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阿勒泰》熱播成功掀起了一場尋找“阿勒泰”的旅游熱,這個昔日里無甚名氣的西北邊陲小鎮直接搖身一變,成了暑期旅游大熱門。那么,在這塊1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生過什么樣的故事呢?
差點被“占”的阿勒泰
1911年清王朝走向了自己的末路,而周圍的“鄰居”卻盡是虎視眈眈。在沙俄的慫恿下,外蒙宣布獨立。然而只是獨立,外蒙的王公貴族們仍不滿足,他們把視線對準了阿勒泰——在蒙語中被稱為“金山”的地方。他們派人來與阿勒泰地區的上層接觸,希望他們能“歸順”外蒙。
阿勒泰方面拒絕了外蒙的邀請,1912年惱羞成怒的外蒙選擇直接出兵。當時主政新疆的是楊增新,他可是個狠人。面對外蒙如此行徑,心里是一點兒沒在怕的,直接反擊了回去。
外蒙是萬萬沒想到,自己有沙俄給的裝備竟還打不過楊增新,被楊增新在阿勒泰地區好一頓揍。甚至,科布多差點都要被楊增新奪回來了。小弟被揍大哥自然要出場,于是沙俄開始向北洋政府施壓——如果不“管束”楊增新,沙俄在新疆周圍的部隊就不知道會做出些什么了。
北洋政府害怕了,強令楊增新退兵。楊增新退回了阿勒泰,可沙俄的胃口卻被只知退讓的北洋政府喂大了。他們一邊朝阿勒泰遷入人口,一邊要求北洋政府禁止楊增新在阿勒泰駐軍。
楊增新知道自己一旦退了,阿勒泰就永遠會消失在我國的版圖上,所以他只能和沙俄、外蒙在阿勒泰僵持。幸運的是,在這個關頭上,沙俄自己崩盤了。1919年,阿勒泰被改名為阿山道,歸入新疆管轄。楊增新為了守住這片疆土,從基層管理到外交無一不用心。
在楊增新的努力下,阿勒泰穩定下來了,為新疆北部鑄實了一道戰略屏障。然而,他國對這片土地的覬覦從未停止,一代又一代的駐邊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阿勒泰。
阿勒泰與滑雪
阿勒泰能被人覬覦,自然有它的珍貴之處。阿勒泰被稱為北疆水塔,有56條河流在這片土地上流淌。周圍的山脈又為阿勒泰留下了來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讓它們成為雨滴滋養著這片土地。豐富的水資源讓阿勒泰地區有了成片的草場,草場又養活著生靈,而人們因大自然的饋贈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
新疆文物考古所專家張平將阿勒泰稱作草原民族文化的搖籃。但最令人驚嘆的是,在草場的四周是高聳的雪山。這里的雪含水量小,松散干燥,被稱之為粉雪。這種質地的雪最適合滑雪。它們覆蓋在高山之上,形成了一座座高質量的天然滑雪場。
而根據巖畫等考古發現,生活在古阿勒泰地區的人們很早就掌握了滑雪這項技能。在2005年時,阿勒泰地區有一幅巖畫生動形象地記錄著古阿勒泰人滑雪狩獵時的場景。畫上有7個人,其中有三個人腳踩著一條長桿,手中還握著一根棍子。他們十分統一地彎腰撅臀,全然一副在滑雪的樣子。
根據研究,古阿勒泰人用的是毛皮滑雪板。這是一種用實木板為板芯,外面用馬小腿上的皮毛包裹的一種滑雪工具。這皮毛滑雪板不僅能在平坦的雪地里滑行,巖石、倒地的原木也不在話下。另外,因為用了動物皮毛包裹,它還有一項特殊優勢——上山時逆毛增加摩擦力能更好抓地,下山時順毛減少摩擦能更加迅疾。
本來在阿勒泰滑雪狩獵的巖畫被發現前,世界主流說法都是滑雪起源于西歐。當時給出的證據有兩樣。其中一件是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的、發現于挪威北部小島的巖刻畫,另一個是發現于瑞典那姆特蘭省,也差不多是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滑雪板。
但當阿勒泰巖畫被發現后,他們都黯然失色。因為阿勒泰的巖畫據研究證明有1.2萬年的歷史,也就是古人刻畫于公元前一萬年左右,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關于滑雪最早的記載。阿勒泰市、中國滑雪協會等單位于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布中國新疆阿勒泰是人類滑雪最早起源地。2007年,“人類滑雪最早起源地”吉尼斯世界紀錄也被阿勒泰市拿下。
關于阿勒泰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環阿勒泰的古草原絲綢之路,又比如說阿勒泰一面丹霞一面草原的地理奇觀……不管是喜歡看風景的,還是喜歡感受歷史的,想來都能在阿勒泰尋到一份獨特的快樂。當然在旅游的同時,也別忘了為那片土地無私奉獻的人,向他們致敬。
參考文獻:
[1]劉國俊.楊增新對阿勒泰的經營[J].西域研究,2013(03):31-36+154. DOI:10.16363/j.cnki.xyyj.2013.03.016.
[2]遲那爾·哈盤.阿勒泰滑雪運動發展體育學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06):14-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