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成為人質。 蘇武被扣押的十九年,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窮困貧寒中度過的,幾度接近死亡,依然不改忠貞歸國之志。
對于蘇武至誠忠節(jié),心懷祖國的情懷,匈奴單于是敬佩的。不然不會扣押蘇武十九年而不放行,用心勞貧寒的方式考驗他、折磨他,以達到其為單于效力的目的。擔心蘇武孤獨而死,單于送給他一位匈奴妻子(此妻生一子,名蘇通國,是蘇武最后僅存的男性血脈)。計策屢翻不成,匈奴單于只好派蘇武故友李陵勸降,依然不成。雖然計謀未見成功,依然可見匈奴單于對蘇武的重視。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匈奴單于的惜才與愛才,不愧一代雄主。
通過李陵對蘇武勸降的談話得知,他們十幾年未見了。可是,李陵是蘇武被扣押一年之后才被匈奴俘虜,一定知道蘇武被扣押為人質的消息。那李陵為什么十幾年不見蘇武?可能性:
(1)匈奴單于不愿讓李陵知道蘇武的具體位置。畢竟不知道李陵是否終生效力于匈奴,防止李陵與蘇武過早接觸,反而被蘇武策反。蘇武是絕不投降的,這一點匈奴單于心里跟明鏡似的;
(2)李陵本身不愿主動探知蘇武的情況。因為李陵本身是降將,一定會被監(jiān)視與猜忌的。匈奴單于未必十分得信任他,李陵在政治上避嫌是有可能的;
從以上兩點的推測可知:李陵在匈奴政治上的謹慎、無奈以及歸國之心的徹底地斷絕。
李陵真摯的言語未能勸動蘇武,反而為自己的叛國行為而感到羞愧萬分,以致自己羞于再見蘇武,只好讓自己的匈奴公主妻子親自負責派送牛羊等畜類給蘇武,以改善蘇武生活的窘境。李陵這樣做,除了佩服好友的忠貞不渝而甘心幫助之外,李陵自身的善良本性也是原因之一吧。
李陵完全可以為完成匈奴單于的命令,向蘇武施壓進而落井下石。可是他沒有這么做,反而改善了好友的生活水平,以成全好友的名節(jié)。這么做是要擔政治風險的,難道不怕匈奴單于的猜忌與政治上的報復嗎?李陵會有政治上的危險,可是他依然選擇成全好友的名節(jié)。
這就是李陵。這樣的李陵你會忍心羞辱他嗎?蘇武雖然內心不贊同李陵的叛國改節(jié)行為,可是面對好友的通篇談話,卻沒說一句羞辱李陵的話。可見,蘇武內心是同情李陵的。
漢武帝去世之后,漢匈兩國冰凍外交的局面可能會改變。李陵察知此消息后,顧不得面子,親自及時地把此消息告知了好友,以堅定其歸國的信心。后來的情形正如李陵預測的那樣——成功歸國。蘇武歸國之日將近時,李陵款待了蘇武并言明心志,道出苦水,與蘇武做了最后的道別。因為在匈奴,李陵再也沒有暢所欲言的人了。蘇武最終成為中華民族堅貞不屈、忠貞不渝的代表,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此中固然是蘇武的堅守,但不應否認李陵的幫助。
李陵有人性的弱點:惜命,因而叛國。但是面對正直、剛烈的蘇武,他又是忠誠、質樸的好友,人性就是這樣復雜。
如果我有李陵這樣的朋友,哪怕一個,足慰平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