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說到杜拉斯是個極致的人(《廣島之戀》,點擊可跳轉),嘆息轟轟烈烈的愛情似乎“不合時宜”,沒想到引起很多人共鳴,原來不止我一人始終相信愛情。
我始終認為,愛情是人類情感最深廣、最震撼的體驗之一。兩個陌生人發生親密互動,這當然很冒險,因人而異,結局難猜。你不下場體驗,如何知道其中滋味?要來,別害怕;要走,別后悔。放開心胸迎接未知,它會豐富你的人生體驗。
《我從未像那樣愛過一個人》是一本情詩集,作者是西班牙著名詞曲作家路易斯?拉米羅。
他早在2004年就獲得西班牙“最佳青年詞曲創作者”稱號,2012年再次獲得馬德里live音樂協會頒發的“最佳音樂創作人”獎。這是他的首部詩集,只花了幾個月就寫成了這本書,大概寫歌和寫詩都有相通之處吧。
各種情感在他的詩歌里活著,就像一個男子“愛海浮沉”的吟唱曲。他把愛描述成生命之源,又把愛描述成危險的游戲,充滿甜蜜和失意、快樂和心碎。
愛是激情,是占有,是專橫,更是釋懷、寬容與豁達,是得不到的痛苦,也是得到后的感恩。
越是年輕,人越容易沉陷在愛的泥漿中,寸步難行。
但一旦世界被打開,你就會明白,所有的愛都有出口,都可以被接納,被理解,被贊譽,被傳頌。
讀了他的詩歌,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不止我一個人曾在愛中憂郁、痛苦、沉落、潦倒過,也不止我一個人患得患失,難舍難分。(推薦序)
經常有人說,詩歌已死,但還是有人在不斷地寫,追求文字的質感,分享對世界的感受。
詩歌永遠不會消失,因為不斷地有熱愛生活的寫作者涌現。他們用文字同世代的詩人歌者去交流,也在用情感的更多可能性與更多的孤獨共舞。
愿詩歌常駐人心,它會讓我們的生命更有質感,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多的情感歸路。(推薦序)
說實在,我最初是被這本書的精美插圖吸引,詩歌也很快看完。他用簡單而準確的方式講述經歷和感受,講述理想的愛情與本能的沖動之間的矛盾。
他講述失戀的哀傷。
我難以墜入愛河,
我將每個人的身體和你做比較,
還有她們觸摸我、望著我的樣子,
一旦她們索要更多,我便頭也不回地逃掉。
▲ 來自書本。
他取笑婚禮的虛偽。
結婚如此流行,
因太多人懼怕孤身一人,獨自入眠,
那些寓意平平的故事,
總是從婚禮上開始。
▲ 來自書本。
他描述令人沉醉的激情。
她從來都不是我夢寐以求的女人。
她是更美好的,
令我無法入眠的女人。
▲ 來自書本。
他的失落呼之欲出。
我只想告訴你,若我頹廢不起,
不要來參加我的葬禮或是婚禮,
我不想成為你心中的第二名。
▲ 來自書本。
他講述受傷的經歷和微微的恨意。
在她家門口,她問我是否想上去。
于是我上去了。
我一心跟著她,不斷向上走著,
最終,跌入了她留下的深淵地獄。
▲ 來自書本。
他惆悵戀人再也無法做回朋友。
我負傷離開,但卻如此完整,
正如那句話,“沒有人因愛而死”,
我將去迎接,我的下一場悲劇。
▲ 來自書本。
和書名同名的詩寫什么呢?寫他的“恨”。
之所以冷言冷語待你,
只是因為我擔心,擔心這愛會令你歡心得意。
我從未像恨你那樣去愛過別人。
▲ 來自書本。
他十六歲開始寫詩,把學校書桌的抽屜塞得滿滿當當,即使成為笑柄也沒有阻止他的創作。
“藝術家有一種創造性的需求,這種需求幫助他們跨越所有可能遇到的障礙。”他寫歌、寫詩,以此謀生,也希望大家聽聽他的聲音,分享他觀察世界的方式。
▲ 來自書本。
關于愛,我們總是“既要又要”:渴望墜入愛河又害怕承諾;享受甜蜜又痛恨沒有空間;貪圖肉欲又幻想靈魂共振;怨恨別人花心其實自己也很容易忘記一個人……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聶魯達說:“生命中只有兩樣東西不可或缺,詩歌和愛情”,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詩歌和愛情是奢侈品。
▲ 來自書本。
無論如何,好好活著,好好感受世界,才不枉來這世間一趟。
所有人都說藝術處于一個不景氣的時期,但事實上,它一直如此,它從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但是真正的藝術家們知道,這并無任何借口,他們的內心告訴自己,有需要做的事情,而這就是真正重要的。他們并不僅僅在娛樂觀眾,而是在錘煉我們的靈魂,也令我們明白,一路上我們并不孤獨,我們都是這樣生活著,一邊哭著,一邊笑著。(結語)
▲ 來自書本。
(除說明外,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