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鄴都、邢州,多地警鈴大作。
但在縱橫天下的李存勖眼中,這些不過是應手而解的小問題。雖說確實存在演變為滔天怒焰之可能;但,只要自己認真起來,隨時能將之撲滅。
然而,李存勖不清楚的是:以上這些并不是他僅有的麻煩——“當你在水槽中發現一只蟑螂,別慌,廚柜中還有一百只呢”。
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一.形勢比人強——李存勖違背初衷,重啟李嗣源
1.發生在眼皮底下的兵變
就在元行欽退屯澶州的兩天后,洛陽發生了一件小事兒。 甲辰(十六日),夜,從馬直軍士王溫等五人殺掉軍使,密謀作亂。 戍衛軍反應迅速,將五人當場誅殺。
搞造反,卻只有五個人;想做亂,卻被光速鎮壓。所以,對一國之君李存勖而言,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兒。 然而在郭從謙眼中,這可就是天大的事兒了。
郭從謙,時任【從馬直】指揮使——作為直屬領導,自己部下兵變,他對外能拿出來說法:
- 上策:尸位素餐,部下謀逆這等大事居然毫無察覺,趕緊引咎辭職。
- 中策:知情不報,騎墻觀望,其心可誅。
- 下策:這是陰謀造反,未遂后隨便推出五個替死鬼。
顯然,無論哪條路都是死路啊——一句話,時代的一粒塵,落到郭從謙頭上就是一座山。
說起來,無論用當時的眼光、還是如今的價值觀,郭從謙都是一個勵志的典型。
原本,他不過是一個小有成就的伶人,花名郭門高。千百年來,主流社會已經對伶人形成了“不入流”的觀點,即便李存勖大力寵幸、提拔伶宦,這種刻板印象也無法一夕而改。
意識到這一點的郭從謙毅然拋棄已經在伶人賽道取得的成績,轉行參軍。
梁晉的夾河之戰,感到缺乏驍勇戰士的李存勖公開募兵,郭從謙抓住機會,報名成了突擊隊員。
說起來人家敢于變更賽道,底氣在于真有實力。作為菜鳥,不但陣斬敵軍,還給李存勖獻上一份驚喜——居然還生擒了梁軍士卒,成熟得不像一個戰場初哥。
伶人出身又屢立戰功,這樣的人,完全對上了李存勖的審美。于是,毫不意外地,郭從謙“益有寵”。
李存勖成立從馬直,將之作為自己的親兵衛隊。至于兵源,自然要從諸軍驍勇中優中選優嘍。
郭從謙累積戰功,一直升官,做到了從馬直指揮使。
在郭崇韜權柄最重之時,考慮到一筆寫不出兩個郭字,郭從謙向帝國首席智囊行子侄禮。后來,與郭崇韜關系匪淺的李存乂直接將之認為養子。
出身受李存勖喜愛、軍功累積至近衛軍指揮使、靠山是郭崇韜、李存乂這樣的帝國高層,無論從什么角度看,郭從謙的人生都絕對是成功的……嗎?
像他這樣能跟勛臣集團和佞幸集團都搭上關系的選手,往好了說是跨界高手;往壞了說就是墻頭草。
當郭崇韜被冤殺、李存乂受牽連之后,可能向好的那條路徹底被堵死。彼時的郭從謙只能認命,希望能夠“做好打工人的本職工作就好了”,可樹欲靜而風不止,王溫的事兒一出現,他就被逼到墻角,不知如何自處。
在狂熱的教徒心中,異端比異教徒跟不可寬恕。 在景進、史彥瓊眼中,郭從謙改行參軍、融入勛臣集團就是自絕于同盟的異端行為,這種人比郭崇韜還可恨。所以絕不肯顧念之前的情分為郭從謙求情。
好在,李存勖本人對郭從謙還存著香火之情,見他不知所措,決定用開玩笑的方式緩和一下尷尬的氣氛:你舍棄我,去攀附郭崇韜、李存乂,實在令我心寒;現在又教唆王溫兵變,我都不清楚你心里到底想些什么?
天子無戲言!你又不是謎語皇帝大明嘉靖道長,這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我猜,李存勖之所以用這種模棱兩可的言辭,無非是還將郭從謙看作伶人——然而,在郭從謙內心,對自己的定位早就是軍人了。 雞同鴨講,后果可想而知。
對比郭崇韜、朱友謙,李存勖在殺他們之前,可全都沒先追責問罪,而是直接無恥偷襲。以此推斷,郭從謙自認暫時還是安全的,老板的言辭不過是“打是親罵是愛”的表現。
但,真的如此嗎?會不會是自己官職低、權力小,李存勖犯不上跟自己玩弄手段呢?
