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關于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四川多家醫院相繼發布戰績,各大頭部醫院穩定輸出。
華西蟬聯第一
多家醫院創新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目前我國基礎研究的主要資助渠道之一,對于學校和醫院來說,自科基金項目數量和資助經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校、該醫院和該地區的基礎研究水平。而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系列中量最大、面最廣的兩個類別,是衡量基礎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
據不完全統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連續第七年立項總數排名第一,以297項獲批項目領跑全國,相較于2023年增加了44項。
四川省人民醫院今年繼續穩定輸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再創新高,獲資助53項。其中,原創探索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國合項目1項,面上項目1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4項,獲資助項目數量比去年增長3項,取得醫院歷史最好成績。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同樣再創新高,22個項目獲得資助,直接經費合計932萬,同比增長78.54 %。其中面上項目1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項。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9項,包含1個面上項目和8個青年項目,創歷史新高。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同樣取得歷史性突破——立項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含面上項目3項和青年項目4項),立項總經費269萬元,立項總數和獲批總經費均創歷史新高。
地級市醫院中,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11項獲批,其中面上項目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直接經費共計403萬元。北京安貞南充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的康復科、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檢驗科分別有1個項目獲批。
“國自然”立項改革
競爭激烈,資助難度攀升
在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將女性申請“杰青”項目的年齡限制放寬到48周歲;
在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單設賽道,專門資助最高年齡不超過55周歲、平均年齡不超過50周歲的年輕科研團隊。繼續試點對優秀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的資助,堅持“少而精”,為構建高水平基礎研究隊伍提供“源頭活水”;
取消面上項目連續兩年申請未獲資助后暫停一年申請的限制;
取消面上項目、青年基金和地區基金不允許博士后研究人員變更依托單位的限制。
這些改革舉措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申報熱情。然而最終結果幾家歡喜幾家愁,2024年國自然最終獲批資助的項目數量卻沒有隨之大幅升高。
據《通告》顯示,今年國自然受理項目總數達到了383126的歷史新高,與2023年的303329項相比,增長了26.3%。而2023年以及2022年的受理總數漲幅僅為3.6%和6.5%。但最終獲批資助的項目總數為49805項,僅約占總申報數的13%,與2023年16.08%(受理數303 329項,資助數48785)的資助率相比呈現了下降趨勢。
其中,面上項目的資助率更是降至11.66%,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率為15.54%,地區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率為12.49%,直接反映出科研人員獲得基金支持的難度在不斷增加。
其實,競爭加劇,資助率整體偏低,“僧多粥少”的現象是上述改革舉措一經發布就能預見一二的。并且在改革的同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也強調了科研誠信的重要性,提出深入推進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以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環境。
意味著,未來,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研究項目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資助,從而推動科學研究的持續進步。
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國自然基金作為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被廣泛視為衡量基礎研究實力和原始創新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對于今年國自然立項數或者科研經費上的取得新突破的醫院,著實值得肯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