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這個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背后隱藏著一個充滿“黑話”的世界。如果你是跑步新手,可能會對這些專業術語感到一頭霧水。別擔心,今天我就來為你一一揭曉這些跑步界的“秘密語言”。
全馬
全程馬拉松,全程距離是42.195km。
半馬
半程馬拉松,半程距離是21.0975km。
PB
Personal Best 的簡寫,指個人最好成績。不同的距離有不同的最好成績,比較10公里PB,半馬PB,全馬PB,分別指10公里、半馬、全馬的最好成績。
PW
Personal Worst 的簡寫,即個人最差成績,道理同PB。
SB
Season Best 的簡寫,即賽季最好成績,對于大部分喜歡跑馬的跑者來說,每年參加的比賽很多,這一年中的最好成績就能稱作 SB,一般都有一定的時限。
跑姿
跑步的身體姿勢,包括擺臂、送髖、腳落地等姿勢。
配速
一般指跑步過程中每公里的用時,通常使得分+秒來表示,如每公里 5分30秒,則可稱為 530配速。
步頻
指跑步時每分鐘的邁步頻率,優秀跑者的步頻通常在 180-200 之間。
步輻
指每邁一步的距離,以兩腳中心的距離為計算,邁出的步伐越遠即步幅越大。
熱身
跑步前做熱身,可以避免肌肉拉傷,讓身體逐漸進入運動狀態。熱身包括慢跑、拉伸等。
冷身/跑后恢復
跑步后做冷身,幫助身體恢復,減少肌肉酸痛。冷身通常是慢跑和拉伸。
破三
全程馬拉松完賽時間在3小時以內,對于全馬或半馬的成績,可以使用時+分來表示,比如全程馬拉松3小時40分完成,即可說全馬340。
凈成績
跑步賽事中參賽者都會佩戴計時芯片,凈成績即指芯片記錄的成績。因為參賽選手眾多,比賽成績起始時間以槍聲為準,每個人通過起點線的時間不同,所以一般情況下凈成績和比賽成績是不一樣的。
槍聲成績
從發令槍響開始計時的成績稱為槍聲成績。
撞墻
撞墻是指在馬拉松比賽中跑者突然跑不動的情況,猶如撞上一面墻,通常發生在30-35公里左右。
關門
一場比賽中,主辦方設置的允許參賽者完成比賽的最長時限,被稱為“關門時間”。如果超過主辦方規定時限,仍未完成比賽的選手,就是被“關門”了。
SUB330
SUB即低于的意思,指低于某一時間完成比賽。比如SUB330是指比賽成績在330以內
兔子
兔子是指在馬拉松比賽中以穩定配速領跑的人,指領跑員或稱速配員,他們是參賽選手的速度參照物,一般會帶個氣球上面寫著完賽時間 。因為最初馬拉松比賽是用動物作為領跑員,因此得名。
背靠背
連續進行兩次有強度的跑步,又分為“隔天背靠背”、“隔周背靠背”的不同說法。這里不一定指比賽,可以是強度不低的訓練。
私兔
私人配速員,一般目的是讓被領跑者在目標時間內完賽。較特殊的是私兔一般不會強調勻速,而且可能會協助被領跑者取補給等。
流氓兔
比賽中外觀具備配速員特征(如配備氣球等),但不按合理配速跑的跑者。
私補
官方補給之外的補給。可以是隨身攜帶的,但主要指沿途觀眾提供的。
WMM/大滿貫
馬拉松有著名的世界性的六大賽事,也稱大滿貫,包括波士頓馬拉松,柏林馬拉松,倫敦馬拉松,紐約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東京馬拉松。
BQ
BQ即Boston Qualify,就是大名鼎鼎的波士頓馬拉松,因為其極為嚴格的報名門檻,在全世界的跑步愛好者中有口皆碑。
Taper/減量
在參加大項賽事的前幾周,跑者會減少訓練量,得到更好的休息,為比賽儲備更多的能量。
糖原負荷法
參加比賽前,即在Taper階段,飲食中增加含糖量更高的食物,為比賽儲備能量。
BMP/跑步心率
就是跑步時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根據心率指導跑步強度,是每個跑者需要具備的意識。
靶心率
進行有氧活動時,為了得到心肺最大的鍛煉效果而需要達到的心率范圍。這個范圍一般是指能達到的最大心率的65%-80%。
乳酸閾值
指長跑中有氧活動轉變為無氧活動,乳酸開始堆積的時候。通過合理的訓練可以提高無氧閾,減少乳酸的形成。
LSD
長距離慢跑,是 Long Slow Distance 的縮寫。一般指的是每次訓練要 1.5-2 小時;這種跑法比較耗時間,但保持有氧跑,不會很累。
MAF180
是一種跑步時把心率控制在最大有氧心率以下的低強度有氧訓練。一般把180減去跑者年齡數作為跑者應控制的心率數值。
恢復跑
恢復性跑步訓練,也稱輕松跑,指以較慢的速度進行調節身體,一般在大強度或者長距離的訓練前后進行,起到恢復和準備的作用。
法特萊克跑
指變速跑,訓練時跑者利用自然環境,交替進行行走、慢跑、快跑,同時根據自己的感受決定加速、減速的時間和距離,有助于提升乳酸耐受能力。
亞索 800
由《跑者世界》的首席跑步官巴特·亞索發明的一種訓練方法。亞索的理論是全馬完賽時間設定的“小時、分鐘”數,在訓練時對應至 800 米的“分鐘、秒”數。
交叉訓練
交叉訓練指的是在你目前正在進行的運動訓練中加入其它不同類型的訓練項目,從而使身體得到的鍛煉均衡,避免受傷和心理疲憊。
