力,引入國資背景,為企業提高「背景力」,實現了「1+1大于2」的效果。
國資主導中醫藥行業是
大勢所趨
業內認為的邏輯是,國藥集團旗下目前僅有兩家中藥企業——太極集團、中國中藥,最應該擴大中藥版圖,但實則并非如此。
在中藥賽道的布局,華潤醫藥更為認真。在收購天士力之前,華潤醫藥的中藥板塊已擁有541億市值的華潤三九、310億市值的東阿阿膠、142億市值的江中藥業,以及114億市值的昆藥集團,加上210億市值的天士力,華潤醫藥擁有5家百億市值中藥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第一大中藥產業集團。
相比華潤中藥產業布局的強勢,國藥則在醫藥商業上著力點更多,國藥集團坐擁三大醫藥流通類上市公司:國藥控股、國藥一致、國藥股份。
天士力被華潤收購,無疑讓國資控股的中藥版圖再度壯大。
截至8月6日收盤數據,健康界梳理了A股市值前20的中藥企業,TOP20中,有12家為國資控股。天士力市值213億排名第十,在其前面的,僅有296億市值的濟川藥業、274億的以嶺藥業及263億的康美藥業為民營,其他均為國資控股企業。
近年來,除華潤、國藥外,其他國資也都加大購買優質醫藥資產的力度。中國通用間接控股重藥控股,冀中能源入主華北制藥,廣譽遠、康恩貝、康美、紅日藥業等中藥企業也都悉數歸到國資麾下。
國家大力支持中藥傳承創新的總基調不變,支持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2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同月,國家藥監局發布《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可以預見,隨著各項政策落地,相關中藥新藥獲批有望加速。
由此,國資主導中醫藥開始成為大勢所趨。
一方面,國資委已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在國家多次強調「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及「大力鼓勵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雙重推動下,優質中醫藥資產更易被國資青睞。另一方面,在DRG/DIP醫保支付方式實現全覆蓋和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前提下,中醫藥想要被臨床使用,需要大量的臨床數據及真實世界研究,天士力在眾多中藥企業中,研發投入靠前,是國資看重的;此外,在準入方面,中藥新藥與國資背景的結合,更有助于入院。
上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收購后的「消化不需要當年消化,但KPI是年年有」。
被國資收購的中藥企業
命運如何?
需要重視的問題是,收購后產品間的內耗競爭如何解決?
申勇表示,中藥類企業被國企收購后,未來方向有三種:一種是發展良好,例如中國中藥;第二種是發展尚可,例如東阿阿膠、九芝堂;第三種是和平分手,例如片仔癀早幾年被華潤收購后業績不佳,后又分開。
早在2016年,片仔癀與華潤醫藥合作,當時雙方約定合資公司的第一業績目標為3年內實現銷售額2億元,?第二業績目標為10年內實現銷售額20億元。?如果無法實現這些目標,?片仔癀將控股51%。從合作方式來看,片仔癀提供產品,?華潤醫藥負責營銷,但片仔癀的業績并未達到預期的成功,?導致最終片仔癀選擇買回合資公司的股權,2019年,雙方最終難熬「七年之癢」,最終分道揚鑣。
華潤坐擁如此多的醫藥版圖,如何消化?申勇對健康界表示,有消化很好的產品,便會成為行業知名品牌,例如歸真堂熊膽粉、九芝堂的「無糖型·六味地黃丸」;當然,也有消化后出現產品內耗競爭的問題,例如氣滯胃痛顆粒和三九胃泰,都是治療胃腸疾病的競品;以及天士力的「荊花胃康膠丸」也是治療胃腸病產品,如何避免內耗、合理競爭,需要企業做好頂層設計。
針對收購的內部業務重疊競爭關系,此次華潤收購天士力的文件中承諾,5年內解決同業競爭。根據以往案例,華潤三九內部曾對血塞通產品進行內部整合,最終導致目前全國市場上,血塞通軟膠囊僅有昆藥集團、華潤圣火兩家企業進行生產。
具體操作是:2016年華潤圣火正式加入華潤三九,成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2022年12月,華潤三九完成對昆藥集團28%股份的收購,將昆藥集團納入華潤三九的控股子公司。2024年6月,昆藥集團以17.91億元收購華潤三九持有的華潤圣火51%的股權。
此舉,一方面是昆藥集團完成內部中藥材三七業務的整合,另一方面,華潤三九兌現了當初收購昆藥集團時的承諾,承諾解決內部同業競爭問題。
關于目前華潤收購企業內部,產品業務間的同業競爭問題,未來也必然需要通過收并購等方式解決。
不只是國企華潤,省屬國資和地市國資也在悄悄入局,未來中藥市場國資為主要玩家的格局已定,未來幾年,中醫藥發展應有另一番局面。
健康界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若違規轉載,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 | 羅春昊
監制 | 章北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