的確,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命可只有一條,自己要是不多做準備,郭崇韜、李存乂的下場就是自己的明天。
那……趕緊煽動部下:
- 老板對王溫造反一事極為不安。
- 他現在不動手處理,并不是決定放過諸君,而是要先集中精力處置鄴都之亂。
- 一旦騰出手來,你我死無葬身之地啊!
- 我知道諸君家里都頗有資財,聽我一句,別藏著掖著,趕緊拿出來花掉——只有花掉的錢才真正屬于自己!
若是早前,這番話肯定也能動搖人心——可就憑這么只言片語說動他們造反,還是有難度的。但,如今大不同了,無罪冤殺郭崇韜、朱友謙,牽連宗室李存乂,命令盡斬鄴都叛軍……怎么看,郭從謙說的都不像假話!
得益于李存勖的騷操作,郭從謙利用勛臣無罪被殺的事實,成功勾起了從馬直士卒內心的憂懼。
大明首輔徐階給自己的定位是: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可見,在這位資深官僚眼中,作威作福這事兒是皇帝的專屬權力。
然而,李存勖不分青紅皂白地屠戮勛臣,只有威而不見福。那就別怪如郭從謙這樣的人竊取威福、蠱惑軍心了。
話說回來,見識過盛唐亡于藩鎮之亂,李存勖對勛臣的打壓算不上昏招——君不見,劉邦、朱元璋都做個類似的事情嘛。
然而,即便藥方對癥,用錯了時間,依舊得不到期望的結果。
別人屠戮勛臣都是在統一天下之后;而李存勖呢?飲馬長江都還沒做到呢!即使“因為削藩手段太過拙劣而引發內亂這事兒”沒發生,他又能用誰去經略江南呢?史彥瓊、景進、王正言?
對了,好久沒有上線的樂子人王宗衍現在剛好到了長安。
由于后院四處起火,景進跟李存勖吹風:王宗衍現在是落魄了,可曾經也是一國之君。咱們眼下這種狀況,天曉得會不會有人打著王宗衍的旗號搞事情?
焦頭爛額的李存勖一拍大腿:你說的對啊!可別讓他來洛陽添亂了。 轉頭下令:那個誰,你去傳令,讓他先留在長安,等我想清爽了,再給他安排行止。
2.李存勖重用宗室
眼見社招的人才能力固然高,可副作用也不小,李存勖將用人的目光轉向了宗室。
戊申(二十日),李存勖將永王李存霸派去河中。之前,宗室也是節度使,但多是掛名遙領——如今,終于做了實際上的護國節度使,填了朱友謙的缺。
這么干,會不會讓人覺得:作為皇帝,你誅殺朱友謙的目的,原來不是因為他參與謀反,而是為了給自己兄弟上位掃清障礙啊!
既然朱友謙沒謀反,那郭崇韜呢,是不是也是無罪冤殺?本來,百姓就對這么功勛卓著的智囊之死大惑不解,現在有了李存霸的“受益者最有動機”,必然得產生一波新的流言。
其實,就算沒有流言這檔子事兒,分封宗室也從來不是什么好事情。君不見,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處理得當,自己掉一層皮;處理失當?西晉變東晉。
李存勖是覺得自己面對的壓力還不夠?需要額外再上上強度?
3.再攻鄴都,仍無果
在李存霸走馬河中的前一天,丁未(十九日),元行欽率諸道兵馬再攻鄴都。
比起前一次,這回元行欽準備得就充分得多——庚戌(二十二日),數百士卒在裨將楊重霸率領下,解鎖了先登的成就。
按照劇本,氣氛已經烘托到這兒了,后續就應該是元行欽指揮人馬,從楊重霸拼死打開的缺口沖上去,一舉犁庭掃穴,殲滅叛軍。然后是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現實卻是“下面沒有了”——楊重霸眼看著身邊的弟兄先后倒在叛軍刀下,而城下的元行欽卻只顧擂鼓助威,竟然沒在第一時間派兵跟進。不消片刻,這幾百人就都成了叛軍的刀下亡魂了。
平叛軍剛剛因先登而積攢起的心氣瞬間冰消瓦解;叛軍的氣勢則從谷底沖至巔峰,一鼓作氣守住魏州。
實在搞不清楚,元行欽準備得到底充分不充分!不過,至少有兩件事兒可以確定了,即當初劉皇后舉薦元行欽所言:
- 此小事,
- 不足煩大將,元行欽可辦也。
第一句被徹底證偽。消息傳回洛陽,李存勖驚恐地發現:自己居然拿不出確保平叛的力量。兵到用時方恨少啊!不得已,李存勖急發信使遠赴蜀地,催促李繼岌即刻回師。
然而,因為康延孝兵變,李繼岌手上的精兵全都交給任圜平叛了。蜀地這么大一塊香氣四溢的肥肉,肯定不能輕易放棄,李繼岌不得不在利州等待任圜剿滅康延孝,才能回師。
至此,鄴都失陷的麻煩開始發酵了——又一塊骨牌倒下,不久后,就會傳導至李存勖身上,引發興教門之變。
第二句暗示的“元行欽無大將之才“則被證實——己方已經先登,居然沒能拿下城池,的確不是大將的料。
4.重啟李嗣源
就在元行欽圍攻鄴都、趙太占據邢州之際,滄州也發生了兵亂。
這一次,倒沒怎么需要李存勖費心——小校王景戡就搞掂了。然而,代價卻是王景戡自為留后——這就又得李存勖費心了,還得是極為費心。
與此同時,“河朔州縣告亂者相繼”——隱隱約約,呈現出重走盛唐藩鎮之亂老路的苗頭。然而,李存勖終歸不是多線程的多核電腦,面對亂局,也只能先抓重點——鄴都。
作為重點工程,元行欽平叛不利的狀況就在一眾消息中凸顯出來,被李存勖認為“久無功”。
其實,從元行欽十三日首攻不利,到二十二日手握先登這么大的優勢卻依舊望城興嘆,先后不過十日,無功固然是無功,但遠談不上“久”——就算截止李嗣源二十六率兵出征,也沒到半個月,哪里久了?