最大攝氧量VO2max
指在人體進行最大強度的運動,當機體出現無力繼續支撐接下來的運動時,所能攝入的氧氣含量。是反映人體有氧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
跑步經濟性
是指以最少的能量消耗達到最快速度的能力。提高跑步經濟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優化跑姿、增強核心力量、進行變速跑訓練等等。
碳水循環
“碳水循環”是一種飲食策略,跑者通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來調節身體的能量供應,以達到最佳訓練效果。比賽前幾天增加碳水攝入量,可以儲備更多的能量,提高比賽表現。
黑練
黑練就是自己偷偷苦練,耐力、力量全都練,平時跑步也不發圈,最后在比賽中拿到好成績。就像某些學霸一樣,表面說自己一點沒努力,平時都是貪玩,其實回家偷偷努力。
慢搖
相對于自己的能力而言,進行較慢配速的輕松跑。
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指的是進行運動負荷時,隨著運動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增加,在最大負荷強度時,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繼續增加時心率達到的最高水平。可以使用220-年齡來計算自身最大心率。
靜息心率
靜息心率,又稱為安靜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等安靜的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參考人正常的心率范圍是每分鐘 60-100 次)。
心率區間
心率區間是用來了解訓練強度心率分區。當前常用的心率區間分類方法有最大心率法、儲備心率法和閾值心率法。專業運動手表大部分支持心率區間設置。
靶心率
靶心率就是目標心率,根據不同的訓練要求,設置不同的目標心率或心率區間。
有氧心率
運動時,從供能角度來講,通過消耗氧氣燃燒脂肪為主的心率區間。有氧心率是一個區間,非某個值。
有氧閾值心率
當運動強度增加,其供能由主要靠燃燒脂肪和消耗糖為主的臨界點。
全馬
全程馬拉松,全程距離是42.195km。
乳酸閾值心率
運動強度繼續增加,當乳酸增長速度開始大于身體去乳酸的速度時,稱為乳酸閾值心率。通常也稱為無氧閾值心率。
EASY RUN / 輕松跑
用55-75%最大攝氧量進行跑步,主要用來保持狀態或恢復體力,為更高強度的訓練做準備。
TEMPO / 節奏跑
這種訓練方式要求跑者以中高強度(比馬拉松配速快)跑較長距離(10公里以上),從而提高自己的乳酸閾值。
間歇跑
INTERAL RUN,這種訓練方式要求跑者以高強度跑較短距離,每組間歇時間不能過長,即心率未完全降低就進行下一組跑動。此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乳酸閾值。
ITBS / 髂脛束綜合征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髂脛束摩擦綜合征。是跑者常見的一種傷患,由于連接膝蓋和臀部的大腿外側筋膜與膝關節反復摩擦而出現。一般通過休息、改善跑姿、增強肌肉力量才能得到解決。
OTS / 過度訓練綜合征
OVER TRAINING SYNDROME,過度訓練綜合征。一種因為訓練量超過身體負荷,而產生各種如容易疲勞、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感染、甚至抑郁等癥狀的疾病。
姿勢跑步法
由尼古拉斯·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步法》一書提出,旨在提升跑步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跑步膝
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附近傷痛的統稱,可能包含髂脛束綜合征、脛前疼痛、外脛夾等多種病征,不可一概而論。
中簽/抽簽
很多比賽,組委會提供的比賽名額少于市場需求,跑者報名后需等待組委會抽簽確定參賽資格。
排酸跑
參加高強度跑步后進行的小強度跑步。由于有謠言高強度跑后有乳酸堆積,而恢復跑可以幫助排出乳酸而得名。
DNF
DID NOT FINISH,未完賽。
DNS
DID NOT START,未起跑。
線上賽
通過網絡平臺參與的虛擬跑步比賽。
核心力量
指腰腹部及周圍肌群的力量,對跑步穩定性至關重要。
刷圈
在固定場地(如操場)反復繞圈跑。
完賽包
完成馬拉松比賽后獲得的紀念品和補給品。
OTS(過度訓練綜合癥)
當訓練量超出身體的承受能力時,可能會出現易疲勞、免疫力下降等癥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