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財經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浙商銀行上演高層大地震,現任行長及重要分行干部被帶走。目前還不清楚此次地震的具體緣由。
8月18日下午,浙商銀行公告,張榮森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執行董事、行長職務,該等辭任自辭職報告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
公告顯示,浙商銀行董事會同意,在董事會聘任的新行長任職資格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之日前,由董事長陸建強代為履行行長職責。
浙商銀行行長為張榮森,現年56歲,現任浙商銀行行長、執行董事、黨委副書記,同時兼任北京分行黨委書記。此前他任職廣發銀行,并在廣發北分擔任要職,隨后進入江蘇北分,最高做到分行行長,2017年加入浙商,目前接近7年。
8月15日,浙商銀行召開高質量發展暨踐行五篇大文章主題座談會。座談會上,張榮森總結,“浙商銀行這三年的發展是高質量的,是內生的,是集約的,不是承擔風險大、資本消耗高的粗放式增長。”
上一次浙商被關注,還是時任董事長因違紀被調查。2023年2月6日,據浙江省紀委監委通報,浙商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沈仁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浙江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沈仁康自2014年7月起擔任浙商銀行董事長,2022年1月接受調查,至今尚未傳出開庭消息。
作為中國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浙商銀行自2004年8月18日成立以來,已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了342家分支機構,形成了廣泛的業務網絡覆蓋,包括浙江大本營、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關鍵經濟區域。
從浙商銀行發展歷程來看,其成立時間并不長,前身是浙江商業銀行,是一家于1993年成立的中外合資銀行,2004年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經過重組改制為現在的浙商銀行。
自浙商銀行成立到2014年這10年間,在第一任行長龔方樂的帶領下,公司以“一體兩翼”戰略為核心,即以公司業務為主體,小企業和投行業務為兩翼,總資產規模從當初的百億出頭快速增長到6千億以上,且整體風險暴露的并不明顯。
2014年在公司第二任行長劉曉春上任后,經營戰略為之一變,轉變為“全資產經營戰略”,更加側重規模增長。
所謂“全資產經營戰略”,即在發展傳統信貸的同時,加強與銀行同業、非銀金融等機構合作,以實現“同業擴張、投貸聯動”。由此浙商銀行同業規模得以快速擴張,資產規模持續突飛猛進。
到2018年劉曉春離任時,浙商銀行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1.5萬億,4年時間實現了翻倍有余。但風險卻逐步暴露,踩到的多個大雷多是在劉曉春時代出現的。
而第三任行長徐仁艷提出了互聯網平臺化服務戰略,強調“科技+金融”,并沒有將去風險放到戰略層面,因而此前的踩雷“后遺癥”逐漸體現在了報表上。
例如公司的不良貸款率,由2018年的1.2%提升到了2021年最高的1.53%,排名由當年股份行第1位跌落到第6位。此后不良率雖然回落,但到2023年前三季度仍為1.45%,水平并不算低。
同時,浙商銀行在激進擴張的過程也形成了巨額的信貸減值損失,壓制了凈利潤的增長。凈利潤率指標就直接反映了信貸減值對利潤的侵蝕影響,2023年前三季度僅26.39%,在9家股份行中排名第7位。
到浙商銀行現任行長張榮森上任后,開始推動零售業務轉型,并將去風險作為重要的經營方針來抓。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信貸減值規模增長的勢頭才得到了遏制。
日前,浙商銀行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快報。上半年,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52.79億元,同比增長6.18%;實現歸母凈利潤79.99億元,同比增長3.31%。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約為3.2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27%。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6月末,浙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43%,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8.12%,較上年末下降4.48個百分點。
在這個屬于自媒體的
摩登時代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