李存勖之所以抱怨,無非是面對亂成一鍋粥的局面,自己左支右絀之余的無能狂怒罷了。
考慮到實在沒人可用,李存勖動了御駕親征的想法。然而,話一出口,就遭到群臣的反對。宰相、樞密使都認為:
京師根本,車駕不可輕動。
對立國于中原的農耕帝國而言,這個理由放在多數情況下,都是正理。但在彼時的后唐,一個軍事貴族掌權的新生帝國,所謂根本,只能是不停的擴張、不斷的勝利——這個進程一旦停下來,不用外力壓迫,帝國自己就會如擱淺的巨鯨,會被自己的重量壓死。
即:所謂京師根本,不過是一句連“正確的廢話”的算不上的瞎話。若非樞密使上坐的是李紹宏之流,豈會有此謬論!
沉湎于享樂的李存勖其實也沒多少“髀肉復生”的覺悟,但凡有人可以勝任,他都樂見其成。
只是,當群臣都舉薦李嗣源之時,李存勖還是躊躇了。當初平蜀不用李嗣源,就是擔心他功高難治。難不成提防了一輩子,到了晚景還得啟用?
于是,李存勖弱弱地抵抗了一下:老李打了一輩子仗了,我實在不忍心讓他親冒矢石。想著留他在京城,既能以威望震懾宵小,又能頤養天年。
群臣只咬住一點:別人沒有那個能力——這水太深,他們把握不住啊。
李存勖當然清楚大家伙兒說的都對,但李嗣源可是帝國碩果僅存的勛臣名宿,一旦重掌兵權,自己一定能壓制他嗎?
局面糜爛至此,皇帝卻猶豫不決,這不就是當初朱友貞的復刻版嘛。前后梁重臣、今后唐高官張全義實在不想再經歷一次變更門庭了,趕緊勸諫:
- 河朔可是賊窩啊【詳見:平定鎮州-關隴、關東的國仇家恨 - 閑話殘唐五代】,一旦生亂,久必成患。
- 元行欽那些人平叛,絕非三五日就能見成效的。可要是真的拖下去……
- 還是派李嗣源吧,快刀斬亂麻,免得夜長夢多。
李紹宏也反復跟李嗣源剖析利害。終于,李存勖心動了,決定放棄長遠考量,先解決眼前最緊急的麻煩——甲寅(二十六日),安排李嗣源率領親軍討伐鄴都叛軍。
份量最重的一塊骨牌倒下了,引發的后果,是李存勖曾經擔心過、眼下卻有意無意忽略的——歷史就是這樣的玩弄身處其中的當事者,那怕你貴為帝王、哪怕你勇武無雙。
當然,如果說彼時的李存勖已經將全部希望寄托于李嗣源,倒也不至于。為了控制風險,李存勖交給李嗣源的隊伍是自己的親軍——那可是整個帝國忠誠度最有保障的士卒,就算李嗣源起了異心,也極難徹底拉攏這些人跟他一起造反。
另一種可能也是存在的,即:李存勖已經湊不出一支像樣的隊伍交給李嗣源平叛了。所以,即便需要冒著京師空虛的風險,也不得不將這最后的籌碼押上去——畢竟,前一次派元行欽平叛,李存勖“征諸道兵”,同時急令李繼岌回師,已經反映出后唐兵力捉襟見肘了。
只是,如此一來,空虛的京師可就真成了李存勖的阿喀琉斯之踵了——現在再說“京師根本”,倒真是事實了!
