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其實脫胎于他的《中國哲學史》,可以看作是一本精華版。其實以精華版來說還不夠確切,它更像是簡明版。它面對的讀者其實是不了解中國哲學的外國人。
話說回來,只要不了解中國哲學都能拿這本書作為入門。相對于曾春海的那本《中國哲學概論》,這一本書的難度下降了三個階梯,以至于讀起來感覺相當輕松。
因為難度下降,另一方面也就意味著內容的豐富度也在下降,剔除了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分支,保留了中國哲學的主干。作為入門確實是非常合適。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
如果真的要看這一本書的話,那么建議先看最后一部分(二十八章)。在這一部分,馮友蘭介紹了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并為哲學提供一個定義。
在他看來,哲學是有經驗到某種存在而引起的,他可能是感覺感情或其他什么,所以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反思,提高人的心智。
西方哲學是由正的方法開始,他們從公理的概念開始,而中國哲學是負的方法,它從直覺開始。比如道家會告訴你道不是什么,而不是告訴你道是什么。所以中國哲學缺少正的方法。
因而對于哲學研究,西方哲學能為中國哲學提供的就是正的方法。
儒、道、佛
這三部分是中國哲學無法脫離的部分。
儒和道可以說相處的時間更為久遠。在漫長的歲月中,彼此吸納借鑒,又極其嚴格地相互區分。
比如在道的理解上,儒家處于一個具象的闡釋,道家則在一個抽象的理解層面。比如儒家的宇宙論,吸收了道家的一些概念,當然還有佛學的。
佛,則相對晚些時候進入中國。而進入中國的佛教,與發源地印度的佛教也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馮友蘭認為這是中國佛學,即中國佛學屬于中國哲學的一部分,不是印度佛學。
對于更細節的內容,建議去看書,每個篇章都不長,每個知識點都是一小段的講解。
結語
《中國哲學簡史》全書二十八章,編寫的體例并不是完全依照儒家、道家、佛家來的,而是相互穿插,這是因為本身他們會相互影響。
當然如果不習慣這樣的體例,可以根據目錄自行安排閱讀順序,也絕對不會看不懂。
所以對于兩本中國哲學的書籍,閱讀順序最好是先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再曾春海《中國哲學概論》。前者擁有主干,后者擁有更多細節,能作為前者的補充。
關于中國哲學的閱讀,基本就到此為止了。
【文/云玖弋】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