那么,李存勖為什么寧肯冒險讓李嗣源平重掌兵權,都不愿自己帶著親衛出馬呢?畢竟在軍事立國的亂世,還有什么比槍桿子更重要?
只能說,沉迷享樂的當代戰神,已經失去了當初爭雄天下的銳氣與志向了。
5.銀、綏兵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存勖剛安排好鄴都的事情,心中的悶氣還沒吐出去,延州急報:
綏、銀軍亂,剽州城。
當然,同一時間,李存勖收到的,也不全都是快消息,比如蜀地就有好消息傳來——任圜擊敗康延孝,叛軍龜縮漢州,據城不出。
但是,李存勖在意的,還是平蜀大軍短期無法返回,自己的首都洛陽依舊缺兵少將。
6.奉旨,將叛軍逼至墻角
時間來到三月,郁悶已久的李存勖終于收到了另一個好消息:丁巳(初一),霍彥威平定了邢州之亂,甚至連領頭的趙太都成了戰利品。
李存勖大喜,趕緊讓霍彥威押著俘虜趕赴鄴都,讓趙在禮一眾看看反叛的下場。
庚申(初四),霍彥威率部抵達鄴都,將大營扎在魏州西北。隨后,向叛軍展示趙太一眾,表示:后唐國運昌隆,這等跳梁小丑不值一戰。爾等如冥頑不靈,趙太就是你的前車之鑒。
不等叛軍反應,霍彥威當眾斬殺趙太等叛軍。
咱們在【108.A.害群之馬需重視 - 李存勖后院四處起火|閑話殘唐五代】已經說過,叛軍內部也不都是死硬派,比如名義上的老大趙在禮就十分想重返后唐大家庭。要不是史彥瓊非要秀存在感,在其中攪吧!攪吧!元行欽的首次平叛就能收復鄴都。
然而,這一次霍彥威連招降的流程都沒走,干凈利落地用最直接的手段告訴叛軍:你們想活下去,只有據城死守這一條路了——就算投降,下場也不過與趙太一樣。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霍彥威久經戰陣,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為什么還要挑戰地獄難度呢?
因為李存勖的態度,他老人家可是已經明確過“克城之日,勿遺噍類”的。霍彥威一個打工仔,膽敢違抗老板意志,就算有了成績,生命也不見得有保障。
于是,李存勖借著霍彥威的手,堅定了趙在禮永不投降的決心。
又一塊骨牌應聲而倒。
二.【從馬直】
還記得之前在【育兒之要在道不在財 - 名將李嗣昭育兒之失|失敗學】中提過一嘴郭威嗎?
對,就是后周的創建者郭威。盡管他第一份工是給李繼韜打的,但作為優秀的戰士,當李繼韜被滅,郭威立即就被愛惜人才的李存勖收入囊中,成為后唐核心部隊從馬直中一名光榮的士卒。
也就是說,這支名為從馬直的后唐精銳,先導致李存勖下線;后為郭威成長提供舞臺。
絕對是效率極高的皇帝生產線!
三.總結經驗——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因為猜忌,李存勖不惜冤殺郭崇韜、朱友謙,不惜雪藏李存審、李嗣源。然而,當局面混沌、壓力激增之際,過往“天下莫敵”的李存勖也不得不承認“形勢比人強”,違心地將自己蓄意打壓的李嗣源放出來,試圖以此挽回局面。
敲黑板,劃重點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能堅守原則,反而左右搖擺,強如李存勖也得痛失好局,丟掉鐵王座。
one more thing
辛酉(初八),李存勖正是頒布人事任命:給割據閩地的威武節度副使王延翰轉正,接替不久前故去的老爹王審知,成為正式的威武節度使。
考慮到閩地與后唐還隔著楊吳,這種所謂的任命,象征意義遠大于實質——不過是李存勖向臣民們顯示自己天下共主的偉岸。只是,還真的有哪位臣民在意這個虛名嗎?至少,當帝國權利格局搖搖欲墜的當下,沒有誰真的在意了。
至于頒布命令的李存勖?必須抓緊時間享受這份權力——不久之后,就連這種虛名,他也沒有能力向外賦能了!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害群之馬需重視 - 李存勖后院四處起火|閑話殘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6997310133027369/?log_from=26b73ec7cf7a2_1724939999410)
- 妖孽橫行,國運衰竭 - 前蜀的技能點全浪費在內耗上|閑話殘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961180116136248084%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 平定鎮州 - 關隴集團與關東集團的國仇家恨 - 閑話殘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0432820085031435/?log_from=d693ce206aeae_1724172298436)
- 育兒之要在道不在財 - 名將李嗣昭育兒之失|失敗學(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5686597112709643/?log_from=ccb540c1957a5_1724172662425)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